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46)
2023(9870)
2022(8400)
2021(7781)
2020(6414)
2019(14166)
2018(13643)
2017(26442)
2016(14206)
2015(15594)
2014(15431)
2013(15271)
2012(14653)
2011(13635)
2010(14495)
2009(13865)
2008(13724)
2007(12892)
2006(11813)
2005(10982)
作者
(40868)
(33911)
(33875)
(32247)
(22216)
(15927)
(15448)
(12930)
(12778)
(12301)
(11804)
(11244)
(11153)
(11045)
(10719)
(10326)
(10127)
(9895)
(9869)
(9369)
(8786)
(8266)
(8153)
(8011)
(7802)
(7765)
(7441)
(7428)
(6839)
(6687)
学科
(78455)
经济(78380)
管理(48893)
(44483)
(38468)
企业(38468)
方法(22960)
地方(19653)
中国(19513)
数学(18734)
数学方法(18511)
(17049)
业经(16709)
(16470)
(15140)
(14495)
技术(14378)
地方经济(13427)
(12786)
金融(12783)
(12596)
(12491)
银行(12473)
(12095)
理论(11689)
农业(11384)
(10583)
(10583)
贸易(10569)
(10266)
机构
大学(216078)
学院(215611)
(101934)
经济(99951)
管理(81009)
研究(76510)
理学(67809)
理学院(67086)
管理学(66276)
管理学院(65828)
中国(59892)
(48755)
(44511)
科学(41201)
(38040)
财经(37209)
(34933)
中心(33709)
研究所(33642)
(33487)
经济学(32527)
(29795)
师范(29607)
经济学院(28704)
北京(28596)
(27993)
(27464)
财经大学(27069)
(26766)
业大(24075)
基金
项目(126589)
科学(101556)
研究(98734)
基金(92010)
(77624)
国家(76916)
科学基金(66777)
社会(66004)
社会科(62525)
社会科学(62510)
(48917)
基金项目(46683)
教育(44924)
(40491)
编号(39354)
自然(38897)
自然科(37990)
自然科学(37981)
资助(37570)
自然科学基金(37330)
成果(34799)
(29009)
(28646)
(28623)
课题(28414)
重点(28190)
国家社会(27412)
创新(26912)
(25757)
教育部(25513)
期刊
(128058)
经济(128058)
研究(76430)
中国(45630)
(37712)
管理(35225)
(26737)
科学(26533)
学报(26437)
(26430)
金融(26430)
教育(25616)
大学(21337)
经济研究(21058)
财经(20848)
学学(19728)
技术(19443)
(18215)
业经(18184)
农业(17581)
问题(15955)
(13471)
技术经济(13246)
世界(12236)
国际(12212)
现代(10955)
(10590)
论坛(10590)
经济管理(10328)
经济问题(10082)
共检索到352648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经济世界的基本结构是:众多经济主体在一定的经济体中,进而可能在跨经济体间进行交易和生产活动,其中,"组织"关系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组织能力是任何经济体和经济主体的重要素质,可以称之为"组织资本"。将组织资本因素引入经济学体系,使经济学增加一个新工具,是具有范式变革意义的。只有基于组织资本,经济才能运行,政府才可能实施各种经济政策,达成政策目标。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均基于一定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机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中,政府所发挥的组织政策效应。真正可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是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力量来支撑的,而且,其中还必须要有一些组织资本较强的国家,作为其中坚力量。中国经济崛起,无疑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推进的一个巨大的积极力量和组织资本供应来源国,可以为经济全球化夯实组织资本基础作出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还在构建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仍然任重道远,期间,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和再生产中国特有的组织资本资源,将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非常有价值和特别值得重视的研究方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友国  孙博文  谢锐  
本研究综合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评估了新冠肺炎疫情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冲击我国经济产生的直接和间接产业链效应、反弹效应以及短期与长期的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基准水平,短期内(2020年)疫情的需求侧产业链效应可导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3.3%,而不同情景下供给侧产业链效应可使GDP下降6.4%~12.8%,但反弹效应能分别抵消需求侧和供给侧产业链效应的50%和65%;相较于基准水平,如不采取干预政策,疫情的供需综合冲击将使GDP在短期内下降5.9%~6.5%,长期内(2021—2035年)下降7%;疫情冲击不同行业引起的经济系统损失差异较大,其中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应引起关注;短期内,实施稳就业和稳投资政策,将劳动投入损失控制在较小程度,投资规模恢复到基准水平的95%以上,则可使我国经济实现1.41%~2.96%的增长;长期内,采取稳就业、稳投资措施可在长期内将GDP相较于基准水平的降幅维持在1.5%~2.5%之间;采取稳就业和适度扩张性投资可在长期内使GDP逐渐收敛于基准水平,但可能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因此,进一步释放经济体系反弹效应以及稳就业、稳投资是应对疫情经济影响的重要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彦辉  孙祥栋  徐朝  
文章在新凯恩斯DSGE模型中引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系统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并进一步引入财政支出政策以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财政支出的政策效应。动态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疫情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以短期冲击为主,长期效应不显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整体需求萎缩,主要表现为消费和投资需求收紧,并伴随着通货膨胀和失业水平的上涨压力;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政府增加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均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消费需求不足的状况,同时缓解就业压力并提升产出,但两类工具均存在一定的"负效应",若两种政策搭配使用则可以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和对社会投资的挤出,更好地实现宏观调控预期。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宋华  
新冠肺炎疫情将对中国产业供应链的持续竞争力形成挑战,使企业面临人力短缺、成本增加、现金流紧张和供应链不确定性增高等问题,在企业供应链的原材料供应、采购管理、生产复工、物流以及市场等方面均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对供应链弹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政府层面,应建立综合、协同性的产业供应链风险管理和沟通机制,构建基于事件的产业供应链预警体系,保障企业供应链运营的资源体系,推动产业平台和产业集群带动供应链参与者建立供应链弹性体系。在企业层面,应建立基于企业事件的供应链预警体系,根据供应链预警信息和状况,合理规划供应链运营方式,运用数字化能力建设企业供应链弹性体系,稳定供应链运营,提升供应链效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建伟  高磊  
本文基于货币财政政策规则协调理论,构建新凯恩斯DSGE模型,采用2013-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检验我国货币财政政策规则协调范式,并评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减税降费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第一,2013年以来我国货币财政政策规则协调转向了AMPF("主动型货币政策+被动型财政政策")范式,体现了近年来我国不断创新和完善货币财政宏观调控的实践成果;第二,在AMPF范式下,疫情期间减税降费政策有力推动了经济复苏,但劳动税率、消费税率调整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还不够充分,政府债务压力小幅上升;第三,在AMPF范式下,减税降费导致的宏观经济总量指标波动较小,长期通货膨胀压力较小,社会福利损失较小。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得到如下政策启示:第一,后疫情时期,为更好地熨平经济周期波动,货币财政宏观调控应继续坚持AMPF协调范式;第二,结合防范债务风险、扩大消费需求等因素考量,未来结构性减税政策应以消费减税和劳动减税为主,资本减税和社保降费为辅;第三,避免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严防债务违约、恶性通胀等情况发生。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振宇  朱鸿鸣  朱俊生  
新冠肺炎疫情会从多个渠道给金融运行带来影响,总体上会形成预期冲击、实体传导、政策消化三个冲击阶段。疫情对金融运行的冲击总体可控,但要警惕对区域及行业的结构性影响,以及与存量风险的叠加效应。针对疫情影响的阶段性、结构性、叠加性特征,在系统全面防控疫情带来的金融风险时,应重点关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波动,特别要防止新旧风险并发,"股、债、汇"风险叠加等极端情况出现。当前,在制定和完善对冲性金融政策时,要综合考虑其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宜多采用数量化工具,以便于政策的后期退出;多采用结构化工具,以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多采用区域性政策,以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率,提前控制政策消化期的成本。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梁艳芬  
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突发,正从局部向全球扩散,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正在发酵且不断蔓延,2020年世界经济继续放缓的风险进一步加大,不排除个别国家出现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自身即受到疫情影响,也会有溢出,中国经济率先走出疫情意义重大。尽管疫情终将被控制,一系列措施也会使经济走出低谷,但风险依然存在。中国经济外部环境更加严峻、拯救经济的政策风险后遗症以及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重置的挑战都不可低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婷婷  朱昂昂  
本文以2003年非典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为切入点,梳理分析非典疫情对于我国宏观经济、产业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在传染范围、外部环境、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等四个维度的差异,分别讨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供给侧、需求侧、金融市场、产业链和供应链、逆全球化的影响,以此探究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爆发时期以及在全球蔓延时期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两次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的同时,积极有序地推进全面复工复产,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推动经济增长,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用,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对逆全球化影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俏彬  韩博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财政经济造成重大冲击。本文基于当前疫情发展信息,初步评估其对2020年财政收支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2020年财政减收增支在1.2—1.7万亿元之间,做好今年的财政平衡工作"压力山大"。因此本文提出,要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赤字债务"三管齐下"、多措并举,一方面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赤字率和债务规模,另一方面积极挖掘收入侧的潜力,提高财政部门对于政府收入的统筹安排能力,努力谋求2020年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全力支持国民经济实现"六稳",保持经济社会稳定。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郑江淮  付一夫  陶金  
新冠肺炎疫情将在未来1至2个季度内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改变中国经济的宏观环境。本文通过对"非典"前后的宏观经济和消费形势复盘,并比较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经济造成的潜在影响。在宏观经济层面,既包括疫情的客观影响,如社会零售总需求下降、投资放缓、CPI波动、进出口萎缩等;也包括各方采取应对措施后对大环境的改变,包括企业融资环境(货币政策)、税费环境(财政政策)等。在消费经济层面,整体消费所受冲击较大;细分零售行业受影响的类型可分为平稳增长型、增速下滑型和逆市上扬型;超市、专业连锁和多业态零售表现较好。疫情将加速零售商业模式变革,无人配送、下沉市场、"宅经济"等需求结构的改变将重塑未来商业模式。总体而言,尽管消费领域受到疫情的影响最大,但疫情之后的"补偿性消费"会一定程度缓解对全年消费增长所造成的冲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孟春  丁崇泰  孟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防控应对举措。在严峻的形势下,我国经济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如何把握好控制疫情和稳定经济的界限?如何化解疫情冲击下的金融风险和就业问题矛盾?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张斌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应对疫情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是避免短期冲击的长期化,政策力度要适度且要与体制、机制改革相配套。建立应对疫情的长效机制需要推进以提高地方治理能力为目标的财税改革。要重视疫情对国际分工和产业链布局的影响,建立与经济全球化相匹配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钱学锋  高婉  
2019年末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分析此次疫情对中国物价的冲击。本文利用2018—2020年中国主要消费品和工业品的微观价格数据,借鉴Chen等的做法,将武汉"封城"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间点,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疫情暴发对中国物价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中国物价产生了负向冲击,但整体冲击幅度不大。武汉市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集中暴发城市,其整体物价下降幅度显著高于中国其他城市。中国其他城市物价受到的负向冲击没有因新冠疫情严重程度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也没有因其离武汉市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收入差距较大的省份城市,其整体物价和食品零售价格受疫情负向冲击更大;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城市,其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受到的负向冲击更大;及时发放消费券的城市,其食品零售价格的恢复速度快于其他城市。本文以物价为切入点,从一个较新的视角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深入探究物价变化背后蕴含的深层经济机理,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支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姚前  
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大考,各国正动员一切资源全力抗击疫情。疫情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正常时期似乎不那么重要的问题在疫情期间显得十分突出,其中就包括实物现金存在的携带病毒风险。它们从现场回收后要么直接销毁,要么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投放给客户。再加上社交隔离缘故,社会"去现金化"可能将进一步加速。现金数字化的必要性再一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注意到,最近美国推出2万亿元经济刺激法案时,其初稿曾包含数字美元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白彦锋  李泳禧  
虽然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全球最发达、富裕的地区之一,但也面临着人口密度高、医疗资源绝对数低、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经济结构过于单一等问题,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其造成了极大威胁。由于"一国两制"方针的贯彻落实以及特区政府在应急预警、顶层协调、物资储备等方面的努力,澳门并未出现新冠肺炎集中爆发的现象。本次疫情使澳门经济的重要支柱——博彩业和旅游业受到严重影响,得益于中央政府的鼎力支持和自身巨量的财政储备,特区政府仍有充足的资金实现一系列稳定就业、刺激经济的政策,其中不乏有颇具特色的水电费补贴计划、带薪培训计划等。对澳门一系列政策机制进行深入分析与借鉴,有助于完善我国大陆地区应急机制与应急财政。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