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03)
- 2023(11883)
- 2022(10033)
- 2021(9160)
- 2020(7766)
- 2019(17191)
- 2018(17078)
- 2017(31803)
- 2016(17839)
- 2015(20550)
- 2014(21166)
- 2013(20708)
- 2012(19769)
- 2011(17839)
- 2010(18633)
- 2009(18054)
- 2008(18163)
- 2007(17005)
- 2006(15553)
- 2005(14626)
- 学科
- 济(86599)
- 经济(86479)
- 管理(61897)
- 业(50530)
- 企(43817)
- 企业(43817)
- 财(32874)
- 方法(26406)
- 中国(23974)
- 制(22849)
- 地方(21712)
- 数学(21501)
- 数学方法(21154)
- 农(19690)
- 学(19224)
- 业经(18461)
- 体(16944)
- 务(16678)
- 财务(16621)
- 财务管理(16567)
- 企业财务(15688)
- 银(15567)
- 银行(15544)
- 行(14722)
- 理论(14641)
- 财政(14535)
- 融(14435)
- 金融(14427)
- 地方经济(13545)
- 体制(12649)
- 机构
- 大学(268467)
- 学院(267059)
- 济(113685)
- 经济(111015)
- 研究(94997)
- 管理(92446)
- 理学(76199)
- 中国(75525)
- 理学院(75305)
- 管理学(73905)
- 管理学院(73405)
- 财(65732)
- 京(57685)
- 科学(54775)
- 所(49485)
- 财经(46751)
- 江(45306)
- 研究所(43174)
- 中心(42900)
- 经(41715)
- 农(39880)
- 北京(37266)
- 范(36819)
- 师范(36465)
- 经济学(36272)
- 州(35289)
- 财经大学(33637)
- 院(33388)
- 业大(33321)
- 省(32431)
- 基金
- 项目(155496)
- 科学(120828)
- 研究(118488)
- 基金(110219)
- 家(94411)
- 国家(93552)
- 科学基金(79098)
- 社会(75598)
- 社会科(71378)
- 社会科学(71357)
- 省(61057)
- 基金项目(56138)
- 教育(55321)
- 划(50287)
- 编号(48344)
- 自然(47077)
- 资助(46232)
- 自然科(45910)
- 自然科学(45896)
- 自然科学基金(45024)
- 成果(43921)
- 课题(35778)
- 重点(35665)
- 部(34868)
- 发(33626)
- 制(33487)
- 性(32037)
- 国家社会(31169)
- 创(31024)
- 教育部(30360)
- 期刊
- 济(148313)
- 经济(148313)
- 研究(94323)
- 中国(64599)
- 财(58646)
- 学报(41339)
- 管理(39274)
- 农(38289)
- 科学(35774)
- 教育(34932)
- 大学(32318)
- 融(30553)
- 金融(30553)
- 学学(30127)
- 财经(26598)
- 农业(24588)
- 技术(24211)
- 经济研究(23442)
- 经(23063)
- 业经(20672)
- 问题(18837)
- 贸(15170)
- 会计(13922)
- 技术经济(13836)
- 版(13418)
- 财会(13223)
- 国际(12978)
- 世界(12885)
- 理论(12528)
- 统计(12404)
共检索到451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何振一
我国经济改革的进程,已跨入从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全面转变的关键时期,实现这一转变,要求政府职能的转变。其中,财政职能范围又应作些什么样的调整,以及如何调整,将关系到财政改革能否顺应商品经济发展,关系到财政困难能否得到根本解决。一、商品经济发展呼唤着财政职能范围的调整现存的财政职能范围,是在产品经济发展中形成的,集中反映着产品经济的要求和特征。在产品经济下,社会经济成分单一,社会职能与所有者职能溶为一体,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侧面,都在统一的指令性计划控制下运行,企业部门财务和家庭部门财务失去了独立性;企业财务是国家财政的基层环节,执行着国家财政职能,国家财政则是社会大工厂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秀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客观上要求必须调整并重新界定我国的财政职能范围。财政职能范围问题实质上就是财政究竟应当"管些什么"和"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一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巫建国
试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巫建国一、浅析确立财政职能的基本理论改革的历史经验证明,财政改革是社会经济形态发生变化的必然反映,而财政职能作为财政本质的具体体现,往往会随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而适时调整。鉴于此,确立财政职能的逻辑出发点,则在于科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达昌 王映松
论我国财政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李达昌王映松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财政的主要特征(一)预算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特性表现为高度的集中统一。——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权限都集中在中央。从建国初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克崮
14年来财政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国家财力不断增强。但是,现行财政体制、财力状况和财政宏观调控的作用还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财政体制和政策体系,强化财政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国民经济的协调、稳定、高速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毅
本文精辟地分析了当前经济大发展中存在的尖锐矛盾,认为这些矛盾既不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错误,也不能归咎于计划经济,而是源于对市场经济一般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殊性的认识不足,诸如将产权与所有权、法人代表和法人所有等混为一谈,作者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澄清了上述一些基本理论,并指出要解决国民经济深层次的矛盾,必须从建立新的价格形成机制入手,重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措施,强化财政职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文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根据"经济决定财政"的原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理论应有重新认识。在财政理论中,最重要的是财政职能,它是财政理论确立的基础。因此,对财政职能的认识是构建新的财政理论的起点。本文主要探讨财政职能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两大内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京城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以市场为中心,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组织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财政作为重要的经济部门和调控手段,必须转换职能,深比改革,这是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姜维壮
论我国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职能与作用姜维壮一、政策理论依据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的报告中,在论述建立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策略方针时,对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问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及其前提条件问题、建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要求财政理论更新和发展,首要问题是必须重新认识财政职能。作者结合中西方财政理论,提出了新的财政职能范围,即在满足"四个层次"的社会公共需要的同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发挥调控作用。判断财政职能作用的大小,必须看财政宏观调控的运用和力度。作者指出,应改革财政宏观调控方式,加强其调控作用。目前的任务是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财政改革步伐,积极推行税利分流和分税制等项改革。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杜莉
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当前国内对这一问题争论的焦点之一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财政是否除应执行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这三方面的“公共财政”的职能,还应执行作为其个性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政府对不同类型国有资产的管理行为,得出了“公共财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的结论,并对我国目前的财政职能应如何向这一目标模式转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能斌 陈定华
作者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调控机制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调控机制有本质区别。前者的调控作用途径是市场机制;调控方式为间接调控,即通过影响市场信号调节经济主体行为;调节手段主要的是经济参数;调控效应信号主要来自于市场。新时期的财政宏观调控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调控方式以参数化的间接调控为主;调控目标须兼顾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和短期稳定;调控手段应灵活多样。作者指出,要保证财政调控机制的正常运作,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体系,包括:财政改革体系、财政政策手段体系、财政政策决策和执行体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董化杰 易晓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与金融的配合董化杰,易晓在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财政和金融将成为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主体,两者的配合问题就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问题,因此应特别重视。一、财政与金融配合的必要性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继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总目标的确定,意味着社会主义财政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财政职能势必更有效、更有力度地得以发挥。从理论和观念上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做好财政工作,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 一、财政的共同本质和特殊本质 要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的地位、职能,还得从财政最基本的理论问题谈起。财政的地位和职能导源于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取决于它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