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24)
2023(9317)
2022(7222)
2021(6189)
2020(5044)
2019(11205)
2018(11098)
2017(20258)
2016(10610)
2015(11757)
2014(11687)
2013(11513)
2012(10653)
2011(9954)
2010(10369)
2009(9956)
2008(9542)
2007(8918)
2006(8664)
2005(8348)
作者
(31313)
(26262)
(26152)
(25136)
(16984)
(12274)
(11826)
(10041)
(9962)
(9440)
(9285)
(8824)
(8702)
(8664)
(8232)
(8124)
(7678)
(7606)
(7572)
(6922)
(6894)
(6537)
(6259)
(6230)
(6081)
(6020)
(5637)
(5407)
(5272)
(5071)
学科
(71078)
经济(71026)
管理(28292)
(24156)
(19004)
企业(19004)
地方(18743)
中国(18536)
方法(17928)
业经(14816)
数学(14608)
数学方法(14449)
(14015)
(13638)
地方经济(12729)
(10262)
(9812)
(9801)
农业(9683)
理论(9565)
(9507)
金融(9506)
产业(8672)
(8628)
(8428)
银行(8420)
(8187)
(8149)
环境(8134)
(8066)
机构
大学(167061)
学院(163945)
(78760)
经济(77327)
研究(63594)
管理(54797)
中国(47484)
理学(45358)
理学院(44738)
管理学(43892)
管理学院(43537)
(35850)
(35676)
科学(34826)
(32027)
研究所(28483)
财经(27800)
中心(26708)
(26646)
经济学(26481)
(25049)
(24899)
师范(24738)
经济学院(23290)
北京(23257)
(22226)
(22015)
(21040)
财经大学(20151)
师范大学(20126)
基金
项目(96693)
科学(76466)
研究(74618)
基金(70082)
(60099)
国家(59576)
社会(50813)
科学基金(50574)
社会科(48119)
社会科学(48103)
(36396)
基金项目(34890)
教育(33687)
(30202)
编号(29350)
自然(27962)
资助(27903)
自然科(27326)
自然科学(27320)
自然科学基金(26812)
成果(26011)
(23044)
重点(22493)
国家社会(22223)
课题(21732)
(21321)
发展(19647)
(19366)
(19289)
(19075)
期刊
(102377)
经济(102377)
研究(61369)
中国(36774)
(27918)
管理(24389)
学报(24224)
科学(22270)
(22001)
教育(21499)
大学(19331)
经济研究(17643)
学学(17599)
(17039)
金融(17039)
财经(16367)
技术(15002)
(14421)
农业(14351)
业经(13688)
问题(13324)
(10893)
国际(10103)
技术经济(9861)
世界(9756)
图书(8775)
统计(8255)
经济问题(8153)
现代(8017)
改革(7742)
共检索到275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当前,世界正在兴起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进入经济全球化3.0时代。中国在经济全球化1.0时代国运衰落,在经济全球化2.0时代寻求复兴,必将在经济全球化3.0时代占据重要国际地位,发挥影响全球的大国作用。全球化利益的实现依赖于一系列现实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物质技术状况和基础设施条件、地缘利益格局和市场势力结构、国际制度安排即全球治理结构等。在经济全球化3.0时代,国际竞争的本质是"善治",而不是武力和霸权。最重要的是成为充满创新活力国度,从而体现出经济体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创造力。所以,中国在经济全球化3.0时代的地位将取决于如何从曾经的"高增长引领世界经济"转变为未来的"善治与活力引领世界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必亮  刘清杰  孙艳艳  王琛  孙苾蕙  
一段时间以来,继续坚持推进全球化发展还是从全球化中退出,不仅成为国际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而且还在一些国家开始了具体实施,譬如说英国脱欧、美国宣布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议》等。全球化发展面临新的历史考验。本研究在系统回顾全球化的阶段性发展过程以及阶段性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全球化对于促进全球贸易增长、投资增长、技术进步、金融发展、经济发展、减少贫困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尤其是全球化对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从资源禀赋、市场力量、技术创新等方面分析了驱动全球化发展的客观动因,认为全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小平   张钰林   李雨阳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一体化面临诸多挑战。经济复苏乏力、贫富差距扩大等经济问题与大国间的政治博弈,导致“逆全球化”现象频发。“逆全球化”对中国的冲击表现在宏观层面通过贸易限制政策,大大缩减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外商直接投资;在微观层面,欧美国家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的技术进步。“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构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该价值链不同于欧、美、日为主形成的区域价值链,而是在中国构筑区域经济合作、合作共赢、打造命运共同体进行国际区域分工的尝试,是以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其连接了与中国经济互补性强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价值链的构建,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维护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推动“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以及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发展新局面。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经济科学》杂志学术支持的"‘一带一路’:全球化转型时代的中国方案"研讨会暨第120期北大博雅讲坛2018年1月14日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报告厅举行。此次研讨会是为了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总结和提炼"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四年来的主要成就、面临的问题以及新时代全球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等重要主题展开的一次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权衡  
从世界经济生产力发展规律和趋势来看,效率驱动、利益驱动、技术驱动、人才驱动等诸多推动力将在客观上推动经济全球化继续前进和发展。但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经过上一轮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以后,目前遇到了一些现实困惑。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有助于破解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现实困境,有助于加快经济全球化的自我修复和调节,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加平衡和更加开放的世界经济方向继续前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磊  
“一带一路”倡议所推进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国家间战略合作为前提,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通过设施联通降低“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的国际物流成本。“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经济全球化的成功经验表明,设施联通是推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与设施联通相关的标准和规则供给,比签署区域贸易协定更能发挥推进经济全球化的效应。同时,文章使用网络分析法,构建了全球各国双边班轮网络和双边出口产品多样性网络,并测算了沿线国家网络中心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倡议提出后,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双边班轮网络指数以及出口至中国的产品多样性都明显高于与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证实了中国在推动沿线国家深度嵌入全球运输网络及增强其出口多样性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罗皓文   符秋瑶  
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各种内生性矛盾的激化和爆发导致了逆经济全球化的出现,逆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内在逻辑都体现和遵从着资本的逻辑,产生于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中的逆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体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辩证否定,是经济全球化在资本主义性质占主导地位阶段的辩证否定式发展。“一带一路”的深层逻辑生发于逆经济全球化之中,二者属于经济全球化的不同发展阶段,“一带一路”的出现确证了经济全球化的辩证否定式发展。“一带一路”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主体维度、利益分配维度、国际分工维度,实现了对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性超越:在推动主体维度,“一带一路”否定了资本的主体地位及其对劳动的宰制,确认了劳动阶级的主体地位;在利益分配维度,“一带一路”否定了“中心—外围”式的不平等利益分配模式,重新构建了一个更为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在国际分工维度,“一带一路”否定了“中心—外围”式的国际分工格局,重新塑造了一个更为公正平等的国际分工格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大鹏  李大伟  
科技人才互通,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畅通服务贸易、推动规则标准“软联通”、深化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的重要手段。当前主要国家加大“抢人才”工作力度,同时将人才跨境合作“政治化”,部分国家打着“国家安全”旗号对人才合作施加限制。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人才跨境合作,在出入境管理、执业资格互认、国际化生活环境和服务保障、人才交流等方面扩大开放,有望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人才中心之一,但与共建国家人才合作中也存在人才合作层次有限、对我国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功能提升有待强化等问题。建议进一步提升人才合作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功能地位,以科技人才合作推进“创新丝绸之路”建设,优化相关制度环境,持续推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苏立君  葛浩阳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出现经济全球化逆转趋势,给全球经济带来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交错是国家、资本和劳动三方利益博弈的结果,经济全球化是资本借助民族国家力量实现自身的扩张,逆全球化则是劳动者借助民族国家对资本转移的反抗。资本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造成外围国家的贫困陷阱和中心国家的长期经济停滞,这两重危机使得逆全球化成为普遍选择。但是这并不符合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外围国家要摆脱贫困、中心国家要走出经济停滞,需要寻找全球化的替代方案,中国引领的"再全球化"是一个选择,这是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苏立君  葛浩阳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出现经济全球化逆转趋势,给全球经济带来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交错是国家、资本和劳动三方利益博弈的结果,经济全球化是资本借助民族国家力量实现自身的扩张,逆全球化则是劳动者借助民族国家对资本转移的反抗。资本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造成外围国家的贫困陷阱和中心国家的长期经济停滞,这两重危机使得逆全球化成为普遍选择。但是这并不符合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外围国家要摆脱贫困、中心国家要走出经济停滞,需要寻找全球化的替代方案,中国引领的"再全球化"是一个选择,这是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应习文  
"一带一路"倡议无疑将成为新版全球化的一种尝试,以试图解决全球经济结构不平衡问题,并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2017年是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第九个年头,但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仍艰难曲折。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等多次冲击后,全球经济开始陷入深度结构调整中。以恐怖袭击频发、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欧洲极右翼势力崛起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冯俏彬  
当今世界正处于巨变之际,中国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正在世界舞台上崛起。继2016年G20杭州峰会之后,2017年3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以"直面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为主题,广集全球政商学各界人士参与,而刚刚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更是旨在促进全球经济合作与融通。中国向世界展示了维护全球化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辜胜阻  吴沁沁  王建润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逆全球化趋势和保护主义抬头。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一带一路"作为全球化升级的载体,为新型全球化带来革新、联通、共赢、善治的战略意义,为新型全球化在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构建互联互通网络、形成命运共同体、优化全球治理等方面提供的新机遇。本文指出,推进新型全球化需要有系统合理的架构,要以互利共赢为目标加强战略对接,兼顾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以基础设施、贸易、产业投资、金融、能源和科技创新为发展支柱,不断完善全球治理机制,进一步推动新型全球化朝更加普惠和包容的方向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阎沭杉  高晨宇  
当前,"逆全球化"风潮在世界范围内涌动,具体表现为国际贸易与投资增长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黑天鹅"事件频发等方面。对造成"逆全球化"思潮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本原因在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增长动能不足,深层次原因在于全球发展失衡、现有全球化缺乏包容性,直接原因在于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不同经济体增长分化加剧,另一重要诱因是全球治理滞后、国际经济秩序失衡。而作为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全球化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支撑。新的历史时期,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可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更加包容、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为新型全球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为新型全球治理体系的搭建奠定了基调,突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重点为新型全球化的落实提供了方案。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辜胜阻  吴沁沁  王建润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逆全球化趋势和保护主义抬头。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一带一路"作为全球化升级的载体,为新型全球化带来革新、联通、共赢、善治的战略意义,为新型全球化在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构建互联互通网络、形成命运共同体、优化全球治理等方面提供的新机遇。本文指出,推进新型全球化需要有系统合理的架构,要以互利共赢为目标加强战略对接,兼顾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以基础设施、贸易、产业投资、金融、能源和科技创新为发展支柱,不断完善全球治理机制,进一步推动新型全球化朝更加普惠和包容的方向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