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12)
2023(11116)
2022(8833)
2021(7710)
2020(6054)
2019(13344)
2018(13304)
2017(24739)
2016(13426)
2015(15071)
2014(15458)
2013(15125)
2012(14528)
2011(13677)
2010(14118)
2009(13293)
2008(13002)
2007(12036)
2006(11485)
2005(11047)
作者
(41552)
(34658)
(34523)
(33007)
(22361)
(16403)
(15536)
(13469)
(13352)
(12475)
(12186)
(11560)
(11487)
(11374)
(10967)
(10655)
(10279)
(10014)
(9976)
(9633)
(9382)
(8630)
(8456)
(8204)
(7936)
(7930)
(7698)
(7563)
(7098)
(6832)
学科
(81797)
经济(81729)
管理(34233)
(32286)
中国(25913)
地方(25694)
(23614)
企业(23614)
方法(19707)
(19650)
业经(18808)
(17767)
数学(15886)
数学方法(15781)
地方经济(15712)
(14007)
农业(13889)
(13073)
金融(13072)
(12743)
(12491)
银行(12471)
(12222)
(11615)
环境(11021)
理论(10984)
发展(10739)
(10688)
产业(10656)
(10481)
机构
大学(208381)
学院(208050)
(94183)
经济(92290)
研究(82693)
管理(69750)
中国(62542)
理学(56922)
理学院(56134)
管理学(55216)
管理学院(54810)
科学(48701)
(46158)
(43008)
(42701)
研究所(38396)
中心(35505)
(34674)
(33732)
财经(32576)
(32339)
师范(32070)
经济学(30380)
北京(30279)
(29204)
(28902)
(27916)
经济学院(26786)
业大(26233)
师范大学(25813)
基金
项目(122483)
科学(96160)
研究(94117)
基金(85890)
(74074)
国家(73358)
科学基金(61623)
社会(61443)
社会科(58185)
社会科学(58171)
(48747)
基金项目(43722)
教育(42187)
(40157)
编号(38187)
自然(34864)
资助(34269)
自然科(33974)
自然科学(33967)
(33808)
成果(33458)
自然科学基金(33349)
重点(28513)
课题(28406)
发展(28023)
(27556)
(26253)
国家社会(26007)
(24702)
(23683)
期刊
(125403)
经济(125403)
研究(76148)
中国(50493)
(33968)
学报(32302)
(32231)
科学(30018)
管理(29717)
教育(29226)
大学(24730)
(24252)
金融(24252)
农业(22878)
学学(22642)
经济研究(20608)
业经(19470)
技术(19253)
财经(18500)
问题(16411)
(16227)
图书(12506)
(12187)
世界(11858)
技术经济(11786)
(11745)
国际(11261)
经济问题(10422)
(10395)
论坛(10395)
共检索到354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杜金沛  
经济理论的学术体系从形成之初就不断地受到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人本主义以及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催生的科学主义的交替影响,并在其发展、演变的历史维度上,反复表现为两者之间持久的纷争和不可调和的对立。关于经济学“科学化”还是“人本化”走向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对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及其运用后果的理解上。虽然最近几十年现代经济学对数学大规模的应用赋予了经济理论以崭新的面貌,但同时却日益傲慢地表现出忽视甚至无视人的价值判断以及其他非经济因素等规范性内涵的趋势,其“科学化”的后果似乎是在加速向混淆目的与手段关系方向的轨道上发展。由于经济学本身的社会科学属性,决定了其人本化走向的不可避免性。“科学化”仅仅是手段,而...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坤  
实用主义指导下的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面前遭遇重挫,利益博弈的复杂性似乎使得东亚一体化南辕北辙。基于对这一现实背景的思考发现,当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很少体现出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开放性,即只关注推动一体化的区域内部动力而没有考虑区域外的推动力量,特别是美国对这一进程的影响。在分析美国与东亚经济关系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并分析包含贸易和货币两方面的东亚一体化指标体系,发现当前东亚经济合作进展缓慢与一体化战略选择的混乱有关。据此:东亚应当选择并保持一体化进程的开放性,特别是对美国的开放性,推动美国参与东亚一体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从经济学的性质和起源上看,涵盖工程学和伦理学两方面内容的政治经济学是其恰当名称;但是,自新古典经济学将其研究对象局限于稀缺性资源配置的私人领域,"政治经济学"一词就被"经济学"取代了。不过,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传统的抽象思维越来越不适应新的要求,从而导致了经济学向政治经济学回归,重新关注公共领域的问题,重新关注人的行为以及社会制度。特别是,当前国内社会经济问题的症结在公共领域,中国人的社会认知和行为机理与西方也存在很大差异,因而中国经济学的范式更需要借鉴古典政治经济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垠  刘灿  
转型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形成源自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对中国、东欧以及前苏联三十余年来政治经济体制大规模变迁的观察、比较、反思以及综合归纳,转型经济学研究层次的拓展与研究主题的深化决定了转型经济学必然呈现出跨学科综合的趋势。本文评述了转型的"新自由主义研究范式"、"制度-演进学派研究范式"、"发展经济学研究范式"以及"比较经济学研究范式",认为转型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不应是对其学科体系进行简单的内容置换,而应当是使这些既有的理论范式逐渐融合为一体并突出强调转型经济学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的理论内核、科学的方法论以及客观公允的转型绩效评价方式。这样才能使转型经济学成为一门既具有相当历史厚度,又紧贴当代...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林毅夫  
在此,我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内容: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新结构经济学所提出的基本判断或假设能否在现实中得到经验检验?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一些简单的结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郝云宏  
"中国经济学"及其建立或重建的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学界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却存在着教条主义、急功近利、本末倒置、形式主义、时空绝对等多方面的误区,需要我们加以注意,并且逐步确立好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科范  
一、当前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缺陷近年来,我国的技术经济学研究与应用发展很快。但是,也不能过于乐观。技术经济学还存在着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1、洋味太浓;2、内容无体系;3、方法不严格;4、研究不够深入。 1、洋味太浓技术经济学并非中国所独有,例如,Kuhl等人就写过一本叫《Technical Economics for Metallugist Calitarnia》的书。我国的技术经济学应该具有中国特色。但是,从目前我国出版的技术经济著作看,其内容大体如下:方案比较与选优(内部收益率法,投资回收期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健  董春诗  
经济学研究中的均衡主义与演化主义历来存在争论。本文在对经济均衡主义和演化主义的形成、内容及特征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经济学体系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检讨。本文认为,对均衡主义与演化主义在一个更为一般的框架内进行整合和创造性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佟家栋  
习总书记在"5.17讲话"中明确指出了中国社会科学体系建设的问题,引起我们诸多反思。回顾中国经济学过去60多年的发展,我们感到倍受鼓舞,也明确了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的。中国革命胜利以后,如何在一个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一代领导集体在实践上做了许多新探索。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特别是以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田国强  
《经济研究》创刊60周年,实在是可喜可贺。在中国经济学研究和教育能够发展到目前这样的水平,《经济研究》作为国内最顶级的经济学期刊在其中所起到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是不可忽视、不可或缺的。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确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目标之后,《经济研究》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和经济学发展的新形势,面向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前沿,注重引导对于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为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林毅夫  
在此,我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内容: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新结构经济学所提出的基本判断或假设能否在现实中得到经验检验?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一些简单的结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佟家栋  
习总书记在"5.17讲话"中明确指出了中国社会科学体系建设的问题,引起我们诸多反思。回顾中国经济学过去60多年的发展,我们感到倍受鼓舞,也明确了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的。中国革命胜利以后,如何在一个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一代领导集体在实践上做了许多新探索。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特别是以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宗胜  徐刚  刘书祥  
中国的经济学过去所以不能成为一门科学,不能融入国际经济学界,也不能恰当地指导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经济学中已经形成的规范,来研究中国活生生的现实,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规范包括这样一些内容:针对实践从现实中提出问题,以假定条件限定所研究经济现象的范围;建立说明经济现象关系的理论模型;从模型推导出理论假说;进行统计事实检验;得出明确的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完成改造世界的任务。以这样的思路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可能是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方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海啸  康振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更是在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中一枝独秀,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一方面,中国经济学成为众星捧月,各国学术界都对中国经济学寄予厚望,希望能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探索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因而,有了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之说;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局势以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日益凸显,中国经济学有责任和使命,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指导。文章正是立足于探索中国经济学的一般规律与其历史使命两个方面去探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与体系构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声怡  
论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发展阶段及发展方向福建农业大学吴声怡以往我们对农业技术经济学科发展阶段的划分,比较含糊、缺乏科学性和明晰度。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客观上,农业技术经济这门学科的发展道路比较曲折,时起时停时兴,界限难辩识。主观上,则是由于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