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15)
- 2023(14343)
- 2022(12015)
- 2021(11247)
- 2020(9283)
- 2019(21283)
- 2018(20597)
- 2017(39376)
- 2016(21392)
- 2015(23873)
- 2014(23528)
- 2013(23268)
- 2012(21727)
- 2011(19955)
- 2010(19873)
- 2009(18948)
- 2008(18776)
- 2007(16666)
- 2006(14904)
- 2005(13698)
- 学科
- 济(87400)
- 经济(87278)
- 管理(66245)
- 业(60847)
- 企(48966)
- 企业(48966)
- 方法(36150)
- 数学(32052)
- 数学方法(31725)
- 中国(27152)
- 财(25819)
- 农(25610)
- 制(22389)
- 贸(21914)
- 贸易(21904)
- 易(21461)
- 业经(19501)
- 学(17026)
- 农业(16291)
- 银(16240)
- 银行(16204)
- 行(15562)
- 融(15166)
- 金融(15163)
- 地方(15028)
- 体(14844)
- 务(14577)
- 财务(14538)
- 财务管理(14506)
- 策(14278)
- 机构
- 大学(312595)
- 学院(310042)
- 济(137612)
- 经济(135126)
- 管理(116254)
- 研究(111611)
- 理学(99278)
- 理学院(98152)
- 管理学(96727)
- 管理学院(96152)
- 中国(87970)
- 财(66636)
- 京(66465)
- 科学(64707)
- 所(56172)
- 农(53212)
- 财经(51861)
- 研究所(50624)
- 中心(50438)
- 经(47306)
- 江(46509)
- 业大(44617)
- 经济学(43807)
- 北京(42513)
- 农业(41676)
- 范(39770)
- 院(39750)
- 师范(39348)
- 经济学院(39345)
- 财经大学(38534)
- 基金
- 项目(202239)
- 科学(160407)
- 基金(150450)
- 研究(145962)
- 家(132456)
- 国家(131365)
- 科学基金(111831)
- 社会(97107)
- 社会科(92240)
- 社会科学(92220)
- 基金项目(78327)
- 省(74722)
- 自然(71222)
- 自然科(69582)
- 自然科学(69558)
- 自然科学基金(68398)
- 教育(66494)
- 划(65201)
- 资助(62017)
- 编号(56201)
- 成果(46802)
- 部(46757)
- 重点(45948)
- 发(43098)
- 创(41963)
- 国家社会(41448)
- 制(41240)
- 教育部(40398)
- 课题(40020)
- 创新(39463)
- 期刊
- 济(153812)
- 经济(153812)
- 研究(100049)
- 中国(64258)
- 财(51605)
- 学报(50065)
- 农(48474)
- 科学(46396)
- 管理(43984)
- 大学(38308)
- 学学(36332)
- 融(35716)
- 金融(35716)
- 农业(32182)
- 教育(29805)
- 财经(27555)
- 经济研究(26328)
- 经(23739)
- 技术(23442)
- 业经(23440)
- 问题(20625)
- 贸(19812)
- 国际(17812)
- 业(17385)
- 世界(16473)
- 版(14948)
- 技术经济(14489)
- 理论(13982)
- 现代(13608)
- 科技(13377)
共检索到479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炜 陶泽荣
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支持下,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国人民银行被动和频繁地在外汇市场上直接操作,导致因外汇占款而投放的基础货币供给增加,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因此而遭到削弱。本文分析了引入美元做市商制度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认为引入美元做市商制度可以在增加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与自主性、降低中央银行直接操作成本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外汇储备 货币政策 做市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晓芳 谢建国 葛秋颖
在一个向量自回归模型基础上,本文研究了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效果的影响。结果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中国货币政策变得更为有效:其一,经济过热时利率上升不仅能使通货膨胀率下降,而且对通货膨胀率下降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其二,利率能够有效调控和管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表现在能使其向有利于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方向变动;其三,利率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产出,但作用空间较小。本文结果还显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并没有增强宏观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晓芳 谢建国 葛秋颖
在一个向量自回归模型基础上,本文研究了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效果的影响。结果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中国货币政策变得更为有效:其一,经济过热时利率上升不仅能使通货膨胀率下降,而且对通货膨胀率下降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其二,利率能够有效调控和管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表现在能使其向有利于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方向变动;其三,利率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产出,但作用空间较小。本文结果还显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并没有增强宏观经济波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建娜
新形势下金融稳定目标须与物价稳定、产出增长等传统货币政策目标一样被关注。文章通过使用TVP-VAR-SV模型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各货币政策目标变量的传导效应和机制,结果发现:整体上,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下降短期内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且会加剧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以及扩大我国的产出缺口;美国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比另外两轮更加深远;2008年金融危机前美国的货币政策对我国各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最大,危机中的影响传导最快,危机后主要在短期内影响较大;在传导途径中,联邦基金利率的下降会在短期内造成人民币贬值,我国利率水平下降,贸易顺差减少,而中长期会有相反的影响。相较于危机前和危机中,危机后美国货币政策通过金融渠道和国际贸易渠道的长期传导效应更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汪澜 陈浪南 贾哓伟
考虑到我国经济结构会随着时间进行调整,本文运用系数及扰动项均具有时变特征的VAR模型(TVP-VAR)和最近十多年的数据,探讨了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是否会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产生影响。结果发现:首先,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无论是利率还是货币供应量,短期内都对股市波动率具有显著影响;此外在不同的经济时期,无论是货币供应量还是利率,对股市波动率的冲击都是不同的。相较于货币供应量,股市供应量对利率的脉冲响应更加稳定,因此货币当局应当以价格型调控政策为主。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股市波动 TVP-VAR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匡可可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和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人民币迈出了国际化步伐。但人民币国际化在给中国带来一系列潜在收益的同时,也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从货币存量的管理与监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及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发展等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提出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政策 有效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曹军新
引言 在西方货币理论,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其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是个重要的环节。中介目标的名义锚功能:为减缓货币政策作用机理的滞后性和波动性,也为避免政策制定者的机会行为,有必要为货币当局设定一个名义锚,以考量实施效果,便于公众观察和判断货币当局的言行是否一致。因而,充当名义锚的指标必须容易控制和观察,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涛
1993年以后 ,我国以货币供给量 M2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这是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方式的一大进步。但近几年来 ,我国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货币供给量中间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失去了有效性 ,笔者认为 ,我国应以通货膨胀率为中间目标 ,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管理 ,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天勇
自大危机以来,各国纷纷采用几大货币政策工具实施货币政策,欲对物价稳定、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进行调控,但却事与愿违,其根源都是基于一国封闭条件的视角。通过对货币的性质及运动特征的阐述,提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应解决实现价值观输出、提高财富创造能力和实现货币高能运行等目标,实现手段是持续稳定增发货币和提高综合国力,确保有充足的货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建宇 陈西果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复杂时期,经济发展走向新常态,这对货币政策提出了战略转型的新要求。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货币政策转型必须以战略的思维和宏观的视野,以"市场运作、顺畅运行、灵活自主、健康平稳"为导向,为经济新常态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陶湘
论影响未来中国货币政策的国际金融因素中国人民大学财金系陶湘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在“九五”时期将会发生两个重要的转变:一是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将以物价稳定为首选目标,二是货币政策调节工具将由间接调节工具体系替代直接信用控制为主的格局。在这一转变时期,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龚刚 高坚
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模型,我们研究未来资本市场开放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管理机制。我们的目的是探讨未来资本市场开放条件下,中国能否继续维持固定汇率制度,同时又能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此,我们建议了一些制度上的安排。给定所建议的制度安排(或约束),我们发现在学术上被普遍接受的开放经济下的"三元悖论"不复存在。这意味着当资本市场开放且汇率固定时,货币政策仍能被用于稳定国内经济。对模型的动态分析则进一步揭示了人民币低估对于维持固定汇率制度下的目标汇率是必要的。与此同时,固定汇率制度将有助于增强本国及其贸易伙伴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华妤
本文应用误差纠正模型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讨论1998~2005年中国实行传统钉住汇率制度时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对外自主性。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方面,检验结果显示,货币数量对产出和物价的影响均不显著,仅贷款利率在个别模型中对产出有负向影响。在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方面,由于误差纠正模型检验未发现利率变动可以导致货币数量同向变动、格兰杰因果检验也不能拒绝外汇储备变动不是各层次货币数量变动的原因,所以本文不支持传统钉住汇率制度已经对中国货币政策自主性产生系统性制约作用的假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