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60)
- 2023(8044)
- 2022(6743)
- 2021(5821)
- 2020(4933)
- 2019(11013)
- 2018(10834)
- 2017(20814)
- 2016(11063)
- 2015(12553)
- 2014(12742)
- 2013(12608)
- 2012(12090)
- 2011(11387)
- 2010(11776)
- 2009(11483)
- 2008(11197)
- 2007(10418)
- 2006(9618)
- 2005(9143)
- 学科
- 济(70307)
- 经济(70225)
- 管理(39633)
- 业(31381)
- 企(27394)
- 企业(27394)
- 方法(20818)
- 数学(17640)
- 数学方法(17477)
- 地方(17047)
- 中国(15320)
- 财(15235)
- 制(15203)
- 业经(13794)
- 学(12754)
- 地方经济(12398)
- 农(11773)
- 体(11548)
- 融(10189)
- 金融(10186)
- 环境(9720)
- 银(9640)
- 银行(9631)
- 行(9282)
- 体制(8855)
- 理论(8519)
- 和(8373)
- 经济学(8320)
- 务(8120)
- 划(8119)
- 机构
- 大学(179979)
- 学院(177798)
- 济(86388)
- 经济(84791)
- 管理(63902)
- 研究(63806)
- 理学(53605)
- 理学院(52985)
- 管理学(52273)
- 管理学院(51912)
- 中国(48511)
- 财(42626)
- 京(37016)
- 科学(34198)
- 财经(32778)
- 所(31837)
- 经(29385)
- 经济学(28859)
- 江(28179)
- 研究所(28059)
- 中心(27456)
- 经济学院(25431)
- 财经大学(23927)
- 北京(23662)
- 范(23339)
- 师范(23194)
- 院(22441)
- 农(21907)
- 州(21681)
- 业大(20033)
- 基金
- 项目(106427)
- 科学(85012)
- 研究(80674)
- 基金(78971)
- 家(67215)
- 国家(66672)
- 科学基金(57460)
- 社会(55703)
- 社会科(52890)
- 社会科学(52877)
- 基金项目(40546)
- 省(40148)
- 教育(36733)
- 自然(33366)
- 划(33245)
- 自然科(32532)
- 自然科学(32526)
- 资助(32208)
- 自然科学基金(31960)
- 编号(30792)
- 成果(27181)
- 制(25737)
- 部(24636)
- 重点(24442)
- 国家社会(24043)
- 发(23811)
- 课题(22694)
- 教育部(22039)
- 创(21467)
- 人文(21430)
共检索到288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晓维
在一个分工的社会生产体系中,人们之间发生的交易关系实际上具有两类性质:一是整合不同的个别活动,使社会成员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实现社会生产的协作;二是实现个别社会成员获取生产成果的分配性交易。相应地,存在规范、协调这两种不同交易关系的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已有的制度变迁理论,并未有意识地展开分析经济制度的这两种不同的功能,因而不能说明两者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在经济制度的均衡和变迁中的作用。在马克思和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基础上,本文试图通过对交易关系和经济制度的上述细分,说明制度均衡与失衡,不仅依存于决定制度的其他外部条件,还决定于经济制度内部生产制度与分配制度的相互关系。只有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相互兼容,经...
关键词:
分工 交易 产权 制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云健 刘爱军
基本经济制度规定的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意识形态属性、价值关系和国家治理的要求上存在内在的紧张。意识形态属性上,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所有制形式,非公有制经济则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所有制形式;价值关系上,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非公有制主要是实现个体的经济私利;国家治理上,公有制经济偏好固化甚至强化现行状态的行政权力,非公有制经济要求弱化现行状态的行政权力。
关键词:
紧张 意识形态 价值目标 国家治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晖 许能锐
一、海南建省初期发展战略的缺陷(一)初期发展战略的缺陷:制度软化。1988年,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国光研究员为组长的专家小组经过调研和评估论证后编制了《海南经济发展战略》,提出海南产业发展"以工业为主导,工农贸旅并举,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并得到海南省人代会和省一大的确认,最终形成了海南经济发展的指导战略。但是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原因,这一战略并没有执行,不同观点的也随之出现,引发了"工业主导论"、"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旭昆
制度均衡是指在影响人们的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的因素一定时,制度的供给适应制度需求。由于制度的相关性,制度均衡意味着任何两种现存的具体制度之间都不存在互斥关系,而是处于相互适应协调的状态(简称制度的适调态)。由于制度的单件性,制度均衡不是数量均衡而是行为均衡,即任何个人或群体都不再有变动现存制度的动机和行为,因为他们不能通过变动而获取更多的利益。这说明制度均衡状态是适合各群体意愿的状态(简称制度的适意态)。总之,制度的均衡态就是即适调又适意的状况(简称双适态)。一个制度系统可能处于适调态但未必同时又处于适意态,这时制度系统处于不均衡状态中。适调态是制度系统处于均衡状态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韩喜平 王晓阳
马克思关于经济制度与人民价值实现的理论论证由经济制度决定经济发展的目标导向、经济制度价值导向的历史考证、社会主义公有制下人民价值生成的逻辑展开,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科学阐发了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才是真正注重人民价值实现的制度形式。在这一制度影响下,我国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辟了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逐渐显现,深入探究马克思关于经济制度与人民价值实现的相关理论,对于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意涵,拓宽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研究,体悟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指向,以更好地指导未来经济实践,具有突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曙光
均衡概念的基本含义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对立变量相等的均等状态,此即为“变量均衡”,对立变量不相等,即为“变量非均衡”;二是指对立势力中的任何一方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和能力的均势状态,此即为“行为均衡”,相反则为“行为非均衡”。正因为均衡概念包含上述两个内容,因此,均衡分析也可以分别从这两个方面着眼进行。一部分经济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钱忠好
本文运用均衡分析方法对土地征用制度进行经济分析,重点分析土地征用的均衡与非均衡问题。在构建土地征用均衡分析框架、探讨土地征用均衡与非均衡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土地征用非均衡产生的诱因,并从政策层面上探讨实现中国土地征用由非均衡向均衡转变的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举措。主要的研究结论是:政府的土地征用有其经济上的合理性,但土地征用也存在政策失灵的可能,并带来社会福利的损失。现阶段我国土地征用已呈现出一定的非均衡态势。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土地征用的政策失灵,实现土地征用由非均衡向均衡的转变,我们需要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赋予农民...
关键词:
土地征用 均衡 非均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志荣 陈雪梅
近几年来,制度创新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制度创新的效果取决于政府与企业在博弈过程中所需的激励相容条件。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承担着公益者、策划者和仲裁者的责任,企业则承担着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责任。笔者通过对政府与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博弈分析,探求信息不完全条件下二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的实施机制。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制度设计 博弈均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彭美玉 陆建超
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把政治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纳入到一个一般均衡模型中进行分析,论证了有效的制度安排对经济增长十分重要的假说。
关键词:
制度安排 分工 专业化 一般均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焦爱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省域之间由于不同的省情、发展轨迹及改革开放的具体战略差异,诸多制度性质量不同影响和导致了各省域间的区域差异。本文根据相关文献,选取我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制度与我国省域间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并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相关问题,提出了我国地区间非均衡发展路径选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聂辉华
本文根据制度的性质和环境将所有制度分为4类:完全契约下的正式制度,不完全契约下的正式制度,完全契约下的非正式制度和不完全契约下的非正式制度。从一个基准模型出发,通过不断放松假设,文章梳理了使用经典博弈论方法分析制度产生、持续或变迁的经济学文献,并归纳了若干主要结论。最后,作者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构建一个完整的制度动态学理论所面临的研究议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钟昌标 王林辉 董直庆
本文在制度内生化均衡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经济增长制度内生化决定机制。研究认为当事人资源禀赋和控制权结构决定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一国初始资源禀赋和控制权结构决定宏观政治经济制度,制度内生于经济发展并决定经济增长;当事人拥有资源越多和价值越大,控制权结构和资源禀赋越不平衡,制度和经济将越无法获得有效增长。利用我国1978~2005年时序数据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控制权结构、制度安排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控制权结构决定制度并进而决定经济增长效率。
关键词:
资源禀赋 控制权结构 制度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方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2 0余年来体现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非均衡性。本文从变迁方式、变迁构架和变迁内容三个方面论述这一特点。认为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之间、技术性生产边界和结构性生产边界之间、体制内存量变迁和体制外增量变迁之间存在非均衡性。三个方面的症结都和政府有关 ,因此政府改革将成为今后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