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0)
- 2023(8588)
- 2022(7220)
- 2021(6402)
- 2020(5401)
- 2019(11829)
- 2018(11666)
- 2017(22106)
- 2016(11899)
- 2015(13420)
- 2014(13798)
- 2013(13719)
- 2012(13385)
- 2011(12338)
- 2010(12844)
- 2009(12171)
- 2008(12243)
- 2007(11519)
- 2006(10390)
- 2005(9752)
- 学科
- 济(74217)
- 经济(74156)
- 管理(39073)
- 业(35571)
- 企(30210)
- 企业(30210)
- 方法(25238)
- 数学(21407)
- 数学方法(21120)
- 地方(17146)
- 学(16274)
- 中国(15863)
- 技术(14227)
- 业经(13307)
- 财(13252)
- 地方经济(12555)
- 农(12508)
- 制(11569)
- 理论(10408)
- 融(10218)
- 金融(10217)
- 银(9768)
- 银行(9748)
- 行(9348)
- 体(8977)
- 贸(8958)
- 贸易(8952)
- 环境(8797)
- 农业(8777)
- 和(8672)
- 机构
- 大学(195389)
- 学院(192834)
- 济(86628)
- 经济(84844)
- 研究(70752)
- 管理(66625)
- 理学(55858)
- 理学院(55149)
- 管理学(54022)
- 管理学院(53647)
- 中国(52949)
- 科学(42928)
- 京(41480)
- 财(39536)
- 所(37433)
- 研究所(33531)
- 财经(31166)
- 中心(31156)
- 农(30962)
- 江(30912)
- 经济学(28447)
- 经(28058)
- 范(27107)
- 师范(26826)
- 北京(26460)
- 业大(26372)
- 经济学院(25169)
- 州(24477)
- 院(24442)
- 农业(24144)
- 基金
- 项目(117292)
- 科学(91615)
- 基金(85067)
- 研究(84149)
- 家(74894)
- 国家(74303)
- 科学基金(62359)
- 社会(55428)
- 社会科(52643)
- 社会科学(52625)
- 省(45188)
- 基金项目(43691)
- 自然(38575)
- 教育(38517)
- 划(37736)
- 自然科(37706)
- 自然科学(37695)
- 自然科学基金(37014)
- 资助(35556)
- 编号(31714)
- 成果(27287)
- 重点(26945)
- 部(26245)
- 发(25970)
- 创(24089)
- 国家社会(23857)
- 课题(23138)
- 创新(22805)
- 性(22761)
- 教育部(22465)
共检索到309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子健
经济法上的技术性规范,是一种将假定条件与行为模式中涉及的技术性事项加以数据化,以确保经济法律、法规顺利运行的独立规范类型,具体包括标准、准则、指南与规划4类。在立法层面,特定的技术性规范产生调制效果,辅助单行经济法律、法规成为国家干预市场的依据;在执法层面,为执法主体参照做出决定;在司法层面,为法院参照以补充发挥调制职能。经济法中的技术性规范属于经济法渊源,效力应等同于规章。独立的技术性规范与单行经济法律、法规形成了二元规范结构,其构建应遵循法定、公平与效率3项基本原则。针对现阶段经济法中技术性规范存在的法治问题,应进一步明确技术性规范的经济法律、法规依据,制定主体与制定程序,推动经济技术性规范向经济法律、法规、规章的转化,从而确保技术性规范在经济法治环境下的有效运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霍中文
市场缺陷范围决定着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市场缺陷的实质是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表现 :市场配置在微观经济领域不能实现有序竞争 ,在中观经济领域不能优化产业结构和市场主体结构 ,不能实现地区、部门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宏观经济领域不能实现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就是政府弥补上述市场缺陷的全部行为。
关键词:
市场缺陷 政府配置 经济法调整对象 范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强胜
尽管学界对经济法众说纷纭,但普遍承认经济法是一个国家和政府经济政策的法律化。认为:政策性是经济法的本质特征,经济政策对经济法的内容、体系、实施等方面都有决定意义。同时认为,经济法也是法,其政策性是与整个法秩序一致的,否则经济法就失去了法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经济法 政策性 工具 法秩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闫禹希
当前的金融法体系,在金融风险管理和防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经济法视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提高金融风险的防范效果,而且能够满足金融风险防范的要求。经济法作为金融风险防范的工具,应用和发挥其内在的特点和原理,能够确保在防范金融风险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经济法措施和原则,促使金融机构和市场参与者更加谨慎地行事,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为此,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经济法 金融风险防范价值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大洪
现代社会经济与法律全面渗透和融合的态势,导致本世纪法经济学的兴起。它运用包括成本效益在内的经济理论方法和价值观研究分析评判几乎所有的法律问题,给人以全新的启迪,对最具经济性的经济法无疑更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点,对经济法成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全先银 胡滨
经济法的目的是关系到经济法正当性以及经济法价值取向的重要问题。作者首先回顾了西方经济法产生之初的经济法目的目的,然后分析了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经济法目的的意义和发现经济法目的的方法,最后提出我国经济法的目的及其顺序。
关键词:
经济法目的 保护经济自由 实行经济管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辉
国家经济调节权是随着国家经济调节职能的产生而产生、区别于行政权的一种国家权力形态。该权力的行使应遵守调节法定、调节民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服从国际经济调节原则,其具体的行使方式将随着市场缺陷具体类型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社会民众经济权力对该权力的制约是一种根本性的制约,要通过法律制度的构建,维护社会民众的基本经济权利和建立相应的社会民众参与机制、监督机制。
关键词:
经济法 国家权力 国家经济调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衣仁翠
文章认为,国家调节充分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是经济法的核心范畴。因为国家调节科学地界定了政府与市场职能,主张国家以引导和促进方式来管理国民经济。国家调节是经济法核心范畴构成的内在要求,它不仅有利于把经济法和民商法、行政法等部门法区分开来,也有利于经济法理论的不断完善,是建构经济法理论和经济法范畴体系的基础。
关键词:
国家调节 政府与市场 经济法 核心范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衣仁翠
文章认为,国家调节充分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是经济法的核心范畴。因为国家调节科学地界定了政府与市场职能,主张国家以引导和促进方式来管理国民经济。国家调节是经济法核心范畴构成的内在要求,它不仅有利于把经济法和民商法、行政法等部门法区分开来,也有利于经济法理论的不断完善,是建构经济法理论和经济法范畴体系的基础。
关键词:
国家调节 政府与市场 经济法 核心范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季萍
随着现代理性主义的发展,人类对理性的认识也不断深刻。马克思.韦伯首先将理性分为实质理性与形式理性,并对二者进行深入分析,在他看来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将认识重心从实质理性向形式理性转化的过程。而我国现代经济法肩负着促进市场发展、克服政府失灵、克服市场失灵的重担,在我国当前形势下,公众对法治的呼唤尤为强烈,这种对秩序的呼唤,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形式理性的呼唤。因而在这种形势下给我国现代经济法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形式理性为核心并与实质理性形成有机统一。
关键词:
现代经济法 实质理性 形式理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秋林 薛江武
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要确认和规范国家对于特定社会关系的干预,关键是看这类社会关系是否"需要"国家干预。本文从经济法产生的物质条件和法律的思想准备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了经济法具有再分配功能的论断,同时,把经济法的这种再分配功能与其他部门法作了比较研究,确定了经济法具体再分配的范围,这一认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经济法 理论依据 分配功能 分配功能范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振生
经济法是“政府干预经济、协调经济之法”的观点是片面的。经济法不仅是“干预经济、协调经济之法” ,而且重要的是“干预政府之法”。政府要成功地干预好经济 ,必须首先受到法律的干预 ,即依法界定政府的权力和职责 ;明确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和方式。所以 ,“适当干预政府”是经济法的核心
关键词:
凯恩思主义 干预经济 协调经济 干预政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忻怡
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在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中立足于社会整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为重,社会公共利益至上。社会本位思想是经济法产生的基础,体现于经济法的本质性原则,决定了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经济法从始至终体现着社会本位思想,并且对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朱兆敏
国际经济法的渊源是划分法学学科与其他学科边界的主要标准之一。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际经济管理关系,国际经济交易关系不是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只有调整前者的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才是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受到国际法约束的国际经济管理法才是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关键词:
国际经济法 渊源 狭义说 广义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