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06)
- 2023(12081)
- 2022(10223)
- 2021(9127)
- 2020(7706)
- 2019(17046)
- 2018(16986)
- 2017(31639)
- 2016(17418)
- 2015(19704)
- 2014(19970)
- 2013(19187)
- 2012(18282)
- 2011(17029)
- 2010(17367)
- 2009(16753)
- 2008(16407)
- 2007(15457)
- 2006(13984)
- 2005(12915)
- 学科
- 济(88567)
- 经济(88446)
- 管理(57964)
- 业(47775)
- 企(40848)
- 企业(40848)
- 方法(29945)
- 数学(25043)
- 数学方法(24727)
- 中国(21513)
- 财(21272)
- 地方(19895)
- 制(19747)
- 学(19380)
- 农(18827)
- 业经(18250)
- 体(15364)
- 理论(13915)
- 融(13788)
- 金融(13780)
- 银(13638)
- 银行(13612)
- 地方经济(13400)
- 行(13074)
- 环境(12733)
- 农业(12148)
- 务(12146)
- 财务(12096)
- 财务管理(12068)
- 贸(11943)
- 机构
- 大学(267861)
- 学院(265066)
- 济(115603)
- 经济(113161)
- 管理(95925)
- 研究(93014)
- 理学(81314)
- 理学院(80364)
- 管理学(78920)
- 管理学院(78424)
- 中国(70979)
- 财(57216)
- 京(56317)
- 科学(54167)
- 所(47346)
- 财经(44387)
- 研究所(42234)
- 江(42212)
- 中心(41755)
- 农(41063)
- 经(39933)
- 经济学(37333)
- 业大(35467)
- 北京(35433)
- 范(35425)
- 师范(35039)
- 院(33132)
- 经济学院(33118)
- 州(32890)
- 财经大学(32460)
- 基金
- 项目(166430)
- 科学(131687)
- 研究(122555)
- 基金(122150)
- 家(106185)
- 国家(105298)
- 科学基金(90120)
- 社会(81097)
- 社会科(76776)
- 社会科学(76758)
- 省(63806)
- 基金项目(63257)
- 教育(56911)
- 自然(55732)
- 自然科(54478)
- 自然科学(54463)
- 自然科学基金(53515)
- 划(53386)
- 资助(49867)
- 编号(48330)
- 成果(41655)
- 重点(37828)
- 部(37703)
- 发(35495)
- 制(35017)
- 课题(34778)
- 国家社会(34447)
- 创(33610)
- 教育部(32899)
- 创新(31621)
共检索到420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献东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安全生产事故、食品安全事故、违规执法、违规征地等经济和社会问题。这类现象当视为经济主体的制度外行为,而引发这类制度外行为的原因与中国制度改革的模式有关。从中国改革启动时期的改革案例分析来看,中国改革的启动是以中央权力中心允许经济制度在制度边界上进行制度外行为的探索开始的,而这种改革模式既在边界上割裂了原有制度安排,也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当改革发展到新制度安排的系统建立和完善时期,就会受到阻碍,并引发经济秩序混乱。目前,中国改革的进程已经进入到约束各类经济主体制度外行为的关键时期,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其负面效应。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王芳 赖茂生
技术的变迁会引发制度的变迁。本文探讨了信息经济制度变迁的特点 ,分析了信息经济时代的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状况 ,最后讨论了信息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 (包括正式制度变迁和非正式制度变迁 )的关系 ,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相应的制度建设做保证。
关键词:
信息经济 制度变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云良
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各种扭曲、经济改革措施和方案在操作中的走样变形,主要是缺乏一套严格的、约束力强、保障经济作良性运行的执行制度.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总是在其内在利益驱动和外部约束两者共同作用下进行的,相对私有制而言公有制经济更需要制度保障.尽管我国目前基本的经济法律体系已成框架,但法律约束软化导致执法中人治干扰严重,因此,加强程序立法,加强责任约束制度,完善执法和监督机制迫在眉睫.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苏明吾
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制度变迁深刻地影响着地方政府的行为 ,其表现在不同体制下的地方政府行为角色、方式和效果不同 ,地方政府行为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必然性和有限性特征。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应该正确认识地方政府行为的性质。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地方政府行为 有限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杜朝运
制度经济学在其发展中出现不同流派 ,它们对制度变迁的认识和理解存有差异。本文考察了旧制度经济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和新兴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变迁思想 ,对其进行归纳、比较和评议 ,并追踪其发展趋向。
关键词:
制度经济学派 制度变迁思想 变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萍 孙群力
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分化日益突出,而制度变迁差异是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经济体制变迁和产权制度变迁为样本,利用1978—2003年间28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模型并对模型估计检验,证明了这一论点,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制度变迁 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文寅
在中国经济改革引致的制度变迁中 ,自主创新是主要的行为变量 ,但制度引进也是重要的促成因素。引进制度有较强的示范效应 ,能加速制度的非均衡到均衡的过渡。当然 ,引进制度也有一个本土化问题。中国入世会使通过制度引进促进制度变迁的进程进入一个新阶段。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制度引进 本土化 WTO规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亮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制度发生重大变革。同时,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调查制度和统计管理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文章分析了经济制度演变如何影响中国统计体制变迁,以及统计体制如何适应经济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亮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制度发生重大变革。同时,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调查制度和统计管理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文章分析了经济制度演变如何影响中国统计体制变迁,以及统计体制如何适应经济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铁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从实质上说,是制度创新和制度结构变迁的过程。这种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持续演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制度安排可能出现在各种层次上,如个人的制度安排、自愿的制度安排、团体的制度安排、政府的制度安排等等。但显然政府的制度安排是社会所有制度安排中最重要的,政府既可以创造制度需求,同时又可以增加制度供给。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15年的改革进程可以归结为两个因素:一是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福华 丁玉霞
学术制度始终处于不断变迁之中。学术制度的变迁是一系列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发生变迁的结果。学术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在于将潜在的学术利益构成新的学术制度需求,从而造成原有学术制度的供需失衡,促使学术制度发生变迁。学术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学术利益群体。学术利益群体通过诱致性与强制性学术制度变迁方式实现学术利益最大化目的。
关键词:
学术制度 变迁 动力机制 主体 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鹤 李仕明 兰永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因稀缺性而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就是核心资源。制度变迁的实质 ,就是对核心资源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主导地位的承认和在剩余价值分配中向其所有者倾斜的过程。由于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源 ,因此 ,剩余价值的分配也应当向它的所有者倾斜。
关键词:
制度变迁 知识经济 核心资源 智力资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蒋雅文
制度变迁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以凡勃伦为创始人的开创性历史时期 ,制度的概念得以创立并用“累积因果论”来解释制度的变迁。第二个时期是以约·莫·克拉克为代表对制度变迁理论继承和发展的时期 ,涉及到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分析 ,制度与技术相互作用等问题。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和以科斯、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 ,研究成果卓著。当然还应包括马克思、博弈论者、混沌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论解释
关键词:
制度 制度变迁 旧制度学派 新制度学派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宁 董银霞 陈利根
由于正交易费用的存在,产权的不完全界定性将是产权的实际状态。文章分析了产权在法律和经济两个层面上的不完全性,并指出两者的背离主要在于产权主体可实施行为能力的大小,不完全产权导致的产权公共领域将成为主体间行为互动的主要活动语境,进而产生主体间行为的两重涵义,即一方面在竞争中导致租值耗散,另一方面又在此过程中通过博弈于边际调整上探索最小化耗散租值的方式,且着重探讨了这种最小化耗散方式在无意识与有意识相结合下的产生和通过自然社会选择与适应性学习的传播,次优无效方式如何陷入锁入效应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产权制度变迁形成机制的"自发的理性设计"和租值耗散量的绩效度量,以及公平与效率两难冲突等问题。...
关键词:
不完全产权 主体行为 制度变迁 租值耗散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祁毓 卢洪友 徐彦坤
环境保护事务的特殊性决定了财政联邦主义无法也不可能替代环境联邦主义,只有依据环境事务的内在逻辑,构建直接度量环境分权的指标体系,才能够全面客观揭示环境分权背后的效应机理。立足环境管理体制变迁的视角,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环境分权演进的三个阶段,运用环境机构人员分布数据,测算环境分权、行政分权、监测分权和监察分权指数,阐述了分权指数变化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采用静态、动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及方法,考察了环境分权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四类分权与环境污染之间呈现出显著且稳定的正向关系,环境分权加剧了财政分权对环境保护的激励不足,西部地区环境分权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伴随着环境分权度的下降,其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