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16)
2023(6491)
2022(4974)
2021(4416)
2020(3573)
2019(7681)
2018(7773)
2017(14887)
2016(8189)
2015(9141)
2014(9305)
2013(8757)
2012(7693)
2011(7109)
2010(6984)
2009(6621)
2008(6667)
2007(6270)
2006(5815)
2005(5655)
作者
(25012)
(21089)
(20995)
(19966)
(13512)
(10088)
(9426)
(8143)
(7859)
(7457)
(7304)
(7096)
(6998)
(6841)
(6721)
(6538)
(6327)
(6198)
(6174)
(5874)
(5402)
(5132)
(5060)
(4810)
(4809)
(4772)
(4657)
(4522)
(4312)
(4217)
学科
(35568)
经济(35529)
(23175)
管理(22644)
(17905)
企业(17905)
方法(12278)
中国(11620)
(11556)
业经(10688)
数学(9753)
数学方法(9586)
(9158)
地方(8137)
农业(7927)
理论(7800)
(7000)
(6965)
(6658)
(5892)
贸易(5887)
产业(5731)
(5698)
发展(5499)
(5475)
(5365)
(5253)
信息(5235)
(5215)
教育(5207)
机构
大学(125691)
学院(123645)
(48618)
经济(47617)
研究(44328)
管理(43789)
理学(36963)
理学院(36531)
管理学(35724)
管理学院(35501)
中国(32281)
科学(28345)
(27224)
(23205)
(22709)
(22278)
研究所(21197)
(20477)
中心(19415)
(18900)
业大(18761)
师范(18722)
财经(17782)
农业(17627)
北京(16891)
(16312)
(16059)
(15642)
经济学(15449)
师范大学(15137)
基金
项目(81021)
科学(63923)
基金(58968)
研究(58469)
(52672)
国家(52275)
科学基金(44373)
社会(38331)
社会科(36258)
社会科学(36249)
(31448)
基金项目(30185)
自然(28024)
自然科(27463)
自然科学(27457)
自然科学基金(26985)
教育(26730)
(26545)
资助(23443)
编号(23397)
成果(19774)
重点(18672)
(17719)
(17345)
课题(16569)
国家社会(16564)
(16439)
创新(15467)
科研(15125)
教育部(14824)
期刊
(57328)
经济(57328)
研究(38390)
中国(26070)
学报(23906)
(21877)
科学(20486)
大学(18074)
管理(17714)
(17519)
学学(16802)
教育(16760)
农业(14659)
技术(11241)
(10291)
金融(10291)
财经(10177)
业经(9411)
经济研究(9104)
(8937)
图书(8836)
问题(8097)
(8034)
(7220)
书馆(6551)
图书馆(6551)
技术经济(6266)
现代(6031)
业大(5902)
(5831)
共检索到191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刘力锐  
谣言和互联网的"联姻"并未改变谣言的社会本质,却使网络谣言具有自我生产性、社会扩张性和危机突发性等特征。网络谣言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映射,它的本质是客观真实、媒介真实、主观真实的递延偏差。在互联网传播生态下,某些事件经由离场再现机制、媒介框架机制、受众解码机制被赋予了特定的社会意义,在此过程中真相隐退、谣言生成。提供权威可信的政府框架、瓦解广泛传播的谣言框架、培育理性健全的受众框架,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谣言的泛滥。由于三种"真实"偏差的客观存在,网络谣言的治理是有限度的,它很难被彻底清除。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巢乃鹏  黄娴  
谣言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 ,通常是利用蔓延或扩散的作用 ,暗地在人际的互动间快速传递。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网络匿名性与易于向公众传播的特性更是助长了谣言的传播与影响能力。本文从谣言传播的基础出发 ,将有关谣言研究的大量论著和网络传播的研究成果整合起来 ,运用信息管理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方法 ,针对网络谣言的特性、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进行探讨 ,并进而总结了网络谣言的控制方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陈强  方付建  徐晓林  
在界定网络谣言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从网络谣言自身、网民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三个方面具体探讨网络谣言扩散的动力,包括网络谣言价值的易逝性、建构话语权的渴望、安全的需要、群体认同的需要、大众传播媒介的介入。同时,并指出要通过瓦解网络谣言的价值性功能、培养网民群体的理性精神和社会知识以及避免大众传播媒介成为注意力的附庸来消解网络谣言扩散的动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敬菊华  韩凯丽  
作为普遍的舆论危机现象,网络谣言在高校的传播扩散,不仅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构成威胁,而且破坏高校网络舆论生态,阻碍校园文明建设,对高校网络秩序构建提出挑战。本文在把握网络谣言运行过程的基础上,从网络谣言各环节的治理入手,探究高校网络秩序的构建策略。
[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作者] 首欢容  邓淑卿  徐健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情感分析技术自动识别特定领域谣言的方法。【方法】界定高、低质量信息源,在假设高质量信息源信息更可靠的情况下,通过基于情感词典的情感分析方法,量化高质量信息源与低质量信息源对特定对象的情感差异,判定低质量信息源提供的信息是否属于谣言。【结果】将该方法应用于"食品养生"、"医学健康"两个领域进行谣言识别。在30个疑似谣言案例中准确识别出23个谣言案例,准确率为76.67%。本文提出的谣言识别方法在谣言预测方面的F值为83.34%,查全率为71.42%,查准率为100%;在非谣言文本预测上的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赖胜强  唐雪梅  
随着社会媒体的发展,网络谣言大有泛滥之势。谣言不仅对个人和组织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同时扰乱公众心态影响社会稳定,治理网络谣言迫在眉睫。网络谣言犹如网络环境健康机体上的病毒,借鉴人体对病毒入侵的免疫机制,论文构建了多层级、多关口、多系统的网络谣言防御和治理体系,并探讨网络谣言免疫系统的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娜  赵雨  
网络谣言在一些社会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中,不仅影响了网络秩序的良好运行,也对整个社会的稳定有一定的影响。建立公开的网络信息共享机制与理性的网络对话机制,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透明度是根本途径。政府部门在进行网络谣言治理的过程中,也应把握治理与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平衡。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大众获取信息和自由言论的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吴尤可  瞿辉  
【目的/意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谣言快速传播提供了土壤,如何快速、准确地追溯谣言散播的源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从社交网络技术这一新的视角对谣言源头进行追溯,提出了最大相似法来对疑似源头节点进行检查,从而找到最终的谣言源头,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结论】基于对追溯技术的分析,进而提出了控制谣言传播及追溯谣言的对策,为政府的谣言控制决策和源头追溯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建议。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粟盛玉  郭凤海  
在万众互联的时代,如何有效应对网络政治谣言是所有国家都需面对的课题。国内相关研究通常集中关注宏观问题,对微观行动策略的研究很不充分,对"删帖策略"的研究则尤其不足。通过对当前最新社科成果的吸收借鉴、对实验数据的再次挖掘,可以概括出网络政治谣言传播与作用中的三大效应:网络政治谣言的压倒式传播效应、辟谣效果随时间衰减效应、公信力损害的不可逆效应。这些效应客观上决定了单纯使用"辟谣策略"存在天然缺陷,也决定了"删帖策略"的不可替代性。研究者需要超越笼统、含混的研究方式,排除西方价值鼓吹的干扰,为"删帖策略"的合理性、有效性提供理论和事实支撑。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魏阳  张鹏  兰月新  夏一雪  邵珠旭  
[目的/意义]网络谣言的识别研究便于促进治理网络社会,是及时准确地应对网络谣言事件、维护网络环境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基础工作。[方法/过程]拟以7种指标因素为基础,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网络谣言识别模型。通过聚类分析对54个网络谣言案例进行数据处理,进而分析网络谣言案例严重程度,对网络谣言进行分类处理。[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了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识别网络谣言的有效性。丰富了网络谣言研究方法,对帮助识别网络谣言事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邱程程  贾若男  
[目的/意义]网络谣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期间,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并扰乱社会秩序。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辟谣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网络辟谣效果提供决策参考,从而有效规避网络谣言带来的社会风险。[方法/过程]采用扎根理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辟谣效果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得到22项初始概念、12项范畴、6项主范畴,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和MATLAB矩阵分析各项影响因素间的作用关系。[结果/结论]基于编码结果将辟谣效果影响因素归纳整合为主体、信息和渠道3个维度,且以此构建辟谣效果影响因素SIC模型分析框架,分析各项主范畴对于辟谣效果的作用路径,构建辟谣效果影响因素的层级结构模型,将影响因素划分为基础层、调节层和作用层。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彭金金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迫使传统影视剧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应运而生的网络剧则凭借其草根智慧的创造精神、包容开放的个性化表达与网络交互式的大众传播视角,成为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革命中的重要一环。跨媒介传播成为网络剧打造核心竞争力、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拓展营销渠道的必然趋势。文章通过网络剧与传统影视剧的对比研究,解读其在传播环境、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的跨媒介传播特征。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范纯龙  宋会敏  丁国辉  
[目的/意义]在线社交网络的流行推动了网络舆情的研究,网络谣言作为网络舆情分析的重要方面,对其传播规律和控制方法的研究越发重要。[方法/过程]当前,利用传染病模型分析网络谣言传播的多种模型中,SEIR模型通过节点的易感、潜伏、感染、免疫四种状态较全面的反应了谣言的传播特性。但模型对于单位时间内网络节点间的传播概率均等这一假设与实际社交网络的传播性质不一致,个体间的亲密度、谣言接收次数等均影响谣言的传播概率,另外免疫节点对谣言传播在实际情况中是有一定抑制作用的,基于这两点提出一种改进的谣言传播模型PSEIR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邓胜利  付少雄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分析用户信任对网络谣言生成与传播的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从用户视角出发更好地治理网络谣言,为当前网络谣言问题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对心理学、新闻传播学、图书情报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相关文献的梳理,指出了基于用户信任视角去探讨网络谣言的特征与预测的理论基础以及技术可行性。研究从用户信任视角分析了网络谣言的特征,设计了网络谣言预测模型,并提出了网络谣言预测模型应用的建议。【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用户信任是影响网络谣言生成、传播、识别与治理的关键因素,用户信任视角的引入,能从网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殷飞  张鹏  兰月新  夏一雪  张琦  李增  
【目的/意义】通过定量研究,分析影响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热度的相关因素,找准谣言在网络社交平台的演变规律,科学有效控制网络谣言所带领的负面效果。【方法/过程】利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从网民、媒体、政府三个维度展开对谣言热度的研究,并使用Vensim PLE软件对构建的谣言热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结论】由仿真结果可知,政府公信力、媒体影响率、网民群体极化程度等变量都对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的传播具有较大影响。根据仿真分析,可为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谣言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