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61)
- 2023(10936)
- 2022(9210)
- 2021(8225)
- 2020(6974)
- 2019(15464)
- 2018(15131)
- 2017(30083)
- 2016(15793)
- 2015(17842)
- 2014(17985)
- 2013(17994)
- 2012(17066)
- 2011(15822)
- 2010(16565)
- 2009(16459)
- 2008(15557)
- 2007(14394)
- 2006(13521)
- 2005(12904)
- 学科
- 济(87284)
- 经济(87178)
- 管理(52178)
- 业(46637)
- 企(39157)
- 企业(39157)
- 中国(29176)
- 融(28140)
- 金融(28137)
- 方法(27715)
- 银(26784)
- 银行(26777)
- 行(25933)
- 数学(24145)
- 数学方法(24022)
- 财(23499)
- 制(23150)
- 地方(21148)
- 业经(18338)
- 农(18095)
- 体(15555)
- 学(14008)
- 务(14006)
- 财务(13970)
- 财务管理(13938)
- 贸(13352)
- 贸易(13333)
- 企业财务(13329)
- 地方经济(13032)
- 易(12968)
- 机构
- 大学(243852)
- 学院(242761)
- 济(117687)
- 经济(115357)
- 管理(87294)
- 研究(84311)
- 中国(72846)
- 理学(72565)
- 理学院(71833)
- 管理学(70994)
- 管理学院(70538)
- 财(61006)
- 京(50657)
- 财经(46803)
- 科学(43080)
- 经(42041)
- 所(41849)
- 经济学(39476)
- 中心(38852)
- 江(37887)
- 研究所(36586)
- 经济学院(35259)
- 财经大学(34457)
- 北京(33074)
- 州(30603)
- 范(30083)
- 农(29907)
- 师范(29878)
- 院(29290)
- 融(27260)
- 基金
- 项目(138773)
- 科学(109801)
- 研究(108279)
- 基金(101557)
- 家(85080)
- 国家(84344)
- 社会(73064)
- 科学基金(72362)
- 社会科(69492)
- 社会科学(69475)
- 省(52799)
- 基金项目(52186)
- 教育(48919)
- 划(43450)
- 编号(43356)
- 资助(41816)
- 自然(40711)
- 自然科(39668)
- 自然科学(39660)
- 自然科学基金(38969)
- 成果(38181)
- 部(32416)
- 制(32372)
- 发(31494)
- 重点(31364)
- 国家社会(31013)
- 课题(30973)
- 性(29566)
- 教育部(28991)
- 创(28786)
- 期刊
- 济(144290)
- 经济(144290)
- 研究(88541)
- 中国(50253)
- 财(48619)
- 融(43083)
- 金融(43083)
- 管理(36467)
- 学报(29636)
- 农(28521)
- 科学(28284)
- 财经(26433)
- 大学(24281)
- 经济研究(24202)
- 学学(22869)
- 经(22830)
- 教育(22518)
- 技术(20559)
- 业经(20046)
- 问题(19060)
- 农业(17586)
- 贸(15834)
- 国际(14196)
- 技术经济(13618)
- 理论(13551)
- 世界(11927)
- 改革(11741)
- 革(11741)
- 现代(11740)
- 经济问题(11733)
共检索到401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力
经济转轨时期我国金融风险与金融风险控制①刘力一、关于投资风险与金融风险的理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金融风险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减少和回避金融风险也成为近期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话题。然而,为了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减...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郑泽华 王钰
在既有的改革进程中,已有理论表明金融控制是我国渐进式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成功所在。但不可否认的是,金融控制作为一种次优选择,它既保证了转轨经济的稳定,又不断加剧了经济中隐藏的金融风险。更值得关注的是,在目前经济增速出现下降的情况下,加强金融控制对经济进一步增长的负效应将会更加明显。因而,本文从我国金融控制的形成和演进出发,描述了金融控制和金融风险之间的相互加强态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金融控制对当前经济的影响,以及适当放松金融控制的可行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控制 金融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李健
"强金融、弱财政"曾是中国转轨经济的一个特殊现象。本文将分析造就这种特殊经济格局的主要原因,以及这种格局对经济转轨和金融改革产生的影响。为了将金融与财政两个经济领域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我们引入了广义铸币税的定义,即置于金融控制下的银行体系创造的存贷利息差。研究表明:广义铸币税的存在使政府有能力弥补经济自由化过程中迅速下降的财政收入,从而使中国成功地避免了前苏东国家在转轨时期出现的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研究结论表明,在政府建立有效的财税制度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之前,保持金融控制是必要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强
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恩格尔系数的降低,人们用于住房的储蓄和支出也越来越大,这部分储蓄和支出所形成的相当大的资金流量使房地产金融业务在整个金融活动中占有了越来越大的份额,也使得各国金融业都十分重视这项业务的开展和创新。从我国的情况看,建国以来一直实行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唐跃军
本文主要集中对转轨经济中内部人控制和内部人控制下高道德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文章首先分析指出转轨经济中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缘于外部治理机制的软弱和内部治理机制的失灵。在分析的基础上 ,得出了转轨经济中内部人控制模型。接下来文章分析转轨经济中内部人控制下高道德风险的形成机制 ,得出转轨经济中道德风险模型。然后 ,文章整合所有分析成果 ,得出转轨经济中内部人控制和道德风险模型。最后 ,依据前述分析和模型 ,以对管理的新理解和竞争理论为基础 ,提出了避免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和规避高道德风险的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孝兵 徐良平
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货币供给决定与金融宏观调控陈孝兵,徐良平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我国货币供给机制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货币供给从原来直接控制的资金供给机制逐步向由央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在货币乘*数作用稳定情况下)达到对货币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锋
本文主要是对我国转轨时期财政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其控制制度进行了研究,它对于完善财政风险的理论分析框架和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均具有重要意义。从财政风险来源看,我国财政风险具有明显的转轨性特点,它可分为一般性财政风险、转轨性财政风险和特殊性财政风险。本文按照"财政风险的衡量标准、形成机制、形成原因、制度控制"的基本思路,以转轨性和特殊性财政风险为主要对象,重点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1)本文从赤字融资方式的角度,构建了财政赤字率、隐性赤字率和政府收支赤字率等三种口径的赤字率指标,试图建立一个既能与国际上通用口径可比,又能反映我国真实财政风险的赤字率衡量指标。政府收支赤字率是财政赤字率和隐性债务赤字率之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锋
本文主要是对我国转轨时期财政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其控制制度进行了研究,它对于完善财政风险的理论分析框架和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均具有重要意义。从财政风险来源看,我国财政风险具有明显的转轨性特点,它可分为一般性财政风险、转轨性财政风险和特殊性财政风险。本文按照"财政风险的衡量标准、形成机制、形成原因、制度控制"的基本思路,以转轨性和特殊性财政风险为主要对象,重点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1)本文从赤字融资方式的角度,构建了财政赤字率、隐性赤字率和政府收支赤字率等三种口径的赤字率指标,试图建立一个既能与国际上通用口径可比,又能反映我国真实财政风险的赤字率衡量指标。政府收支赤字率是财政赤字率和隐性债务赤字率之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巴曙松
转轨经济中的内部人控制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国银行总行体改办巴曙松在经济转型问题的研究中,内部人控制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它不仅反映了当前企业改革中遇到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而且对金融体制改革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将内部人控制理论引申到中国金融体...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陆磊
本文试从金融体制转轨的角度分析资金这一社会最稀缺资源配置模式的转变所导致的宏观经济波动,同样在此框架内讨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江其务
金融风险的最后外化形式是金融危机,而危机的蔓延恶化则导致经济危机,这是古今中外金融风险积累及其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旧中国从1886-1948年先后发生过十次金融风潮,1929-33年由美国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大危机,80年代由英磅危机引发世界货币体系危...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君昌
一、问题的提出一般的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经济承认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权利,同时因竞争的存在,社会好比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支配,使社会的稀缺资源达到对社会最有利的用途上去,这就是我们要从计划经济转换到市场经济的基本理由,也就是要发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础...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货币供应量与主要经济变量的相关分析与测定──兼论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国家体改委研究所宏观调控课题组为完成稳定币值、促进经济发展的任务,央行应尽快实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转移和相应操作手段的定位,即从主要依靠贷款计划控制新增贷款规模转向主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