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93)
- 2023(10662)
- 2022(9047)
- 2021(8394)
- 2020(6889)
- 2019(15405)
- 2018(15154)
- 2017(29636)
- 2016(16047)
- 2015(18160)
- 2014(18340)
- 2013(17948)
- 2012(17351)
- 2011(16007)
- 2010(16435)
- 2009(15595)
- 2008(15605)
- 2007(14578)
- 2006(13400)
- 2005(12490)
- 学科
- 济(85729)
- 经济(85661)
- 管理(44393)
- 业(37227)
- 企(29712)
- 企业(29712)
- 方法(26896)
- 地方(24268)
- 数学(23117)
- 数学方法(22754)
- 银(20872)
- 银行(20726)
- 中国(20532)
- 制(20526)
- 行(19444)
- 农(19042)
- 学(16853)
- 业经(16392)
- 财(15593)
- 融(15472)
- 金融(15470)
- 地方经济(15095)
- 农业(12774)
- 度(12136)
- 制度(12129)
- 环境(12024)
- 贸(11844)
- 贸易(11831)
- 策(11710)
- 理论(11663)
- 机构
- 学院(237997)
- 大学(237763)
- 济(105603)
- 经济(103201)
- 研究(85587)
- 管理(84959)
- 中国(72321)
- 理学(70192)
- 理学院(69287)
- 管理学(68060)
- 管理学院(67591)
- 京(51177)
- 财(50546)
- 科学(49747)
- 所(43412)
- 中心(39939)
- 江(39624)
- 财经(38761)
- 研究所(38600)
- 农(35080)
- 经(34710)
- 范(34451)
- 师范(34230)
- 经济学(33599)
- 北京(32786)
- 州(32082)
- 院(30301)
- 经济学院(29694)
- 业大(28858)
- 银(28292)
- 基金
- 项目(141900)
- 科学(111675)
- 研究(108087)
- 基金(101378)
- 家(86185)
- 国家(85412)
- 科学基金(73120)
- 社会(69345)
- 社会科(65644)
- 社会科学(65627)
- 省(55301)
- 基金项目(52155)
- 教育(48991)
- 划(46097)
- 编号(44516)
- 自然(44309)
- 自然科(43180)
- 自然科学(43172)
- 资助(42382)
- 自然科学基金(42349)
- 成果(38144)
- 发(32743)
- 重点(32074)
- 课题(31806)
- 部(31241)
- 国家社会(28327)
- 创(28112)
- 性(27636)
- 发展(27335)
- 教育部(26985)
- 期刊
- 济(133189)
- 经济(133189)
- 研究(83684)
- 中国(49863)
- 财(39326)
- 融(38845)
- 金融(38845)
- 管理(33000)
- 农(32492)
- 学报(32165)
- 科学(31171)
- 教育(27106)
- 大学(25001)
- 学学(23255)
- 技术(21314)
- 财经(21252)
- 经济研究(20884)
- 农业(20419)
- 业经(18645)
- 经(18467)
- 问题(17131)
- 贸(14039)
- 国际(13202)
- 技术经济(13066)
- 图书(12016)
- 理论(11875)
- 统计(11822)
- 坛(11533)
- 论坛(11533)
- 世界(11531)
共检索到394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甘强
经济法中的经济政策定位关系到经济法的发展方向,当下的"同一说""本质说""方法说"和"软法说"都注重经济政策与经济法的密切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但仍有发展的空间。银行法领域的经济政策运行表明,经济政策是经济法思维的一种,是经济法实现对经济生活调控的一种方法,其内在逻辑为:在"经济政策先行"阶段,经济政策是作为立法的先期预演;在"经济政策入法"阶段,经济政策本身就成为一种法律规则;在"经济政策实施"阶段,经济政策又成为一种经济法的实施方式。虽然经济政策的制定、表达和绩效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但这不能否定经济法在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中,经济政策思维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经济法 经济政策 经济法思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陶广峰
经济法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行主动性经济政策的结果。无论国家采取积极干预的经济政策,或者采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其本质都是国家的社会经济意志。经济法是国家经济政策在法律层面的表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经济政策法。我国经济法的产生和演变路径与西方不同,需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经济政策法及其本质。
关键词:
法律 经济法 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强胜
尽管学界对经济法众说纷纭,但普遍承认经济法是一个国家和政府经济政策的法律化。认为:政策性是经济法的本质特征,经济政策对经济法的内容、体系、实施等方面都有决定意义。同时认为,经济法也是法,其政策性是与整个法秩序一致的,否则经济法就失去了法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经济法 政策性 工具 法秩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大洪
现代社会经济与法律全面渗透和融合的态势,导致本世纪法经济学的兴起。它运用包括成本效益在内的经济理论方法和价值观研究分析评判几乎所有的法律问题,给人以全新的启迪,对最具经济性的经济法无疑更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点,对经济法成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全先银 胡滨
经济法的目的是关系到经济法正当性以及经济法价值取向的重要问题。作者首先回顾了西方经济法产生之初的经济法目的目的,然后分析了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经济法目的的意义和发现经济法目的的方法,最后提出我国经济法的目的及其顺序。
关键词:
经济法目的 保护经济自由 实行经济管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秦荣生
政府审计机关具有开展经济政策执行效果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经济政策执行效果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政策的合法性、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和绩效性。由于目前推行经济政策执行效果审计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因此必须加快经济政策执行效果审计的理论研究,创新审计程序和方法,健全相关法规体系和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关键词:
经济政策 执行效果 政府审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房建恩
研究目的:明确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目标,探究政策目标实现的国家(政府)干预的路径和方式。研究方法: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法结合制度演进的进化博弈理论,归纳"三权分置"政策的目标;运用法经济学分析方法结合国家干预理论,分析国家(政府)干预的路径和方式。研究结果: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政策目标具有阶段性、层次性和系统性特点。研究结论:国家(政府)应当以经济法干预理念,适时调整激励手段、激励策略、激励力度和激励方向,逐步实现"三权分置"的政策目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房建恩
研究目的:明确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目标,探究政策目标实现的国家(政府)干预的路径和方式。研究方法: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法结合制度演进的进化博弈理论,归纳"三权分置"政策的目标;运用法经济学分析方法结合国家干预理论,分析国家(政府)干预的路径和方式。研究结果: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政策目标具有阶段性、层次性和系统性特点。研究结论:国家(政府)应当以经济法干预理念,适时调整激励手段、激励策略、激励力度和激励方向,逐步实现"三权分置"的政策目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元聪
消费外部性现象比较普遍。从法学视角看,消费外部性体现为消费者基于消费而给消费者本人以外的对象造成的权利的侵害、利益的减损现象,主要表现为消费的环境外部性。从国外来看,环境权立法与司法的实践可以解决消费的部分外部性。我国消费外部性经济法解决具有其理论基础,具体可以通过法律赋予公民环境权利以及施加公民环境义务来实现。
关键词:
消费外部性 经济法 公民环境权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邓伟 宋清华 杨名
本文基于中国银行业的数据,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资产避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强,商业银行从信贷投放、债券投资、现金资产持有三方面调整资产结构,将高风险资产向低风险资产转移进行资产避险。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强导致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囤积效应,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不利于实体经济融资和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货币政策实施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商业银行 资产避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温文 王璐
基于中国经济政策频繁变动和银行信贷持续波动现状,有必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信贷供给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使得中国商业银行收缩信贷供给规模,并且会提高信贷供给集中度和中长期贷款占比,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仍保持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从银行自身经营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银行调整信贷供给行为可以达到降低不良贷款或收益波动的目的。因此,银行和政府要强化微观联动,维护经济政策稳定性;商业银行应强化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管理和内部监管职能,优化资源配置;政府监管部门需完善监管规制,发挥政府监管引领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光宇
立足于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背景以及银行业务经营的实际情况,从银行经营“三性”原则的流动性原则视角出发,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银行流动性错配的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会增加银行流动性错配,且边际影响随流动性错配变化呈现左偏变动,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银行风险承担影响机制对银行流动性错配产生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银行流动性的合理调整和管控,保持银行业稳健经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光宇
立足于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背景以及银行业务经营的实际情况,从银行经营“三性”原则的流动性原则视角出发,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银行流动性错配的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会增加银行流动性错配,且边际影响随流动性错配变化呈现左偏变动,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银行风险承担影响机制对银行流动性错配产生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银行流动性的合理调整和管控,保持银行业稳健经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雄兵 邓伟
本文使用2006~2019年中国168家银行的数据,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了银行的盈余管理,尤其是增加利润的盈余管理。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并控制内生性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另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银行盈余管理的效应在资本充足率较低、资产收益率较低和不良贷款率较高的银行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最后,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上市银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以及规模较大的银行更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本文不仅丰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银行财务决策的研究,还深化了对银行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理解与认识,对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监管银行盈余管理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时建中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政策的类型日趋多元和定型,各类政策目标更加具有针对性且均有配置资源的效果。为了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亟待确立竞争政策在经济政策体系中的基础、核心地位,并在此基础上理顺竞争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关系。确立竞争政策在经济政策体系中的基础、核心地位,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价值,有助于形成竞争中立的执法理念,完善竞争执法体制,培育优质的竞争文化,破解竞争执法的难点。
关键词:
竞争政策 竞争法 经济政策 管制型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