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16)
2023(4306)
2022(3776)
2021(3311)
2020(2881)
2019(6702)
2018(6551)
2017(11906)
2016(6738)
2015(7450)
2014(7522)
2013(7347)
2012(6716)
2011(6271)
2010(6371)
2009(5902)
2008(5926)
2007(5420)
2006(4870)
2005(4325)
作者
(21684)
(17962)
(17757)
(16813)
(11200)
(8775)
(8192)
(7070)
(6884)
(6414)
(6203)
(6118)
(5799)
(5657)
(5640)
(5572)
(5507)
(5228)
(5106)
(5076)
(4624)
(4386)
(4386)
(4170)
(4152)
(3997)
(3962)
(3877)
(3767)
(3614)
学科
(29680)
经济(29660)
管理(17795)
(17013)
(14451)
企业(14451)
方法(13802)
数学(11551)
数学方法(11359)
(7590)
(7522)
中国(7275)
业经(7226)
理论(6795)
地方(5923)
(5650)
农业(5305)
环境(4987)
(4946)
教育(4917)
(4881)
(4176)
技术(4123)
(4102)
(4062)
贸易(4060)
(3883)
(3741)
(3604)
银行(3585)
机构
大学(105809)
学院(103498)
(38836)
管理(38418)
经济(37944)
研究(35497)
理学(33135)
理学院(32693)
管理学(32017)
管理学院(31820)
中国(25057)
科学(24009)
(22779)
(19783)
(18637)
(17551)
业大(17529)
研究所(17167)
(16292)
师范(16139)
(15957)
农业(15583)
中心(15528)
北京(14161)
财经(14021)
师范大学(13097)
(12591)
(12561)
(12310)
技术(11344)
基金
项目(68769)
科学(53726)
研究(49244)
基金(48527)
(42994)
国家(42611)
科学基金(36007)
社会(30767)
社会科(29213)
社会科学(29199)
(28620)
基金项目(25808)
(24088)
教育(23482)
自然(23110)
自然科(22544)
自然科学(22538)
自然科学基金(22129)
编号(19627)
资助(19381)
成果(16295)
重点(15920)
(14935)
(14803)
课题(14515)
(14145)
计划(13414)
创新(13187)
科研(13049)
国家社会(12678)
期刊
(43978)
经济(43978)
研究(30501)
中国(21259)
学报(19864)
科学(16853)
(16843)
教育(15189)
大学(14707)
(13878)
学学(13632)
管理(13168)
农业(11617)
技术(10200)
财经(7479)
图书(6593)
(6528)
(6498)
业经(6428)
经济研究(6281)
(5921)
金融(5921)
统计(5917)
(5898)
技术经济(5889)
问题(5783)
资源(5569)
(5442)
科技(5376)
决策(4940)
共检索到151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雁冰  
综合素质评价既是一种评价观,又是一种评价方式。作为一种评价观,它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基本价值取向。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它与中考、高考等外部评价互动、结合,共同构成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是个性发展评价,也是真实性、过程性评价,还是内部评价。我国当前教育评价改革的误区是依然坚持具有"应试教育"性质的"工具主义素质观和评价观",致使综合素质评价蜕变为"强化的外部评价",进而使其成为"变相应试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叶  
课程改革呼唤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质性实施,当下我们面临的不是"为什么要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表现性评价是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一条重要途径,不仅因为两者在理念层面的适切性,而且因为表现性评价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国桢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对其行为的塑造和自身素质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就目前高职学院存在的评价主体单一、内容简单和指导不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构建高职学生多元化、多面化、多样化综合评价体系的原则和实行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条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雪冬  吴志鹏  王辉  
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文章通过呈现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提出培养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核心,以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满足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新时期员工的要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志军  徐彬  
"唯分数"评价是当前教育改革亟待破除的一个顽瘴痼疾。基于哲学、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等多重视角的审视与考量,"唯分数"评价是多重因素共同交织与作用的结果。"唯分数"评价的现实症结主要表征为评价育人目的的异化、发展功能的遮蔽化、多维指标的简单化、实施操作的绝对化。综合素质评价因其在理论、实践、公平、政策等多方面具有破解"唯分数"评价顽疾的优势和可能而成为关键,需要以顶层设计推动综合素质评价常态化,以举措落实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实践探索,以广泛共识营造综合素质评价宽松环境,以审慎方式处理综合素质评价改革问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先进  张睦楚  
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启动,高考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联动,已经成为高校人才选择和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本体上来讲,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并成为一个必要环节,是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应有之意。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可为"的。同时,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也有"难为"窘境。针对高考改革,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可为"和"难为"二维张力中应有所"立场"。这体现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我国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旗帜必须鲜明;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必然会经历理论和实践上的"冲突",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面对高考改革,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积极反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樊亚峤  
中小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改变教师评价观念,推动教学改革;变革考试评价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优化学校整体工作,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培养诚信意识,优化社会风气等。目前,中小学实施的综合素质评价还存在着价值偏差导致的目标与方法错位、权力分配造成的教育不公平、心理定势引发的抵制行为、实际障碍减弱改革的力度等问题。完善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需要加强沟通交流,淡化选拔功能;推进教育资源分配改革,建立监管机制;积极帮助引导,实施利益补偿;加快配套制度建设,减少信息损耗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钱金平  
本文通过对“人口生命素质指数”和“ASHA”指标两种常用评价人口素质方法的分析,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提出新的人口素质灰色综合评价方法。这种方法比上述两种方法更为全面、准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邵坚钢  张定华  许乐清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2015年,浙江省高职院校提前招生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和"一档多投"的录取模式为核心的改革进行了试点,两年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面临众多的问题和挑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罗教讲,罗忠勇  
本文基于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总体而言并不理想,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坚,李新萍,温凤桐  
以往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大多是采用主观赋权法确定权系数,由专家根据评价本身的意义,给出综合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因此权系数解释性强,但客观性较差。本文提出利用一种新的方法——德尔菲法与因子分析法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使得权系数既易于解释,又更加客观准确,从而使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并得出了重要的结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少博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占据时代主流的形势下,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任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是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设计合理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搭建研究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助力平台,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根据研究生教育理论和培养实践对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确定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对高校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并获取有效数据,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进行评分,以期实现以素质评分促质量提高,以等级评价促方法改进的研究目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于运会  
综合素质评价为高职学生评选奖学金、助学金等评优树先活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学生毕业和授予学位提供了重要遵循。文章总结多年教学管理实践经验,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指标设置依据、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计分细则、评价分值计算办法、评价程序、评价分值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武正林  朱建国  张莉  
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研究状况与趋势,并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提出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的理念和原则,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潘玉驹  何毅  陈文远  
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能以结果的获得而告终,还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惟有如此,才能发挥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进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作用。本文基于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探索建立新的评价结果处理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