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99)
2023(4907)
2022(4203)
2021(3658)
2019(6501)
2018(6438)
2017(12504)
2016(6497)
2015(7528)
2014(7603)
2013(7667)
2012(7484)
2011(7151)
2010(7598)
2009(7397)
2008(7170)
2007(6920)
2006(6562)
2005(6021)
2004(5396)
作者
(19959)
(17041)
(16555)
(16169)
(10839)
(7894)
(7634)
(6522)
(6356)
(6155)
(6113)
(5652)
(5521)
(5488)
(5213)
(5081)
(4922)
(4861)
(4815)
(4495)
(4378)
(4122)
(4030)
(4011)
(3916)
(3872)
(3616)
(3386)
(3353)
(3334)
学科
(56488)
经济(56349)
管理(19057)
方法(16431)
地方(15066)
(14060)
(12982)
企业(12982)
数学(12089)
数学方法(11989)
地方经济(11775)
中国(11323)
业经(11313)
(10429)
(8581)
理论(8536)
(8285)
(7037)
经济学(6755)
(6693)
教育(6306)
环境(6164)
(5932)
金融(5930)
(5733)
(5631)
农业(5443)
(5317)
社会(5218)
产业(5008)
机构
大学(114248)
学院(111989)
(56955)
经济(55950)
研究(41208)
管理(37740)
理学(31214)
理学院(30804)
中国(30301)
管理学(30295)
管理学院(30060)
(25848)
(23506)
科学(21996)
(20750)
财经(20343)
经济学(19387)
研究所(18251)
(18154)
(17834)
中心(17070)
经济学院(16933)
(16881)
师范(16831)
北京(15290)
财经大学(14601)
社会(14081)
(13964)
(13689)
师范大学(13574)
基金
项目(61654)
科学(48743)
研究(48427)
基金(44809)
(37164)
国家(36798)
社会(35643)
社会科(32555)
社会科学(32539)
科学基金(31439)
(23159)
基金项目(22671)
教育(21968)
编号(18872)
(18770)
资助(18385)
成果(17255)
自然(16301)
自然科(15883)
自然科学(15880)
自然科学基金(15601)
国家社会(14631)
(14328)
(14186)
重点(13801)
课题(13718)
(13220)
经济(13089)
教育部(12894)
人文(12803)
期刊
(76523)
经济(76523)
研究(43045)
中国(22610)
(21068)
管理(16228)
学报(15771)
科学(14483)
教育(13195)
财经(13177)
大学(12886)
经济研究(12795)
(12226)
学学(11989)
(11587)
(10183)
金融(10183)
技术(9860)
问题(9817)
业经(9177)
农业(7777)
技术经济(7641)
(7009)
世界(6798)
统计(6770)
经济问题(6238)
国际(5982)
改革(5897)
(5897)
经济管理(5798)
共检索到187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忻怡  
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在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中立足于社会整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为重,社会公共利益至上。社会本位思想是经济法产生的基础,体现于经济法的本质性原则,决定了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经济法从始至终体现着社会本位思想,并且对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红军  
国际经济法不同于经济法,它们分属不同的法域和法律体系,但二者都有公私法兼融的共性。国际经济法的公私法兼融思想表现在,它既有内国经济法之涉外部分的政府与民众意志的内在张力,又有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人民之间各种物质利益关系的搏弈与协调。这是国际经济法的一种值得关注的法律思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大洪  
现代社会经济与法律全面渗透和融合的态势,导致本世纪法经济学的兴起。它运用包括成本效益在内的经济理论方法和价值观研究分析评判几乎所有的法律问题,给人以全新的启迪,对最具经济性的经济法无疑更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点,对经济法成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全先银  胡滨  
经济法的目的是关系到经济法正当性以及经济法价值取向的重要问题。作者首先回顾了西方经济法产生之初的经济法目的目的,然后分析了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经济法目的的意义和发现经济法目的的方法,最后提出我国经济法的目的及其顺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惠建利  
经济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非常年轻的法律部门,经济法的产生是经济法基础理论中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关于经济法产生的理论,学者的分析多集中于经济法产生的经济与社会基础,较少论及其思想基础。然而,法律思想在新的法律部门产生中起着重要的影响,追溯影响经济法产生的法律思想,对加深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意义重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甘强  
社会治理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实施,社会实施是客观存在并且发挥效用的一种法律实施方式,它是经济法实施的一种,是指社会团体或个人联合为了实现经济法所保护的社会利益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措施。经济法社会实施的产生主要源于社会结构变迁所带来的法律制度创新,它具有现代法的法律实施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现代性、社会性以及自治性三个方面,并已形成以维护社会利益为目的的社会合作的基本模式,包含了行业自治、公益诉讼和集体行动三种方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瑶  范锐敏  
建设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经济法作为一部"社会本位法",从市场主体准入、市场秩序、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方面,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着特有的作用:经济法有助于社会主体的权责平衡;经济法创建市场和国家诚信、安定的经济社会秩序;经济法保护弱势群体,实现实质的公平正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立新  
针对中国当前突出的社会公平问题,传统部门法面临着挑战。经济法的公平价值体现在通过保障国家调节和规范国家经济调节权,克服因市场与(或)政府的失灵所带来的不公平。中国当前的社会公平问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而中国经济法也是为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缺陷和社会公平问题而产生的。因此,中国经济法应该担负起解决当前社会公平问题的主要任务,实现其社会公平价值。其价值可以通过制定、完善和实施相关经济法得以实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双庆  黄志斌  
经济法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适度干预,同时经济法的实质公平与实质正义的价值切合节约型社会建设,有利于社会和谐。经济法保障节约型社会建设主要体现在:市场主体准入制度、竞争制度、产业政策、政府采购、税收补贴政策等多方面。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契机,我们应该丰富经济法的内容。目前,经济法的发展亟待以建立绿色调控权为中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霍中文  
市场缺陷范围决定着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市场缺陷的实质是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表现 :市场配置在微观经济领域不能实现有序竞争 ,在中观经济领域不能优化产业结构和市场主体结构 ,不能实现地区、部门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宏观经济领域不能实现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就是政府弥补上述市场缺陷的全部行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秋林  薛江武  
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要确认和规范国家对于特定社会关系的干预,关键是看这类社会关系是否"需要"国家干预。本文从经济法产生的物质条件和法律的思想准备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了经济法具有再分配功能的论断,同时,把经济法的这种再分配功能与其他部门法作了比较研究,确定了经济法具体再分配的范围,这一认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振生  
经济法是“政府干预经济、协调经济之法”的观点是片面的。经济法不仅是“干预经济、协调经济之法” ,而且重要的是“干预政府之法”。政府要成功地干预好经济 ,必须首先受到法律的干预 ,即依法界定政府的权力和职责 ;明确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和方式。所以 ,“适当干预政府”是经济法的核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连专  
经济法是国家规范经济主体与政府组织行为的制度与规则。本文以经济法的内在精神为切入点,对经济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及法哲学基础进行探讨。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朱兆敏  
国际经济法的渊源是划分法学学科与其他学科边界的主要标准之一。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际经济管理关系,国际经济交易关系不是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只有调整前者的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才是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受到国际法约束的国际经济管理法才是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强胜  
尽管学界对经济法众说纷纭,但普遍承认经济法是一个国家和政府经济政策的法律化。认为:政策性是经济法的本质特征,经济政策对经济法的内容、体系、实施等方面都有决定意义。同时认为,经济法也是法,其政策性是与整个法秩序一致的,否则经济法就失去了法的意义和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