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79)
2023(10713)
2022(9032)
2021(8286)
2020(7009)
2019(15320)
2018(15297)
2017(28292)
2016(15360)
2015(17217)
2014(16878)
2013(16125)
2012(14781)
2011(13032)
2010(13843)
2009(13295)
2008(12905)
2007(12132)
2006(10636)
2005(9757)
作者
(42524)
(35433)
(35166)
(33406)
(22623)
(16719)
(15899)
(13390)
(13328)
(12763)
(12148)
(11841)
(11443)
(11364)
(11104)
(10710)
(10353)
(10300)
(10070)
(10057)
(8960)
(8571)
(8485)
(8256)
(7989)
(7909)
(7835)
(7787)
(7051)
(7032)
学科
管理(57493)
(52002)
(51420)
经济(51326)
(47760)
企业(47760)
(20506)
(20129)
方法(18624)
技术(17586)
中国(17311)
业经(15187)
(14992)
(14027)
银行(14005)
数学(13673)
数学方法(13513)
(13490)
(13365)
(12796)
金融(12788)
(12416)
技术管理(12387)
财务(12376)
财务管理(12303)
审计(12255)
(12058)
理论(12052)
体制(11897)
企业财务(11682)
机构
大学(213085)
学院(212515)
(83158)
管理(81666)
经济(81148)
理学(68836)
理学院(68121)
研究(68053)
管理学(67205)
管理学院(66765)
中国(55694)
(47271)
(45432)
科学(38709)
(35711)
财经(35510)
(33654)
中心(32189)
(31911)
研究所(29287)
(29272)
北京(27956)
(27832)
(27123)
业大(26911)
师范(26831)
财经大学(26053)
(25025)
经济学(25020)
商学(23265)
基金
项目(134823)
科学(107593)
研究(103930)
基金(96896)
(83076)
国家(82321)
科学基金(71829)
社会(66965)
社会科(63429)
社会科学(63413)
(54597)
基金项目(50787)
教育(48739)
(44707)
自然(43994)
自然科(42985)
自然科学(42974)
自然科学基金(42257)
编号(41957)
资助(37580)
成果(36366)
(33981)
(31630)
课题(30939)
创新(30766)
重点(30563)
(30118)
(27900)
国家社会(27547)
(27280)
期刊
(99805)
经济(99805)
研究(69744)
中国(56387)
(42386)
管理(35088)
学报(30848)
教育(30055)
科学(28318)
(27026)
大学(24552)
(23981)
金融(23981)
学学(22826)
技术(19417)
财经(19185)
农业(17448)
(16522)
业经(15839)
经济研究(15772)
财会(12112)
问题(12059)
会计(12030)
科技(11983)
(10409)
审计(10393)
(10391)
论坛(10391)
技术经济(10340)
图书(9610)
共检索到342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黄约  
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在实践中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要深化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同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借鉴国外绩效审计有益经验的同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实践道路。审计机关应大力宣传实施绩效审计的内容和意义,提高全社会对绩效审计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马轶群  
审计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党的统一领导是审计监督的根本,全面覆盖是审计监督的目标,权威高效是审计监督的导向;二是增强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对象都要认识到审计监督的严肃性,要推动审计监督自身协同和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协同,要通过科技强审、制度强审和人才强审提高审计监督的有效性;三是审计监督要确保权力为人民谋幸福,审计监督通过推动权力运行的决策科学以及关注扶贫、支农等民生项目,进一步推动科学决策的坚决执行,以确保权力为人民谋幸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兆君  蒋敏元  
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多年 ,但我国的森林资源监督体制仍然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因此 ,出现对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监督失灵问题。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监督体制是实现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效运营的保证。在分析现行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运营体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本着既要符合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特点 ,又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提出了“内部监督 +外部监督 +稽查”的三重约束的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监督体制 ,并从立法、优化监督环境、提升森林资源管理和检测的现代化水平和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运营监督考核指标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该体制运行的对策。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苏孜  
审计监督质量不高、将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相分离、部分虚拟的审计监督权等问题严重影响审计监督的效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审计监督无论是内容、方式还是制度建设、实施机制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超  张智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史便凤  
2004年,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独立行使会计核算业务内部监督职能,对会计、国库、货币金银和外汇管理等部门的会计核算业务实行集中事后监督检查。近十年来,事后监督在人民银行健全内控机制、提高核算质量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人民银行新业务、新技术手段的不断拓展和运用,现有的事后监督模式已不能适应业务监督的需求,急需加以改进和完善。针对目前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工作的现状,笔者以山西为例,在全省范围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梳理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存在问题。管理体制不畅,业务指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彦卿  白宸  
本文在借鉴国际财政监督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财政监督体制及提高政府财政监督效率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童伟  
绩效预算监督通过对公共部门利用公共资源的相关性、效率和效果的全面考察,将与预算活动密切相关的经济成果、社会贡献、环境改进和社会满意度纳入监督范围,使公共部门不仅要对资源的使用负责,更要对资源使用产生的结果负责,从而构建起覆盖预算周期全过程的结果链绩效预算监督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樊春雅  
在我国农村改革开放日渐深入的当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仍然不时出现一些新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工作,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模式。本文将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模式现状为基础,进一步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模式。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陕西省审计学会课题组  
本文拟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新架构及其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研究入手,重新审视政府审计在国有资产监管中的角色和职能定位,深入剖析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调整对政府审计监督的影响,在审计的目标、内容、对象、方式、手段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应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强化政府审计对国有资产监督的全新思路,为促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审计监督机制,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运营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肃昌  
加强人大立法监督,是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的重要举措。改革国家审计组织体制 ,是加强人大立法监督的需要。由于受权限和体制等因素影响 ,国家审计在实践中很难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所以 ,为强化人大立法监督和国家审计监督 ,国家审计组织应由当前的行政型模式向立法型模式转变。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金明路  李恒年  
目前我国市场监督管理体制存在着机构重叠、权责不清、效率低下等问题和弊端 ,要遵循统一、协调、权威、高效能、低成本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 ,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设置上 ,应选择集中统一与适当分设相结合的模式 ,在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内部机构的设置上 ,应选择划分层次 ,因职能、任务设置机构的模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静  丁玲  林仪  
成立政府产业基金是国家优化政府投资方式、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政府产业基金依靠自身优势,提供财政、税收和政策支持,从而弥补市场缺陷,优化创新要素配置,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是政府产业基金本身的弊端——资本的逐利性会削弱产业基金支持创新活动的效果,甚至导致企业创新效率下降,形成政府产业基金支持创新活动悖论。进一步地,本文从审计监督的视角分析认为,通过发挥审计的政治与管理功能限制资本逐利性、发挥审计的监督功能规范资金使用,可以平衡悖论,间接促进政府产业基金的创新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