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0)
2023(8635)
2022(7289)
2021(6561)
2020(5421)
2019(12157)
2018(11870)
2017(23371)
2016(12571)
2015(13771)
2014(14084)
2013(13906)
2012(13317)
2011(12429)
2010(13042)
2009(12272)
2008(12204)
2007(11271)
2006(10334)
2005(9663)
作者
(37657)
(31549)
(31385)
(30113)
(20602)
(15017)
(14154)
(12021)
(12003)
(11655)
(11082)
(10558)
(10400)
(10278)
(10186)
(9680)
(9266)
(9177)
(9120)
(8905)
(8194)
(7774)
(7652)
(7417)
(7302)
(7173)
(7036)
(6639)
(6472)
(6218)
学科
(74234)
经济(74177)
管理(38116)
(33933)
(27495)
企业(27495)
方法(23467)
数学(20373)
数学方法(20091)
地方(18521)
中国(16572)
(14921)
(14858)
(14826)
业经(13598)
地方经济(12946)
(12272)
(11042)
(10446)
金融(10445)
(10254)
银行(10246)
(9993)
贸易(9987)
(9898)
农业(9843)
(9626)
环境(9185)
理论(9170)
(8910)
机构
学院(194953)
大学(194546)
(91833)
经济(90014)
研究(71247)
管理(69618)
理学(58413)
理学院(57727)
管理学(56764)
管理学院(56368)
中国(53721)
(43536)
科学(40594)
(40025)
(36600)
财经(33727)
研究所(32642)
(31076)
中心(31022)
(30395)
经济学(29755)
(28500)
(26455)
师范(26266)
经济学院(26251)
北京(25614)
(24873)
财经大学(24588)
(24472)
业大(24034)
基金
项目(116568)
科学(92150)
研究(86984)
基金(84973)
(73209)
国家(72572)
科学基金(61741)
社会(57539)
社会科(54630)
社会科学(54615)
(44615)
基金项目(42957)
教育(39503)
自然(37527)
(37364)
自然科(36638)
自然科学(36627)
资助(36016)
自然科学基金(35980)
编号(33951)
成果(29649)
(26490)
(26357)
重点(26326)
课题(24854)
(24427)
国家社会(24110)
(23323)
教育部(22895)
人文(22407)
期刊
(113695)
经济(113695)
研究(67674)
中国(37587)
(33928)
学报(28347)
管理(28288)
(26617)
科学(26229)
(22243)
金融(22243)
大学(21919)
学学(20755)
教育(19874)
经济研究(19297)
财经(19105)
农业(17589)
技术(16663)
(16626)
业经(15698)
问题(14375)
(12133)
技术经济(11355)
国际(10626)
统计(10350)
世界(10122)
(9205)
现代(9122)
经济问题(9044)
经济管理(8725)
共检索到312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强胜  
尽管学界对经济法众说纷纭,但普遍承认经济法是一个国家和政府经济政策的法律化。认为:政策性是经济法的本质特征,经济政策对经济法的内容、体系、实施等方面都有决定意义。同时认为,经济法也是法,其政策性是与整个法秩序一致的,否则经济法就失去了法的意义和价值。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大洪  
现代社会经济与法律全面渗透和融合的态势,导致本世纪法经济学的兴起。它运用包括成本效益在内的经济理论方法和价值观研究分析评判几乎所有的法律问题,给人以全新的启迪,对最具经济性的经济法无疑更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点,对经济法成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全先银  胡滨  
经济法的目的是关系到经济法正当性以及经济法价值取向的重要问题。作者首先回顾了西方经济法产生之初的经济法目的目的,然后分析了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经济法目的的意义和发现经济法目的的方法,最后提出我国经济法的目的及其顺序。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甘强  
经济法中的经济政策定位关系到经济法的发展方向,当下的"同一说""本质说""方法说"和"软法说"都注重经济政策与经济法的密切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但仍有发展的空间。银行法领域的经济政策运行表明,经济政策是经济法思维的一种,是经济法实现对经济生活调控的一种方法,其内在逻辑为:在"经济政策先行"阶段,经济政策是作为立法的先期预演;在"经济政策入法"阶段,经济政策本身就成为一种法律规则;在"经济政策实施"阶段,经济政策又成为一种经济法的实施方式。虽然经济政策的制定、表达和绩效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但这不能否定经济法在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中,经济政策思维起到了重要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陶广峰  
经济法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行主动性经济政策的结果。无论国家采取积极干预的经济政策,或者采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其本质都是国家的社会经济意志。经济法是国家经济政策在法律层面的表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经济政策法。我国经济法的产生和演变路径与西方不同,需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经济政策法及其本质。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子健  
经济法上的技术性规范,是一种将假定条件与行为模式中涉及的技术性事项加以数据化,以确保经济法律、法规顺利运行的独立规范类型,具体包括标准、准则、指南与规划4类。在立法层面,特定的技术性规范产生调制效果,辅助单行经济法律、法规成为国家干预市场的依据;在执法层面,为执法主体参照做出决定;在司法层面,为法院参照以补充发挥调制职能。经济法中的技术性规范属于经济法渊源,效力应等同于规章。独立的技术性规范与单行经济法律、法规形成了二元规范结构,其构建应遵循法定、公平与效率3项基本原则。针对现阶段经济法中技术性规范存在的法治问题,应进一步明确技术性规范的经济法律、法规依据,制定主体与制定程序,推动经济技术性规范向经济法律、法规、规章的转化,从而确保技术性规范在经济法治环境下的有效运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霍中文  
市场缺陷范围决定着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市场缺陷的实质是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表现 :市场配置在微观经济领域不能实现有序竞争 ,在中观经济领域不能优化产业结构和市场主体结构 ,不能实现地区、部门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宏观经济领域不能实现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就是政府弥补上述市场缺陷的全部行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秋林  薛江武  
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要确认和规范国家对于特定社会关系的干预,关键是看这类社会关系是否"需要"国家干预。本文从经济法产生的物质条件和法律的思想准备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了经济法具有再分配功能的论断,同时,把经济法的这种再分配功能与其他部门法作了比较研究,确定了经济法具体再分配的范围,这一认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振生  
经济法是“政府干预经济、协调经济之法”的观点是片面的。经济法不仅是“干预经济、协调经济之法” ,而且重要的是“干预政府之法”。政府要成功地干预好经济 ,必须首先受到法律的干预 ,即依法界定政府的权力和职责 ;明确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和方式。所以 ,“适当干预政府”是经济法的核心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朱兆敏  
国际经济法的渊源是划分法学学科与其他学科边界的主要标准之一。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际经济管理关系,国际经济交易关系不是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只有调整前者的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才是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受到国际法约束的国际经济管理法才是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连专  
经济法是国家规范经济主体与政府组织行为的制度与规则。本文以经济法的内在精神为切入点,对经济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及法哲学基础进行探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忻怡  
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在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中立足于社会整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为重,社会公共利益至上。社会本位思想是经济法产生的基础,体现于经济法的本质性原则,决定了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经济法从始至终体现着社会本位思想,并且对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蓉  石柏林  
完善经济法诉讼制度对实现经济法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但经济审判庭的撤销和传统诉讼制度的不足,使经济法可诉性在司法实践上陷入了盲区。经济法法律规范中亦存在大量经济法不可诉性的情形。基于此,为完善经济法的可诉性,在程序上建立经济特别程序,实体上明确规定经济诉权,建立经济法责任制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白钦先  
政策性金融具有政策性、优惠性和有偿性特征,是配合国家特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而进行的资金融通行为,是政府进行资源配置的工具之一,以贯彻政策意图为主而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水林  
我国法学界对"多倍赔偿责任"的研究有两种路径:一是民法,认为属于民事责任,并称之为"惩罚性赔偿";二是经济法,认为这一责任形式的主要功能是维护整体利益,因而是经济法责任而不是民事责任。其实,根据民法与经济法不同观念和思维方法,结合这一责任形式的历史演化、主要功能就可以看到,从功能意义上讲,这种责任在民法中就是民事的"惩罚性赔偿"责任,而在经济法中就是"激励性报偿"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