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56)
2023(13328)
2022(10778)
2021(9578)
2020(8048)
2019(18052)
2018(17533)
2017(33896)
2016(18104)
2015(20056)
2014(20194)
2013(19707)
2012(18334)
2011(16728)
2010(17072)
2009(16171)
2008(15677)
2007(14122)
2006(12838)
2005(12076)
作者
(53740)
(45005)
(44823)
(42933)
(28989)
(21611)
(20274)
(17252)
(17024)
(16136)
(15562)
(14951)
(14840)
(14707)
(14294)
(13715)
(13240)
(13204)
(12855)
(12694)
(11814)
(11019)
(11014)
(10446)
(10301)
(10069)
(10042)
(9496)
(9277)
(8921)
学科
(96417)
经济(96325)
管理(50109)
(47186)
(39261)
企业(39261)
方法(32868)
数学(27451)
数学方法(27170)
中国(24645)
(22792)
地方(22099)
(20293)
业经(20069)
(20027)
(16602)
(15862)
金融(15860)
(14868)
贸易(14857)
理论(14411)
(14342)
(14139)
银行(14102)
地方经济(14035)
(13550)
农业(13512)
(13081)
(12405)
产业(12233)
机构
大学(274547)
学院(269794)
(120320)
经济(118086)
研究(100696)
管理(95176)
理学(81040)
理学院(79982)
管理学(78451)
管理学院(77920)
中国(74539)
科学(59602)
(57706)
(56248)
(51825)
研究所(46844)
财经(44669)
(43614)
中心(43049)
(41410)
(40554)
经济学(39604)
(37970)
师范(37599)
业大(36950)
北京(36612)
(36025)
经济学院(35298)
农业(33860)
财经大学(33211)
基金
项目(173011)
科学(136746)
基金(127296)
研究(125730)
(111935)
国家(111014)
科学基金(94138)
社会(83617)
社会科(79411)
社会科学(79388)
基金项目(65768)
(65562)
自然(58350)
教育(57610)
自然科(57076)
自然科学(57059)
自然科学基金(56093)
(55389)
资助(51741)
编号(47734)
成果(41141)
重点(40018)
(38949)
(38159)
国家社会(36039)
(35209)
课题(34652)
(33764)
教育部(33756)
创新(33022)
期刊
(141937)
经济(141937)
研究(90065)
中国(53584)
学报(46953)
(43845)
科学(41360)
(40224)
管理(38318)
大学(35659)
学学(33391)
教育(30069)
(27219)
金融(27219)
农业(26703)
财经(24703)
经济研究(24690)
(21580)
技术(21451)
业经(19931)
问题(18896)
(16807)
国际(16157)
(14306)
世界(14262)
技术经济(14203)
(13135)
统计(12604)
商业(12284)
现代(12035)
共检索到422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杰  
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性的趋势,不仅外化于世界经济领域,在主权国家仍然构成国际社会最基本的行为主体的今天,经济的全球化必然会投射到政治、安全和文化等领域,外化出浓厚的政治和战略色彩。简言之,经济全球化给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具有破坏性和解构性,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以“国家中心主义”为基础和前提的国际关系理念,国际关系中日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另一方面,它也具有建设性和再造性,经济的全球化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推动着国际关系在体系结构、秩序模式、制度规范和决策程序的全方位变革,这就不仅直接推动了国际秩序的结构性重构,也为国际关系在制度和机制层面的创新注入了...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苏冠英  
美欧发达经济体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相对获益"受损者"角色导致其国内保守主义抬头,而相对剥削感的代际累积性增强又不断酝酿出对全球化不满的民粹力量,二者合力生成了这股反全球化逆流。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局部退潮和经济区域化的持续加深是当前全球化进程调整的双重表现。凝聚多边主义的全球共识、贯彻均衡共享的发展理念、构建层次分明的循环网络和顺应潮流地推动国际经贸体制改革是应对全球化进程调整的争取方向和战略抓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焦斌龙  
全球化作为一种制度是公共物品中的一种 ,它不仅使各国可以从中受益 ,而且各国必须强制地接受它。全球化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其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带来各种利益冲突 ,冲突的过程就是一个公共的选择的过程。对于中国而言 ,尽快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提高国家竞争力将是明智的选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维  宋国栋  
今天,经济全球化尽管表现强劲,但它仍是一种背景力量,相对而言,经济民族主义是一种主导力量。经济民族主义虽然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强大压制,但它仍可以进行强烈反弹,甚至一定程度上破坏和推延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民族主义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的核心在于经济全球化刺激了经济民族主义新形式的出现,经济民族主义内涵获得了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伊然  
探究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稳定性的影响,可以采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展开分析。全球化进程中潜在的社会冲突是影响经济发展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渠道,伴随全球化而来的收益分配与风险分担的不对称性越强,冲突的可能性就越高,经济发展就越难以保持稳定。社会群体的实力结构与国家权力机构的反应,这两个因素合起来决定了国内各群体的损益状况与潜在的冲突水平。有效的冲突管理机制对经济发展稳定性有显著的积极效应,因此,政府需要以收入再分配的方式来平衡各群体之间的差距,维持乃至增进社会凝聚力,这正是中国妥善应对全球化进程、趋利避害的关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尚植  王怡颖  
自中共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有学者从西方经济理论出发对其进行解释,如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和供给学派等,但都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和解释困境,并没有真正考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本质和实践逻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本文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原理,基于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论,分别从生产与消费、生产与交换、生产与分配三个方面解读当前中国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表现与现实困境,从而能够真正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本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尚植  王怡颖  
自中共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有学者从西方经济理论出发对其进行解释,如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和供给学派等,但都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和解释困境,并没有真正考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本质和实践逻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本文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原理,基于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论,分别从生产与消费、生产与交换、生产与分配三个方面解读当前中国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表现与现实困境,从而能够真正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丽  
国际经济相互依存现象日益加强,国际力量不仅影响国家行为,而且更深入到国家内部结构。国家经济政策处于应对国际经济力量和国内社会行为体利益偏好的双重约束中。受此影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对外开放经济体的国家安全的重要环节在于国内政治过程。符合社会需求的决策机制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也是经济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建军  田光宁  
经济全球化进程伴随着国际规则制度的更新与变迁 ,发达国家主导了全球化国际规则 ,承担了较少的成本 ,获得了较多利益 ,发达国家内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为争夺新全球化规则主导权和进入权而进行斗争。以科技为中心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上游产业控制下游产业 ,人力资源取代自然资源 ,超级国际垄断资本挑战民族资本等特征 ,使原有的富国剥削穷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判断发生了变化 ,世界大规模战争的诱发因素被遏制 ,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发展差距拉大成为新的国际不稳定因素。中国应正确评价自己的国际地位 ,正视经济全球化现实 ,参与国际合作 ,在新国际秩序规则构建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田华峰  
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会带来以全球环境恶化为表现形式的市场失灵的扩散化。传统经济学纠正市场失灵的建议只适用于国内的环境问题 ,而国际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由于涉及到国际关系问题而更为复杂。本文尝试以微观经济学与国际政治学的理论为基础建立一种分析框架来探讨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与全球性环保困境的根源。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跃  
不同发展水平的国与国之间,国家与国家集团之间所组成的经济有机整体称为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是由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国际经济协调等构成。至今世界经济经历了三个时期: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萌芽时期;新出现的社会主义经济打破了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从而导致世界经济一分为二后形成两个对立的经济体系时期;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经济进入到一个新发展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体制改革已成为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潮流;世界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并共同运动,各国经济按照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问。国际关系这门新生的学科,也因此逐步走向成熟。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赵敏  
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沿袭重商主义传统,无法揭示国际关系内在矛盾从而丧失了对许多国际现象的解释能力。受马克思影响的西方左翼学者,在强调资本主义国际关系历史性与不平衡性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偏离马克思唯物史观方法论及其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论缺陷。国际关系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而产生,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所产生的阶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应从资本本质出发,基于资本在运动中形成的资本—劳动、资本—资本的经济关系进一步探讨资本—国家、国家—国家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傅沂  
在总结路径依赖理论和新政治经济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用演化的新政治经济学框架分析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路径依赖问题的形成机制,并指出了从跨学科的视角来提出对策是破解路径依赖的关键所在。最后从产业生态共生系统建立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宝林  
在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社会 ,相互联系的行为体之间纷纷通过区域化手段参与经济一体化并进行“博弈”。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 ,世界经济区域化是机制、利益、文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资源整合的产物 ,它是解决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素自由流动与国家界分产权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亦将继续成为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并行发展的理论依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朝科  
全球环境问题的形成,可以理解为自利者(民族国家、厂商、家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负外部性的累积和放大并超过环境自净力的结果。全球环境是国际性公共产品,它不能用"俱乐部产品"的方式来进行生产和提供,只能依赖于建立一套有约束力的国际间联合生产体系,并重新设计现代商业和工业的运行规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