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69)
2023(6846)
2022(5609)
2021(5001)
2020(4078)
2019(9048)
2018(8878)
2017(16772)
2016(9009)
2015(10370)
2014(10588)
2013(10504)
2012(10451)
2011(9889)
2010(10417)
2009(10356)
2008(10491)
2007(9896)
2006(9219)
2005(8688)
作者
(29100)
(24477)
(24304)
(23331)
(15896)
(11609)
(11003)
(9416)
(9361)
(8881)
(8614)
(8172)
(7997)
(7995)
(7797)
(7453)
(7144)
(7114)
(7050)
(6674)
(6629)
(5922)
(5879)
(5745)
(5536)
(5534)
(5318)
(5136)
(5051)
(4800)
学科
(64937)
经济(64881)
管理(28753)
(23159)
(21170)
企业(21170)
方法(19945)
(16346)
地方(15829)
数学(15530)
数学方法(15325)
中国(13353)
业经(12367)
地方经济(12076)
理论(11415)
(10452)
(9361)
(9073)
(8800)
(8087)
金融(8086)
经济学(8035)
(7668)
教育(7603)
环境(7601)
(7285)
银行(7272)
(7068)
(6994)
(6953)
机构
大学(159587)
学院(155503)
(70964)
经济(69519)
研究(56022)
管理(53158)
理学(44244)
理学院(43686)
管理学(42900)
管理学院(42592)
中国(41742)
(33912)
(33339)
科学(32422)
(28852)
财经(26186)
研究所(25666)
(24825)
经济学(23902)
中心(23716)
(23579)
师范(23416)
(23412)
北京(21817)
经济学院(20964)
(19965)
(19858)
(19080)
师范大学(18978)
财经大学(18942)
基金
项目(87277)
科学(68454)
研究(66038)
基金(63181)
(53935)
国家(53445)
科学基金(45230)
社会(44142)
社会科(41647)
社会科学(41634)
(32930)
基金项目(31601)
教育(30735)
(27289)
资助(26422)
自然(26143)
编号(26060)
自然科(25474)
自然科学(25468)
自然科学基金(25016)
成果(23834)
重点(20094)
(19687)
(19573)
课题(18911)
国家社会(18700)
教育部(17432)
(17128)
(16980)
大学(16872)
期刊
(93541)
经济(93541)
研究(55945)
中国(30746)
(27765)
学报(24660)
管理(22786)
科学(21705)
教育(19965)
大学(18928)
(18598)
学学(17489)
财经(16217)
经济研究(15376)
(14279)
(13706)
金融(13706)
技术(13703)
农业(12145)
问题(11982)
业经(11648)
技术经济(9685)
(9393)
图书(8941)
世界(8362)
统计(8327)
国际(8025)
(7457)
经济问题(7384)
商业(7149)
共检索到254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齐良书  
价值理论在经济学中占有核心地位。本文简要回顾了经济思想史上价值理论的发展过程,梳理了几种主要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均衡价格理论——之间的对立和传承关系,逐一分析了这几种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重点关注每种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否合理,逻辑推演过程是否正确,尽力避免意识形态角度的评断。主要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是最忠于现实、逻辑也最自洽的价值理论;其他几种价值理论都存在前提假设严重脱离现实和逻辑上自相矛盾的问题。现代正统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理论虽然能为我们分析市场经济中供求与价格间的数量关系提供方法和工具,但我们应当认识到它的局限性和缺陷。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成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间发生的价值源泉之争 ,表面上看是经济学学术观点上的分歧 ,但隐藏在理论背后的深层原因或实质则是双方对“私有经济剥削性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而直接原因则与双方给予的价值范畴的不同定义有关。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个建立在严格定义和一系列严密假设基础上的宏大理论体系 ,在任何一个环节放弃或忽视其假设前提 ,都将会导致劳动价值论难以贯彻到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巩建华  
由于价值理论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人们对价值概念的歧义理解,因此,深化价值理论,不仅要深化劳动,而且也应该深化价值概念。本文试从这个角度入手,全面分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探寻西、马价值理论发生争论的根源,并从系统论角度分析价值概念的应有之意,进而得出各种价值概念都是价值系统中的多元系统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结论,它们彼此是不矛盾的,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创建系统价值论这一新的命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文进  
以社会利益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要建立起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 ,就必须建立起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基础的价值理论。从社会利益的角度看 ,一切能增进人类利益的社会生产与自然活动 ,都是价值的源泉 ,因此生态环境和各种自然资源都具有价值 ,因此价值的分配 ,应该包括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伍装  张薰华  
本文从评价西方经济学的“实证———规范” 两分法入手, 认为不论是 “实证”还是 “规范”都不能摆脱价值判断,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终极性价值判断和现世性价值判断的理论, 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上是以终极性价值判断为导向的理论体系, 而西方经济学总体上是以现世性价值判断为基础的经济学。本文最后一部分对 “层次论” 和 “角度论” 提出质疑, 并将两种价值判断理论作为方法论, 提出中国经济学将建立在理论外部大综合的基础上, 其两大主题是公平和效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罗仲平  蒋琳  
本文试图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框架,并在此框架下,运用聚类分析等最新统计分析方法,对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状况以及相应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用以寻找应对加入WTO后商业银行竞争的战略思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海熙  
经济学科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就会被抛弃。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大发展的时期,经济学也应该进行理论创新,发展适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汪秀英  
现实中,品牌价值作为经济学价值体系中的内容,它与劳动价值、效用价值与均衡价值均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确立品牌价值与经济学价值理论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品牌资产价值来源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可以说明劳动价值、效用价值与均衡价值在品牌资产价值中的功效。该文在确定了品牌价值来源的基础上,构建了品牌资产价值的关系模型和品牌资产价值形成的过程模型,由此界定出了品牌资产价值的本质与关系体系。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贤鑫  
实证主义经济学将经济学界定为"价值中立"的科学,实质是要把他们倡导的经济学解释为适用于一切社会制度、一切民族和国家的普适科学,是单纯研究资源配置、经济增长的"纯科学",目的是要否定经济学的价值属性,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性。实际上,经济学归根到底是为了人、为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科学;经济学的许多基本理论、命题都不能不包含价值属性。因此,经济学不可能与"价值无涉","价值中立"的经济学是不存在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继祥  张方高  
经济理论史表明,无论在近代,还是在现代,不管在东方,或是在西方,经济学家们总是在设置种种"假定"的基础上展开分析,推演出一系列原理,进而构筑起自己的理论大厦的.但就笔者所见,经济学界一直无人对这一重要的理论现象问津.本文则打算就此谈些想法,以弥补这一欠缺.同时,我们已经注意到,近来国内经济理论界发生的许多争论,都与是否了解,如何理解某一经济理论分析中所设置的"假定"有着直接关系.这就更从现实上证明了弥补这一欠缺的必要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简泽  
因果关系的推断是经济学家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的基础。哲学文献提供了因果关系的一般准则,然而,在经济学中,由于经济现象通常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经济学中的因果关系是复杂的,并且不能借助受控实验把特定的因果关系分离出来。于是,在经济学因果关系的推断中,经济学家往往从一些经验线索出发,通过利用或构建内在逻辑一致的理论来赋予经验规律以因果关系要求的内在必然性,从而提出因果关系的假说,并不断为因果关系的假说积累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晓维  
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或利己主义 ,几乎成为西方经济学和中国改革中的经济学的具有公理性的基本假定之一。人的利己趋向源于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 ,然而 ,现实中的人的活动本质上是由一定制度的社会关系决定的。在一定制度框架内 ,如果没有基于一定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对自然的共同占有 ,就谈不上个人利益 ,因此 ,现实中作为经济主体的人 ,并不总是利己的或个人最大化利益的追求者。本文就此展开论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延  
消费者行为理论是研究消费者在商品价格和既定收入的约束条件下,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过程。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从理论上说明决定需求方主要因素的消费者行为是导致需求曲线单调下降的原因。在构造拉格朗日函数时,效用函数是目标函数,消费者的预算线是约束条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成虎  吴发灿  赵龙  
分形理论的发展,为研究经济学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并为促进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分形理论在经济学中已有很多成熟的应用,例如在金融分析及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中的应用。然而,常常所忽视的是,区域经济梯度也存在某种自相似性,具有分形特征。事实上,运用分形理论评价区域经济梯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沈水根  
控制论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控制论具有结构上的多学科性、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运用工具上的形式化、模型化和最优化等特点。控制论作为多学科的综合体,主要是哲学、自动化和数学。控制论所建立的一整套概念、范畴和基本原理,作为一种新的科学方法,应用于经济学领域,相应地形成了经济控制论。经济控制论的形成,最早是从五十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企业的经济计划和管理开始产生的,六十年代初,苏联和东欧一些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对经济控制论的研究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