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8)
2023(5952)
2022(5067)
2021(4646)
2020(3832)
2019(8653)
2018(8317)
2017(15893)
2016(8396)
2015(9384)
2014(9512)
2013(9544)
2012(9501)
2011(8767)
2010(9295)
2009(9162)
2008(8994)
2007(8687)
2006(8244)
2005(7742)
作者
(26154)
(22362)
(21891)
(21142)
(14271)
(10631)
(9932)
(8475)
(8403)
(8021)
(7953)
(7353)
(7284)
(7264)
(7098)
(6758)
(6413)
(6374)
(6270)
(6001)
(5862)
(5389)
(5349)
(5251)
(5092)
(5085)
(4761)
(4700)
(4534)
(4273)
学科
(61005)
经济(60951)
管理(23563)
(22852)
方法(17139)
地方(16567)
(15434)
企业(15434)
数学(14401)
(14264)
数学方法(14208)
中国(13033)
地方经济(12356)
(12165)
农业(11031)
业经(10658)
(9670)
(8478)
理论(7433)
经济学(7423)
(7413)
金融(7412)
收入(7310)
(7039)
环境(6812)
(6797)
贸易(6790)
(6787)
(6698)
(6626)
机构
大学(139337)
学院(137727)
(66893)
经济(65617)
研究(51971)
管理(45297)
中国(39795)
理学(37333)
理学院(36838)
管理学(36106)
管理学院(35844)
(30865)
科学(29521)
(29349)
(26920)
研究所(23814)
财经(23784)
经济学(22710)
中心(22630)
(22382)
(21286)
(20211)
(20182)
师范(20070)
经济学院(19976)
北京(18989)
(17918)
(17718)
财经大学(17031)
业大(16228)
基金
项目(77214)
科学(60202)
研究(58259)
基金(55825)
(47880)
国家(47432)
科学基金(39736)
社会(39471)
社会科(37282)
社会科学(37271)
(29242)
基金项目(27945)
教育(26231)
(23951)
资助(23435)
编号(22799)
自然(22253)
自然科(21698)
自然科学(21694)
自然科学基金(21304)
成果(20816)
(18246)
重点(17668)
(17185)
国家社会(17095)
课题(16655)
(15522)
发展(15341)
(15118)
教育部(15091)
期刊
(89430)
经济(89430)
研究(50647)
中国(29410)
(25198)
学报(21848)
(20305)
科学(19506)
管理(19422)
大学(17173)
学学(16151)
教育(15291)
经济研究(14750)
财经(14521)
(14052)
金融(14052)
农业(13112)
(12813)
技术(12475)
问题(11487)
业经(11246)
技术经济(9058)
(9053)
世界(8183)
统计(8091)
国际(7864)
经济问题(7288)
(6890)
改革(6641)
(6641)
共检索到232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素杰  陈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相对贫困现象没有随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从相对贫困的现状、经济高速发展中相对贫困的成因以及解决相对贫困的措施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永友  沈坤荣  
随着中国贫困结构的变化,相对贫困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本文基于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的经验数据,对中国的相对贫困问题进行了实证描述和分析。研究显示:(1)在时间上,中国的相对贫困水平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但城乡内部相对贫困水平的上升速度存在差异,在空间结构上,城镇与农村的相对贫困具有共同运动的特征,不仅如此,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相对贫困与经济的发展速度有关,而与经济所处的水平没有关系;(2)中国相对贫困的产生和日趋严重主要来自于财富初始分配环节中劳动力要素价格在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而财政在减缓初始分配环节造成的相对贫困方面作用又非常有限,尤其是医疗卫生支出某种程度上还进一步扩大了相对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易莹莹  汪嘉乐  
文章选取2000—2019年城镇住户收入分组数据,测度与分析中国城镇住户相对贫困的程度,估计相对于经济增长和财富分配不平等的相对贫困弹性,构建相对贫困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财富分配与相对贫困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我国城镇住户的相对贫困率和相对贫困指数总体呈现上升态势;相对贫困将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旨在减少财富分配不平等的政策比提高平均收入的政策能更有效地治理相对贫困;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富分配极不平等时,增加收入或改善财富分配都对城镇住户减贫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崔俊富  刘瑞  苗建军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不足会损害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文章通过构建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模型,说明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人力资本不足引起的经济增长"贫困陷阱"假说。文章还研究了中国1978-2007年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积累状况,发现相对于物质资本积累的迅速增长,中国人力资本积累严重不足,人力资本存量与物资资本存量的比率连年下降,这必然会影响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必须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来提高人力资本积累。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俊富  刘瑞  苗建军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不足会损害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使经济停滞不前,陷入"贫困陷阱"。中国1978-2007年人力资本积累与物质资本的积累差别很大,相对于物质资本积累的迅速增长,中国人力资本积累严重不足,人力资本存量与物资资本存量的比率连年下降,这必然会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必须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来提高人力资本积累,以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韩建民  赵永平  
经济增长是贫困率下降的主要推动力。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减贫的速度和效果出现明显递减的趋势,扶贫成本大幅度上升,贫困存在形式出现了明显不同于过去的新特点。本文提出了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步伐;以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组织农业生产;加快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多元化扶贫机制,积极推动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扶贫;把贫困地区妇女的扶贫作为重点;积极采用和推广新型的扶贫模式;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与措施,以此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士斌  
户籍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影响,在经济增长的第一个阶段,增长主要靠物质资本推动,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可以相互替代,户籍制度促进了物质资本积累,促进了经济增长。第二阶段,人力资本逐渐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更多体现了互补性,而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民的人力资本积累,使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谭崇台  
一、理论的背景 “丰裕中贫困”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所用的“poverty in the midst ofplenty”一语的译文。在《通论》中,他指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炳炎  王冲  
包容性增长致力于解决相对贫困的三个维度,即收入不平等、人的发展和人的脆弱性问题,与此相对应,包容性增长的内涵也可概括为可持续的与平等的增长、社会包容和赋予权能及安全。包容性增长在中国实现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实行初次分配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国民待遇逐步趋同;第三,以人本发展观取代物本发展观,加强发展中对人的关注,提高人的发展水平,保障人的安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庞泓   刘穷志  
本文构建一种新的相对贫困变动测度指数(MeasurementIndexofRelativePoverty Change,简称RPC指数)来测度一段时期内相对贫困的变动。为分析收入增长对相对贫困的减贫效果,本文进一步构建RPC指数的分解模型,既可测度相对贫困群体及社会总体分项收入增长对相对贫困变动的影响和贡献,也可测度样本分组内部相对贫困变动及其对总体相对贫困变动的贡献。基于RPC指数及其分解模型,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至2020年4期家庭人均收入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对相对贫困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整体收入增长不具有自动消减相对贫困的作用;相较于中位数收入,以平均收入为基数制定相对贫困线能更敏锐地反映居民收入增长分布的合理性;城乡居民分项收入的增长对相对贫困变动的影响不尽相同,在治理相对贫困时需予以不同的考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伯强  
本文详细讨论了贫困分析常用的几个概念和衡量指标 ,并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而建立起分析模型。进一步 ,本文提出了分解增长效应的方法和贫困减少指数 ,然后 ,本文将提出的模型、方法和指数应用于调查结果及其他官方资料 ,以分析 1 985年至 2 0 0 1年间增长与贫困减少的关系。实证结果与 1 985年以来中国贫困减少的经历相符。贫困减少指数表明 ,增长政策的选择应该使收入效应与不均等效应之和最大化 ,这为不同的发展阶段与不同的地区提供了政策选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兵  胡宝娣  赖景生  
文章利用了基于Lorenz曲线进行贫困测度及其分解的方法,实证研究了1985~2003年中国农村的贫困变动,以及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对贫困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收入不平等加剧部分地抵消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成效。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扬扬  
本文通过计算并分解2001~2010年中国农村贫困指数发现,一改以往下降趋势,各项贫困指数均呈现有升有降的变动态势;H指数和I指数是影响总体贫困状况的主要因素,且以H指数最为主要;经济增长对缓解贫困具有正向作用,收入差距不利于减贫。具体来说,贫困标准越高,经济增长惠贫效果越好;FGT指数α值越大,经济增长惠贫效果越弱。这些差异说明,经济发展更多地惠及较富裕的贫困人口,较穷的贫困人口很难直接从经济增长中获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文秋良  
本文利用1993—2004年分省的经济增长和贫困数据分析了全国和不同地区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变化的趋势,计算了总的经济增长和部门经济增长对不同地区贫困人口减少的弹性。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贫困人口的减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缓解贫困不仅要靠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经济增长的减贫弹性,使穷人更多地从经济增长中受益,而农业部门的增长具有更高的减贫弹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晶  涂巍  邹恒甫  
本文从OLG随机增长模型出发,使用中国城市数据估计参数化的产出运动方程,对人均实际产出分布的动态过程进行模拟预测。研究发现,尽管产出运动方程并非严格凹,但稳态均衡唯一,经济增长未出现"贫困陷阱"。长期来看,地区经济最终趋于单峰收敛,采用离差指数衡量经济发展平衡程度的结果显示,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将有所下降。外生扰动(如技术进步、政策扶持)的持续性越强,经济增长收敛越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