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85)
- 2023(12476)
- 2022(10228)
- 2021(9656)
- 2020(7693)
- 2019(17431)
- 2018(16849)
- 2017(32714)
- 2016(17753)
- 2015(19466)
- 2014(19161)
- 2013(18542)
- 2012(17362)
- 2011(15924)
- 2010(16689)
- 2009(16094)
- 2008(15210)
- 2007(14071)
- 2006(12883)
- 2005(11676)
- 学科
- 济(71893)
- 经济(71729)
- 管理(52349)
- 业(50327)
- 企(43297)
- 企业(43297)
- 方法(30919)
- 融(27503)
- 金融(27501)
- 中国(26982)
- 银(25408)
- 银行(25393)
- 数学(25335)
- 数学方法(24788)
- 行(24625)
- 农(21521)
- 财(20979)
- 业经(18704)
- 制(17883)
- 地方(16031)
- 理论(15645)
- 学(15527)
- 农业(14299)
- 务(13287)
- 财务(13240)
- 财务管理(13220)
- 企业财务(12688)
- 策(12683)
- 贸(12584)
- 贸易(12571)
- 机构
- 学院(253588)
- 大学(252573)
- 济(103195)
- 经济(100923)
- 管理(93766)
- 研究(86226)
- 理学(79771)
- 理学院(78895)
- 管理学(77159)
- 管理学院(76694)
- 中国(71263)
- 财(52900)
- 京(52175)
- 科学(50716)
- 所(43305)
- 财经(40993)
- 中心(40825)
- 江(39827)
- 农(39327)
- 研究所(38830)
- 经(36968)
- 范(35293)
- 师范(35010)
- 业大(33948)
- 北京(33334)
- 州(32490)
- 经济学(32070)
- 院(30674)
- 农业(30287)
- 财经大学(30275)
- 基金
- 项目(161080)
- 科学(127959)
- 研究(121752)
- 基金(116697)
- 家(100162)
- 国家(99228)
- 科学基金(85455)
- 社会(79175)
- 社会科(74156)
- 社会科学(74130)
- 省(63809)
- 基金项目(59638)
- 教育(56524)
- 划(53521)
- 自然(52937)
- 自然科(51743)
- 自然科学(51731)
- 自然科学基金(50816)
- 编号(49860)
- 资助(48441)
- 成果(43213)
- 重点(36673)
- 部(35660)
- 发(35551)
- 课题(35550)
- 创(33930)
- 国家社会(31979)
- 性(31775)
- 创新(31553)
- 教育部(31032)
共检索到396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红
绿色金融政策是"两型社会"建设中可资利用的一种市场激励机制,它包括绿色信贷、绿色证券与绿色保险等制度。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绿色金融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在规则内容上还有完善的空间。绿色金融政策法律化的可能路径,是在"两型社会"试验区内把它从环境经济政策转化为"绿色金融促进条例",其法律化的正当性基础是"两型社会"的"先行先试权"和"先行先试"立法模式。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何荔春
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以下简称"海峡两岸")的税制差异影响了两岸之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最优配置,不利于两岸资源的互通和互补。海峡两岸税制差异主要体现在两岸总体税制差异、具体税制的差异和税收征管制度的差异。通过实施"台人台税"举措消除两岸之间税制差异,是促进海峡两岸税制协调的创新举措。本文提出,应分三个阶段持续推进"台人台税"机制的落实,并提出构建相应的税收征管机制和税务争议解决机制的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乐平
从法理基础的视角考察,农民发展权、中国农民的特殊性、"三农"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金融的普惠功能分别构成农民金融权形成的权利基础、社会基础、政治基础和行业伦理基础。由于资源、经营、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农民金融权在当下难以实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并创新金融服务,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民间金融活动,完善以农村信用社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合作金融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开发性金融职能,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等成为实现农民金融权的可能路径选择。
关键词:
农民金融权 法理基础 实现 路径选择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秋雁
当前,信息环境、传播环境、舆论环境日益复杂,突发事件更加频繁,舆论形态更加多元,舆情回应需要重视,民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权益也亟需保障,舆情治理面临全新的挑战,社会舆情依法治理成为时代的重要课题。在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只有明晰"舆情为什么需要治理""谁是治理主体""应遵循什么治理原则和法律程序"等基本问题,才能探索解决社会舆情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法律思维缺失、预警机制虚置、正面引导不力等关键问题,这不仅是执政合法性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秩序维护的迫切要求,还是言论自由保护的实现路径。社
关键词:
舆情 权利束 依法治理 协商民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婷婷 冯梅菊
绿色金融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创新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本文以2011-2021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构建绿色金融和乡村振兴指数,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农业生态效率,研究绿色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并且引入农业生态效率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绿色金融—农业生态效率—乡村振兴”的传导路径,进一步分析绿色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异质性。研究表明:绿色金融通过提高农业生态效率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在市场化水平较高、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绿色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较大。为更好地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应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和投入,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加大绿色金融投入力度,提升农业生态效率;强化多主体合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关键词:
绿色金融 乡村振兴 农业生态效率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伟 张烨宁
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宗旨的政策性金融,在实现绿色发展战略中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阐述政策性金融通过影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而作用于绿色发展的机理机制,并利用2008—2021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数据构建面板传递和门限效应模型,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政策性金融能够提升环境基础设施的供给水平,以此对绿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该影响在不同区域和不同金融科技水平下的表现不同。当前政策性金融尚未与政府财政及商业性金融形成合力,共同强化环境基础设施供给。由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政策性金融对绿色发展的积极影响存在减速门限效应。因此,政策性金融应继续提升服务质量,积极与财政、商业性金融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支持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进而有效推动绿色发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鲁勇睿
发展私募股权投资不仅是经济转型,推动创业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更应当被视为规范民间金融,控制金融风险的制度性措施。但是,深化金融制度改革则必须提升金融市场自由度,而提升市场自由度则是以能够有效控制市场风险为前提。在市场秩序和自由之间取得平衡的关键,则在于通过完善的合格投资者制度,区隔不同性质的金融市场,并施以不同类别的监管措施来满足金融市场的信用需求,以避免良莠不分的监管措施导致市场陷入失控或僵化的困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姗
发展高质量学徒制是欧盟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提高欧盟公民的教育水平、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在绿色经济转型与新技术快速变革的过渡时期,推进绿色技能与学徒制的深度融合,成为赋能欧洲高质量学徒制改革的重要议题。在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指引下,欧盟以发展为主线,积极将学徒的绿色技能提升与职业教育相联系,加速学徒制的绿色化转型,力求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和谐共生。为支持学徒的可持续生计和绿色技能开发,欧盟的实践路径主要体现在政策层面的宏观调控、经济层面的鼎力支持、信息平台的辅助指导和区域层面的交流推广。对欧盟绿色技能融入学徒制实践经验的充分研究,有助于把握欧盟学徒制的改革动向,也为思考我国绿色技能融入学徒制的治理主体、外部保障安排和课程设置等问题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
发展型社会政策 欧盟 绿色技能 学徒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江涛 李旭鸿
乡村绿色振兴是在低碳发展目标与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有效结合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金融资源服务乡村绿色振兴,需要紧密围绕低碳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乡村绿色振兴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新形势下,金融服务乡村绿色振兴呈现出新局面,在发展理念、资源配置、制度建设和产品设计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金融资源配置有待提高、市场体系有待健全、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有待完善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待加强等挑战。因此,建议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构建更加全面和系统的金融组织体系、打造机制灵活的金融市场、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服务、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等方式来优化路径,进一步提升金融资源助推乡村绿色振兴的成效。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是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浙江海洋经济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不但需要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金融支持,更需要在海洋金融领域先行先试、大胆进行突破和创新。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刘仁伍行长近期专门提出舟山要建设海洋金融、航运金融、贸易金融创新区,这为新区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本刊特邀一些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对此予以解析。本期微评由中国人民银行舟山市中心支行吴勇敏行长主持。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邓艳 冯大军
绿色金融的发展模式绿色信贷绿色转贷款/中间贷款。一般而言,国际金融组织绿色转贷款或中间贷款在利率、期限等方面都比较优惠,期限基本可以和项目建设经营周期相匹配,可采用信用方式,也可以追加抵质押,有时国内商业银行在叙做转贷款业务的同时,也配套提供部分资金。本金风险分担机制。2006年,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未来收益权质押 浦发银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任茹丽 南海
绿色教育是以绿色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为主要内容,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一种教育形式。回顾我国绿色教育政策的嬗变历程,运用组合修正的渐进主义-多源流理论分析其演进的逻辑,发现:绿色教育政策呈现出明显的绿色职业教育发展趋向,政策目标逐渐优化、政策工具逐渐丰富、话语表达日渐强烈;演进的动力机制即渐进的问题源流——系列环境生态问题——引发绿色人才需求进而推动绿色教育纳入国家教育规划,渐进的政治源流即党和政府促进绿色发展的执政理念与战略行动,政策源流即渐进积累的政策措施与政策共同体的实践行动,在上述三大源流的积累推动下绿色教育政策之窗逐渐开启。未来应把握住政策窗口期,强化与职业教育类型相适应的绿色教育政策内容针对性,健全绿色职业教育政策体系。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涛
众所周知,西方社会的可持续金融首先发端于金融机构和公民社会团体。与这一"自下而上"式路径不同,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走的是一条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和监管部门到金融机构的"自上而下"式推动之路。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自上而下"模式有其推动快、复制快、收效快等优势。但从我国绿色金融的微观基础看,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制约了绿色金融向纵深和长远发展。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恰好可以夯实我国绿色金融
关键词:
投资者 微观基础 绿色金融体系 绿色债券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汪晓文 李昱萱 陈南旭
近年来,绿色金融已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商业银行如何用好绿色信贷工具,提高财务绩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2009—2021年中国66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商业银行落实绿色信贷政策对其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商业银行落实绿色信贷政策能显著提升其财务绩效。第二,提高经营效率、加强金融创新能够正向调节绿色信贷政策与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关系。第三,异质性检验表明,对于全国性商业银行、非上市商业银行与资产质量较好的商业银行而言,绿色信贷对于财务绩效的积极效果更显著。本文研究为商业银行获取更多由绿色信贷政策带来的财务绩效红利,以及为政府部门制定差异化绿色信贷政策从而实现生态保护与金融发展双赢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钟献兵 马福春 魏妍 谢婉芸 李柏润
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分析了信贷市场是否存在“碳泡沫”。结果表明,在绿色信贷政策出台前,银行未充分考虑高污染企业可能面临的资产风险,未对其进行显著的歧视性定价,导致信贷定价存在“碳泡沫”;绿色信贷政策出台后,银行向高污染企业增加贷款利差,具有显著的融资惩罚效应;绿色信贷政策效应具有异质性,对不同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呈现显著的非对称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