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16)
- 2023(5041)
- 2022(4112)
- 2021(3496)
- 2019(6520)
- 2018(6482)
- 2017(12133)
- 2016(6493)
- 2015(7387)
- 2014(7427)
- 2013(7565)
- 2012(7452)
- 2011(7227)
- 2010(7657)
- 2009(7352)
- 2008(7052)
- 2007(6551)
- 2006(6258)
- 2005(5912)
- 2004(5487)
- 学科
- 济(53465)
- 经济(53430)
- 管理(16406)
- 地方(14965)
- 方法(13414)
- 业(12344)
- 地方经济(11720)
- 学(11396)
- 数学(11374)
- 数学方法(11306)
- 中国(10007)
- 企(9967)
- 企业(9967)
- 业经(8775)
- 农(7083)
- 经济学(6966)
- 制(6477)
- 融(6372)
- 金融(6371)
- 环境(6152)
- 财(6140)
- 和(5905)
- 体(5679)
- 理论(5594)
- 发(5538)
- 银(5340)
- 银行(5336)
- 行(5230)
- 产业(5137)
- 农业(5009)
- 机构
- 大学(113679)
- 学院(110282)
- 济(56146)
- 经济(55137)
- 研究(45495)
- 管理(35334)
- 中国(33357)
- 理学(28937)
- 理学院(28493)
- 管理学(28075)
- 管理学院(27835)
- 科学(25651)
- 财(25041)
- 京(24164)
- 所(23912)
- 研究所(21470)
- 财经(19630)
- 经济学(19335)
- 中心(18799)
- 范(17831)
- 师范(17748)
- 江(17694)
- 经(17594)
- 经济学院(16944)
- 北京(15950)
- 院(15635)
- 师范大学(14757)
- 农(14213)
- 财经大学(14153)
- 州(13882)
- 基金
- 项目(62785)
- 科学(49691)
- 研究(46980)
- 基金(46001)
- 家(39864)
- 国家(39549)
- 科学基金(32778)
- 社会(32103)
- 社会科(30461)
- 社会科学(30452)
- 基金项目(23394)
- 省(22998)
- 教育(21054)
- 划(20005)
- 资助(18670)
- 自然(18629)
- 自然科(18127)
- 自然科学(18123)
- 编号(17793)
- 自然科学基金(17783)
- 成果(16279)
- 发(15414)
- 重点(15031)
- 部(14313)
- 国家社会(13928)
- 课题(13421)
- 济(13243)
- 经济(13119)
- 发展(12815)
- 展(12635)
共检索到185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沈大勇
尽管从去年第4季度起,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明显减缓,似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周期,但是各种迹象表明,美国“新经济”业已呈现出的深刻的演变趋势,不仅没有任何减弱,而且将在新世纪前期继续引领甚至主导世界经济。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国平
经济系统的本质特征是指经济系统区别于自然系统和生命系统的本质的表现,是根本性特点和属性。正确认识经济系统的本质特征是定义经济系统,分析经济系统,建立经济系统理论的前提。经济系统不同于其它系统之处在于其主体是人,其本质特征应该从人及其组成的社会中去寻找。从人的经济活动、人与人的关系(社会的组织、制度)及人的活动和组织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可将经济系统的特征概括为人的目的性、行为性、组织性和信息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对城市发展内涵进行简单界定,进一步以新经济地理学中关于城市发展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深入探析城市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通过分析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适度的不明确城市规划的具体内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琢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再生产原理,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对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特征的三个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资源配置机制,提出了“资源配置二重论”,并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生产关系配置方面有本质区别;通过对生产要素配置的考察,阐述了再生产规律与价值规律的基本关系;通过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再生产规律出现的有效需求膨胀的矛盾,提出了转换宏观制衡机制,以机制制衡取代行政制衡的观点。论述层层深入,表达了作者的独到见解。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玲
1991年以来美国经济的良好表现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对当前美国经济增长的实质和趋势的思考 ,不少人提出了新经济论。笔者认为 ,应当正确看待美国这轮经济扩张周期 ,谨慎对待新经济论。本文通过分析三种不同但相互关联的新经济论的观点 ,说明传统经济学仍能解释美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的特点 ,现在判断美国是否出现了“新经济”还为时尚早
关键词:
新经济 长期增长 商业周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宝森
在美国,持续7年的经济增长以及在低失业率状态下的低通货膨胀特点,引出人们对美国经济变形的种种说法,如“零通胀经济”,“知识经济”,“新经济”等,其中以“新经济”之说争议最多。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无论对美国还是对世界都不是无足轻重的,因此通过讨论,加深认...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芳 卢亚娟 喻丽 何金旗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美国经济的超速增长,相伴而行的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和低财政赤字,表明美国经济的运行突破了传统的菲利普斯运行模式,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和特点,技术与制度创新是这场新经济革命的核心要素。
关键词:
新经济 信息技术 制度创新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袁申国
全球新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通胀率都保持在较低水平。尤其是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通胀率就持续走低,这使得全球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压力。同时,新经济下的通货紧缩与传统经济中的通货紧缩有一定的区别,研究新经济下的通货紧缩与历史上的通货紧缩的不同特征,对正确认识和对待新经济下的通货紧缩问题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经济 美国 通货紧缩 历史 比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锐
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经济运行为代表的“新经济”运行表现出 的突出特征是:高增长与低通胀并行的良性循环;网络交易产生的低交易成本;低失 业率与低工资并行,打破了传统的失业率高低与劳动力价格高低成反比的定论;实体 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切换;货币市场成为经济活动的主战场;信息成为货币市场的一般 等价物;泡沫成为一种财富。
关键词:
新经济 特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梦然
新经济现象出现以后 ,使得传统的经济理论已经不能用来解释新经济现象了。经济规模呈级数增长 ,而交易成本呈级数降低、信息经济学理论的解释力受到削弱、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型提出了修正 ,原有的利率理论受到挑战。
关键词:
新经济理论 传统经济理论 挑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方燕 刘柱 隆云滔
本文基于对互联网核心特征的探讨,透析出互联网领域独特的竞争寓意,揭示互联网经济的内在性质。互联网领域以研发创新和主导权争夺为代表的竞争动态性,以及低进入和退出壁垒等特性,让新的竞争时刻在发生。互联网和大数据促使跨界竞争成为常态,市场边界模糊化,在动态竞争下,持续垄断可能是有效的;但自然垄断性也会导致服务定价复杂化、信息过载盛行和市场集中化普遍等问题。传统的结构性静态均衡分析范式无视互联网竞争的动态性、跨界性和演化性,因而传统"智慧"很难准确"诊断"互联网领域的新现象、新业态和新模式,以及科技企业的商业行为。传统工具箱的无效性给互联网领域反垄断执法带来极高的犯错风险。应宽容和谨慎对待当前国内互联网形势,"让子弹再飞一会",为科技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从事研发创新和惠及各方主体留足法律、政策和行为空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昝廷全
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 ,其结果是导致新经济的出现。本文认为 ,系统经济就是新经济的本质。经济转型的过程就是系统经济逐渐形成并占主导地位的过程。本文详细论述了系统经济的产生背景、基本特征和主要思想 ,并将其与美国和日本一些学者近年来提出的模块化理论进行对比分析 ,指出模块化是系统经济的基本实现形式之一 ,属于系统经济学技理层次的研究。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系统经济的三种典型表现形式 :共硬系统、共软系统和软、硬部之间的诱导转化 ,最后提出了发展系统经济的基本步骤。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群慧 倪红福
本文从经济循环的概念逻辑视角阐述"新发展格局",进而构建了基于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国际国内循环测度指标和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内国际循环GDP分解新方法,并利用WIOD数据进行了实证测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从最终品的国内最终需求率和中间品的本国供给率看,还是从全球价值链GDP分解来看,各方面指标都表明中国国内经济循环的依赖程度在90%上下。从国际比较角度看,依赖于国内循环的GDP占比中国排在第5位,这些都说明了如果单纯基于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的新增经济流量看,在数量上国内经济循环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但是,并不能由此认为新发展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内涵是畅通经济循环,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仅仅体现为中国经济国内循环量在整体经济循环量中占比高、中国的GDP增长主要依赖于国内经济循环,而是主要体现为以国内高水平自主创新为主驱动经济循环畅通无阻、以持续扩大国内需求为主不断做大经济流量、以发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相关政策建议:要着力扩大消费以调整内需结构,实现内需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建设统一开放有序的国内大市场,要积极扩大开放水平、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充分发挥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要加快自主创新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形成数字化智能化创新驱动下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关键词:
双循环 全球价值链 内需结构 新发展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