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08)
2023(6472)
2022(5613)
2021(5375)
2020(4545)
2019(10235)
2018(10174)
2017(19649)
2016(11190)
2015(12532)
2014(12642)
2013(12201)
2012(11762)
2011(10884)
2010(11453)
2009(10890)
2008(11102)
2007(10287)
2006(9401)
2005(8664)
作者
(33121)
(27480)
(27276)
(26115)
(17734)
(13211)
(12604)
(10635)
(10507)
(10308)
(9320)
(9263)
(8937)
(8822)
(8692)
(8453)
(8406)
(8223)
(8062)
(7934)
(7044)
(6689)
(6672)
(6336)
(6270)
(6265)
(6129)
(6115)
(5614)
(5485)
学科
(41309)
经济(41252)
管理(31984)
(29749)
(23998)
企业(23998)
方法(16613)
(13785)
数学(13740)
数学方法(13443)
中国(12029)
(11305)
(10197)
(9810)
(9486)
贸易(9481)
(9476)
业经(9351)
(9232)
理论(8858)
农业(8669)
教育(7646)
地方(7594)
(7562)
银行(7541)
(7253)
及其(7228)
(7074)
金融(7073)
(6384)
机构
大学(167617)
学院(165515)
(65716)
经济(64156)
管理(59605)
研究(58695)
理学(49921)
理学院(49303)
管理学(48331)
管理学院(47999)
中国(44421)
(36164)
科学(35336)
(33119)
(30654)
(28347)
(27459)
研究所(27352)
中心(26539)
(25916)
师范(25720)
财经(25032)
业大(23350)
北京(23263)
(22512)
农业(22289)
(21616)
师范大学(20612)
(20249)
经济学(19503)
基金
项目(98786)
科学(77500)
研究(75344)
基金(70182)
(60492)
国家(59877)
科学基金(50457)
社会(46362)
社会科(43879)
社会科学(43865)
(38301)
教育(36270)
基金项目(35736)
(33074)
编号(32028)
自然(31448)
自然科(30725)
自然科学(30717)
自然科学基金(30198)
资助(29703)
成果(29257)
课题(22962)
(22472)
重点(22344)
(21319)
(19735)
(19694)
项目编号(19441)
教育部(19367)
(19005)
期刊
(80468)
经济(80468)
研究(55955)
中国(35903)
教育(27212)
(26697)
学报(26312)
(25309)
科学(23329)
管理(22780)
大学(20431)
学学(18516)
(18345)
金融(18345)
农业(18176)
技术(14328)
财经(13364)
业经(12032)
经济研究(12016)
(11600)
图书(10852)
(10460)
问题(10430)
国际(9580)
(9445)
世界(8729)
(8592)
论坛(8592)
(8317)
书馆(8007)
共检索到266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马霜  
宗教作为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诸多因素之一,具有无形(宗教价值观)和有形(宗教团体)两种力量,较之其它因素有其特殊甚至更为持久的影响。一方面,宗教思想是美国外交思想的基石,另一方面宗教价值观和宗教团体又通过理念、选举、立法和政策等向度影响着美国外交。尤其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愈发凸显宗教因素。美国国内宗教情况、宗教价值观、宗教团体以及在具有宗教文化背景的人权外交都值得我们关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余日昌  
美国"公民宗教"自敕"上帝恩宠论",造就了"美国至上"的"美国精神",构成了美国外交中"美国优先"这个基本理念的重要基础及主体。它既超越了"分离之墙"而影响外交,也推动了美国外交的"公民宗教"化,而且有一种形成"‘公民宗教’化的美国外交"的趋向。这种特殊的外交理念,导致了美国外交无法避免及解决"一方面坚持人权平等的普适价值观、另一方面人为地设定着人类差别"这种深刻的内在矛盾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友孙  
利用宗教达到政治目的,在美国外交中经常出现。冷战期间,美国利用宗教因素影响波兰局势,以达到最终演变波兰的目的,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实例。对此进行研究,对于我们了解美国外交的策略、尤其是目前美国的宗教外交策略、手法,都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仁伟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朝野一直在进行着关于外交政策的辩论。这场辩论的核心问题是:“美国在这个新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威胁来自何方。”对此答案,美国政府、舆论精英及普通民众各持一端,即使各阶层、各集团内部也很难找到一致的观点。1993年下半年,美国Times—Mirror中心进行的数次民意调查,集中反映了美国各界对于当前国际事务的不同态度和观点。这项调查成果的问世,为我们深入研究美国外交政策的的未来走向提供了重要线索。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桂银  
自由国际主义是对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有着巨大影响的一种意识形态、国际秩序主张和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在不同时期,自由国际主义及其各项分支流派和理论,例如温和派和激进派,通过"旋转门"机制对冷战结束以来的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外政策纲领和议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自由国际主义始终有着两面性,包括温和派和激进派的共识与分歧,以及扩张和参与两种政策孰重孰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弗拉基米尔·亚库宁  孙明丽  
本文拟探讨现代国际关系诸多的关键问题之一,即价值观因素在外交决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与地位。自西方取得冷战的胜利以来,曾长期决定国家间关系的现实主义权力政治开始被视为时代错误。福山(F.Fukuyama)关于历史终结的讨论预告了一个新纪元的开始:硬实力让位于软实力;国家间的冲突让位于基于相同价值观的合作。全球化经济将塑造全新的世界框架。认为冷战已经结束的乐观态度持续了大约十年。然而,笔者发现即使是发达国家其安全也未得到保障;边界的划定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同一条国际准则(norm)被解释得五花八门,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多年以来,政治家和学者们都一致宣称世界已经步入了一个充满不确定的动荡时期。笔者在21世纪错综复杂的政治语境下,从价值观因素的现实主义视角分析了民主和平论的不同方面,将其投射于美国外交政策分歧的相关背景下,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的回归是必要的。冷战的胜利在西方被视为准则的胜利,该胜利移除了掌控世界命运的政治家和统治者头脑中的现实主义逻辑,大量的特定价值观将其取代。二十几年里,在没有任何选择的情况下,上述价值观的普及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世界政治的可预见性。认识到在现代国际关系中价值观因素的作用,笔者试图提出可能被有关各方接受的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关系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郭锐  凌胜利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情感归属和价值诉求,大多兴起于社会转型与断裂时期,以其模糊性赢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其黏合性彰显了巨大的工具价值。现代化推动了当前韩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其主要采取宣扬民族文化优越性、寻求历史荣光与付诸现实政策等建构方式。其间,经过诸多危机事件的碰撞,韩国民族主义逐渐形成了从民族情感到民族意识形态的广泛领域,在现实政策中不断得以强化,并通过对外交决策机制的介入、社会氛围的营造、意识形态的塑造等深刻影响着韩国外交政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束金星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语言系统的再生机制,语言隐喻本质上是隐喻思维在语言中的表现。隐喻思维是对变化中的现实进行概念化的重要工具,人们通过隐喻理解抽象概念与复杂状况,因而隐喻思维广泛应用于政治实践,为政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结合认知理论,从语言学角度对"9.11事件"后美国外交政策中所蕴涵的隐喻思维进行解读,认为目前美国外交正处于调整期,外交政策趋向强化单边主义,这一变革将对国际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林青  陈紫若  
鉴于资源依赖理论从不同角度审视贸易互赖属性,本文聚焦网络方法构建并区分贸易互赖为贸易依赖与权力优势概念,利用最新的世界投入产出表与联合国投票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中国贸易依赖能够提供共享经济红利的机会,激励他国与中国外交政策保持一致;(2)中国权力优势来源于非平衡的贸易互赖格局,但并不能施加压力以提升他国外交政策相似性,进一步消除"中国威胁论"言论;(3)考虑到美国的国际霸主地位,美国贸易因素不可忽略,尤其是美国贸易依赖对中国权力优势的负向调节机制。综上所述,中国政府应该继续深化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互赖性,强调扩大进口以实现平衡的贸易互赖格局,进而安全实现外交强国。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闫文虎  
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长期以来,国外敌对宗教组织与国际敌对势力相结合,对我国进行分裂、破坏和渗透活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际敌对宗教组织支持国内极端宗教势力和民族分裂分子,在我国西部地区进行恐怖分裂活动,给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带来不良影响。我们应从战略全局高度,重视国外敌对宗教组织对我国进行的渗透颠覆活动,未雨绸缪,做好打击防范工作。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蔡亮  
安倍内阁的对华外交呈现出鲜明的两面性,其目标设定是使双边关系重回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但却采取"以包围迫谈判"的路径依赖,一方面制造舆论,渲染"中国威胁",另一方面重拾"价值观外交",积极构筑对华的"战略包围"。本文认为,这种两面手法的实质是多边战略对冲和双边"政经分离"的综合布局,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对日战略布局的能力,亟须战略定力与政策弹力的相辅相成,以应对新的挑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胡宇萌  
湖南一家零售企业的总经理,管理着几十家超市、百货,今年带着500多名员工分10次到许昌学习胖东来。"每次几十人,高层、中层、基层轮流来,每次都有收获,每次学习回去我们都能提升一大截。就是这样学,我们与胖东来的差距还是特别大。"这位总经理边说边摇头,"胖东来真不是想学就能学会的。"一名企业家一语道破玄机:"胖东来表面的东西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忠  李一尔  
闽刻本在中国古代印刷史上广为人知,它于五代萌芽,宋代始兴,明代攀上顶峰,在这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刻本风格。闽刻本源起至兴盛的重要力量是宗教因素,但这部分研究还不够深入。佛教和道教在福建传播的过程中需要刻书,佛教和道教在福建兴盛推动了闽刻本的繁荣,各个历史时期福建当政者的宗教政策也是闽刻本产生和繁荣的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