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2)
- 2023(11155)
- 2022(9431)
- 2021(8536)
- 2020(7193)
- 2019(16212)
- 2018(15955)
- 2017(31473)
- 2016(16920)
- 2015(19005)
- 2014(19183)
- 2013(18779)
- 2012(17795)
- 2011(16503)
- 2010(17082)
- 2009(16471)
- 2008(16220)
- 2007(15089)
- 2006(13915)
- 2005(12985)
- 学科
- 济(88606)
- 经济(88506)
- 管理(57593)
- 业(48205)
- 企(40639)
- 企业(40639)
- 方法(28388)
- 数学(24439)
- 数学方法(24161)
- 财(23246)
- 中国(21990)
- 地方(20864)
- 制(20114)
- 农(19778)
- 业经(17994)
- 学(15612)
- 体(14211)
- 银(13728)
- 银行(13716)
- 地方经济(13690)
- 融(13618)
- 金融(13615)
- 策(13274)
- 行(13245)
- 贸(13041)
- 贸易(13033)
- 易(12631)
- 农业(12439)
- 环境(12205)
- 务(11738)
- 机构
- 大学(255792)
- 学院(255377)
- 济(119857)
- 经济(117525)
- 管理(95303)
- 研究(89553)
- 理学(80253)
- 理学院(79408)
- 管理学(78318)
- 管理学院(77803)
- 中国(69537)
- 财(61104)
- 京(52578)
- 科学(48145)
- 财经(46257)
- 所(44421)
- 经(41705)
- 江(41084)
- 中心(39827)
- 研究所(39100)
- 经济学(38754)
- 经济学院(34298)
- 财经大学(33843)
- 北京(33615)
- 农(33165)
- 范(33140)
- 师范(32926)
- 院(31783)
- 州(31691)
- 业大(29482)
- 基金
- 项目(153353)
- 科学(122364)
- 研究(117846)
- 基金(112672)
- 家(95329)
- 国家(94508)
- 科学基金(81708)
- 社会(78870)
- 社会科(74859)
- 社会科学(74842)
- 省(58168)
- 基金项目(57505)
- 教育(53920)
- 自然(48334)
- 划(48271)
- 自然科(47185)
- 自然科学(47177)
- 编号(47131)
- 资助(46998)
- 自然科学基金(46352)
- 成果(41416)
- 部(35616)
- 制(34526)
- 重点(34500)
- 课题(33924)
- 发(33740)
- 国家社会(33060)
- 教育部(31632)
- 性(31559)
- 创(31173)
- 期刊
- 济(148519)
- 经济(148519)
- 研究(89232)
- 中国(53936)
- 财(48807)
- 管理(39372)
- 学报(32165)
- 科学(31832)
- 农(31393)
- 融(29632)
- 金融(29632)
- 教育(26534)
- 大学(26338)
- 财经(25632)
- 学学(24822)
- 经济研究(24438)
- 经(22198)
- 技术(22161)
- 业经(20946)
- 农业(20093)
- 问题(18932)
- 贸(15644)
- 技术经济(14048)
- 国际(13555)
- 世界(13388)
- 统计(12442)
- 现代(12329)
- 理论(12122)
- 改革(11913)
- 革(11913)
共检索到413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连城
一、中国经济的运行周期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按照传统的经济理论,中国不应当存在经济周期。但是,自从我国的所有制改造基本完成从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经济的波动就从来没有终止过,并且,经济波动的周期性特征相当明显,这从图1我国实际经济运行的曲线就不难看出这一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佟大木 岳咬兴
文章利用ABRR模型研究了汇率制度选择与经济波动的关系。首先将金融发展水平的内生性和价格冲击引入ABRR基本模型。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汇率制度的选择对经济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金融发展水平的高低及引起汇率波动的冲击源性质。同时,金融发展水平的内生性使得浮动汇率制更可能有利于经济稳定;价格冲击的引入使得固定汇率制更可能有利于经济稳定。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的相关经济数据对基本模型及扩展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比较。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扩展模型更好地解释了我国的经济现实。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庆
自凯恩斯主义诞生以来,作为对市场缺陷的一种弥补,政府逐渐远离古典主义所信奉的市场"守夜人"角色,并作为经济活动主体越来越广泛地介入和参与到实际经济生活之中。经济危机使经济学家们和公众更加关注自由市场本身的缺陷以及市场失灵问题,但是却很少有人关注政府失灵问题,而政府失灵却是导致危机爆发并长期持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笔者通过回顾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政府的行为,认为在这一系列的经济波动事件背后均隐藏着政府失灵的影子。但是对于如何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由于市场失灵的动态性、政府相机抉择政策的长期影响和短期效果的差异问题以及广泛存在的政府"俘获"现象,事实上是一个...
关键词:
经济波动 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 边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利英
我国经济波动的原因及对策李利英一、我国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一)我国经济波动的表象特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波动幅度大,周期循环频率高。随机震荡和强波是其主要特证。由图1,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自1950-1990年40年间,我国经济的增长经历了1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本文运用比较翔实的资料,在将2003年国民经济运行的状况与我国过去曾经发生的经济过热的状况比较的基础上,提出2003年出口、投资、经济增长速度增长较快不能认为是经济已经过热,而是国民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常态,这预示我国新一轮经济波动上升的开始。但对于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某些行业重复建设、货币供应量偏多、消费增长依然缓慢的问题要给予重视并采取措施予以治理。2004年的宏观政策选择,从总体上应保护国民经济出现的良好态势,而同时又要遏制局部重复建设的势头,预防通货膨胀,所以既要保持相对稳定和连续性又要适度进行调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静 刘瑞
中国经济波动带有典型的转型期特点,经济体制转型的长期性和渐进性蕴含了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导致这一时期经济波动体现出鲜明的转型期特征:通货紧缩和经济过热交替出现;三次产业结构波幅不一、上游产业过热与下游产业萧条并存;价格传导时滞延长、传导程度减弱、总体价格水平上升有限。
关键词:
渐进性制度转型 经济波动 结构性波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盛洪
一、增量改革、国企亏损及其政治后果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主要采取了所谓"增量改革"的方式,即在现有计划经济和国有企业的经济存量之外,允许非国有的、遵循市场规则的经济部门发展。这种改革方式的优势在于,由于避开了计划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存量部分,因而:(1)避开了由旧体制的惯性所带来的阻力,(2)也不存在一个即定的利益格局(这个利益格局可能会因改革而被打破,那些在改革中受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宙 魏杰
基于分工网络动态演进的过程,讨论了政府宏观政策和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内在机制,并结合中国数据对该机制进行了经验分析。指出:经济波动和增长是分工网络动态演进过程中的两种宏观表象;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分工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演进过程有关;政府宏观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按规则的长期政策对经济增长有正影响,相机抉择的短期政策对经济增长有负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宙 魏杰
本文认为经济波动是经济分工网络出现局部失衡以及这一局部失衡引起网络内部的结构性失衡,并最终演化成全局失衡后各分工部门又通过自我行动调节恢复平衡的一个动态的市场过程。本文简单地探讨了出现局部失衡的原因以及这些局部失衡引致结构性失衡和全局失衡的传递机制。基于此,我们分析了政府的宏观政策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并得出政府可以是经济波动的原因,也可以是保持经济稳定和抑制经济波动的重要力量。政府宏观政策的效果受到政府获取认知经济状态信息的效率、以及政府决策形成和执行效率的影响。最后,我们利用中国大陆地区1978-2013年的面板数据做了一系列的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宏观政策与经济波动相关,其中短期政策与波动正相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猛 沈坤荣
中国经济波动可能是由多种冲击因素共同引发。本文沿着"条条块块"思路对中国经济波动冲击源进行完整的分解,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波动有大约30%的部分来源于地方政府冲击。对于地方政府冲击表现出的跨时差异和地域差异,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角度探寻了根源,并拓展了现有文献对地方政府激励的研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方法,本文发现,官员腐败对地方政府短期化行为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而现有文献所强调的财税激励和政治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短期化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官员腐败 地方政府行为 宏观经济波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四灿 张云
本文将金融加速器机制和政府干预因素嵌入到基本的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中,以此研究政府干预和利率管制通过影响企业投资引发并加剧总需求结构失衡的具体机制,以及总需求结构渠道在传导外生冲击并最终引起经济波动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干预和利率管制均会导致总需求结构失衡。其中,政府干预通过降低企业要素价格敏感性并增强企业的产出规模动机引发投资冲动,导致用于消费的产出份额被挤占;利率管制则压低了存贷利率,导致家庭储蓄收益和消费水平下降并刺激企业扩大投资。总需求结构渠道对外生冲击的放大效应是通过增强投资对产出波动的影响来发挥作用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总需求结构失衡越严重,金融加速器对外生冲击的放大效应越显著;(2)推进利率市场化和降低政府干预需要同步进行才能有效扭转总需求结构失衡。由此,改善的需求结构才能有效降低外生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增强宏观经济稳定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饶晓辉 刘方
中国过去的宏观经济实践显示出政府对生产性财政支出政策的强烈偏好,在涉及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本的生产性支出方面更是着意倾斜。本文将政府生产性支出纳入生产函数,构建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政府生产性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所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1)利用贝叶斯估计得到的公共资本产出份额大约为10%,同时表明政府支出确实会造成生产的外部性;(2)政府生产性支出冲击是产出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该冲击能解释约23%的总产出波动;(3)政府生产性支出冲击对居民消费和私人投资造成了短期"挤出"效应,长期"挤入"效应,另外该冲击有利于促进经济体系资本持续性积累。
关键词:
政府生产性支出 政府支出结构 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巨成
护国战争掀起了巨大的经济波动浪潮。这巨大的经济波动,动摇着袁政权的“国本”,加剧了袁政府的财政危机,它与军事、政治上的斗争相呼应,加速了袁政权的灭亡。袁政府经济波动中的第一个浪潮就是军费问题;袁政府经济波动的又一巨大浪潮,就是袁政府金融的崩溃。认识护国战争中袁政府的经济波动,有助于我们认识护国战争和护国运动,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民国初期的社会和经济状况。护国战争中袁政府的经济波动,增大了袁政府的经济熵值;经济熵值的增大又使得社会熵值、政治熵值增大;社会熵值和政治熵值又作用于经济熵值。这些熵值的增大,又使得袁政府军的熵值增大,有序度降低。袁世凯的死亡,又进一步增大了袁政府的熵值,并趋于最高无序度,...
关键词:
护国战争 袁政府 经济波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方
本文在真实经济周期(RBC)模型的框架内引入政府购买冲击,模拟政府购买的持久性和暂时性变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购买的暂时性增加可以明显提高就业及经济增长速度,但长期看拉动效果有限,如果政府购买乘数小于1,就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
关键词:
真实经济周期模型 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乘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本田 王一杰
基于2007~2017年全国25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分析方法考察了政府行为、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整体上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均表现出稳健的部分中介效应,即政府行为可以直接或通过资源错配间接地影响经济波动,且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呈现出"U"型特征;分区域来看,资源错配的中介效应在东、中部分别为完全中介效应和部分中介效应,在西部地区中介效应则不显著。由此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源配置和经济稳定间的联系也愈加紧密,政府应重视地方政策对资源要素配置的辐射效应,以便稳定经济增长。
关键词:
政府行为 资源错配 经济波动 中介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