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11)
2023(4512)
2022(3716)
2021(3094)
2019(5692)
2018(5567)
2017(11140)
2016(5836)
2015(6617)
2014(6811)
2013(6938)
2012(6810)
2011(6399)
2010(6892)
2009(6727)
2008(6264)
2007(6023)
2006(5803)
2005(5568)
2004(5154)
作者
(18099)
(15527)
(15126)
(14685)
(9882)
(7203)
(6814)
(5897)
(5809)
(5665)
(5508)
(5173)
(5142)
(4939)
(4921)
(4693)
(4432)
(4411)
(4367)
(4154)
(3854)
(3727)
(3689)
(3665)
(3594)
(3579)
(3252)
(3111)
(3058)
(3048)
学科
(53578)
经济(53551)
管理(15755)
地方(15086)
方法(13915)
(13352)
中国(12136)
数学(12030)
数学方法(11985)
地方经济(11881)
(9365)
企业(9365)
(9317)
业经(8579)
(8254)
经济学(6722)
(6416)
农业(6405)
(5987)
环境(5822)
(5803)
金融(5802)
(5451)
(5406)
(5306)
产业(5230)
理论(5218)
(4955)
贸易(4950)
(4937)
机构
大学(101323)
学院(100585)
(56137)
经济(55274)
研究(39031)
管理(33008)
中国(28887)
理学(27163)
理学院(26822)
管理学(26507)
管理学院(26297)
(24641)
(20815)
科学(20299)
(19975)
经济学(19783)
财经(19325)
研究所(17654)
经济学院(17408)
(17350)
(16150)
中心(15974)
(14187)
师范(14132)
财经大学(13872)
北京(13526)
(13024)
(12582)
社会(12392)
科学院(11898)
基金
项目(54745)
科学(43387)
研究(42415)
基金(40174)
(33786)
国家(33498)
社会(30311)
社会科(28765)
社会科学(28757)
科学基金(28426)
(20575)
基金项目(20067)
教育(18797)
资助(16707)
(16557)
编号(15969)
自然(14841)
自然科(14456)
自然科学(14453)
成果(14354)
自然科学基金(14199)
(13647)
(13456)
国家社会(13351)
经济(13341)
(12578)
重点(12542)
课题(11969)
发展(11904)
(11746)
期刊
(73770)
经济(73770)
研究(40146)
中国(19927)
(19766)
管理(14478)
学报(13327)
经济研究(13064)
科学(12417)
财经(12295)
(11248)
(10890)
大学(10691)
学学(10104)
(9865)
金融(9865)
问题(9665)
教育(9392)
技术(9178)
业经(8551)
技术经济(7415)
(7218)
农业(7159)
世界(6782)
国际(6242)
统计(6145)
经济问题(6128)
改革(5521)
(5521)
经济管理(5461)
共检索到170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处明  
今后20年我国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泉是科技进步和保障就业。通过建立经济增长理论模型说明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就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把着眼点放在提高科技发展水平上,以科技进步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汤光华  舒元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目标。从概念上看,经济增长一般指的是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加,或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就业,按照西方经济学的一般解释,指“处于受雇的状态”。有劳动能力、愿意从事劳动的人从事有薪的劳动,这些人就处于就业状态。在两者的决定因素中,有些是对经济增长和就业都起作用的共同因素,有些只是影响某一方面。这样,一方面,两者的变化形态可以是多形态的;另一方面,随着决定因素势力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闻潜  
一、总量控制的关键所在 在宏观调控体系中,总量控制的使命,是谋求社会供给和社会需求的平衡。为实行总量控制,必须适度调节经济增长率,而在当前还需要协调它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实际经验证明,如何协调这两方面之间的关系,是实行总量控制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组织经济运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嘉  刘鹏  
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经济增长能带动就业增长,就业增长反过来也能促进经济增长,而我国的统计数据则显示两者存在着明显的非一致性。通过对不同指标进行比较和实证研究,在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不一致性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聂飞  刘海云  
本文在探讨OFDI影响国内制造业转移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并结合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OFDI引致的制造业转移以"市场换市场"的扩张型为主,通过对国内市场生产及供应量的增加,能有效弥补OFDI对中国制造品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2)在行业层面上,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较之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具有更强的市场扩张潜力;(3)在区位层面上,中国东部、中部和西南区域内省份OFDI会形成制造业较强的国内市场寻求动机,省份间扩张型转移更为明显。最后,本文就如何通过OFDI来促进区域内制造业平衡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思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桢  
通过对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失业率的变动关系,以及对就业弹性的分析,显示我国高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的相应增加,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不断趋弱。而宏观生产函数模型的结构参数变动显示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增强,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减弱,Chow检验进一步显示宏观生产函数结构参数具有不稳定性。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结构偏离度分析则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增长快但就业能力却在下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范婧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协调发展影响着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稳定。在中国快速经济增长过程中,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两者呈现出非正向的变动关系。深入研究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关系,对增加我国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发展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鹏  
本文采用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为基础,引入虚拟变量建立截距斜率变动模型,对我国从1978~2003年这26年的经济增长进行分析,探讨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苏萍  彭希哲  朱咏  
采用上海1990-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弹性分析及计量经济模型就投资、GDP对就业的拉动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上海近21年投资、GDP增长为扩大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非农产业GDP就业弹性和投资就业弹性均具有显著的波动性,两者之间偏离程度逐渐拉大;(2)新增投资、新增GDP与新增就业的行业分布存在差异性;(3)政府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应低于民间投资,但我们应该关注到民间投资占总投资的90%以上,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只比政府投资略高一些,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民间资本投资带动大量就业的效果,建议政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海峰  卢仁山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替代关系。然而,中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就业压力有增无减。论文首先分析奥肯定律适用的前提条件;随后结合中国国情,探讨这种经济现象的具体原因。最后提出要反思偏向重工业化战略,并给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安平  李勋来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从有效就业的视角研究了我国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协整检验结果表明: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有效就业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有效就业的增加也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高永刚  李海瑛  
经济增长和就业是我国面临的两大难题 ,技术进步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 ,可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 ,会造成工人的失业。如何调节这一矛盾呢?本文认为只有“有选择”地发展技术 ,才能实现“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目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特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的矛盾一直比较突出,伴随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有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追加需要转移。因此,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都会面临十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建平,刘葆金  
文章从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口的城乡及区域结构等三个维度,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20多年来的结构变动,以及这种变革与调整所带来的总量扩张、效率提高、运行机制改变。并且,就业总量的增加和就业结构的改善始终贯穿在这一进程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