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33)
2023(9080)
2022(7593)
2021(6693)
2020(5297)
2019(11862)
2018(11595)
2017(21619)
2016(11463)
2015(12865)
2014(13101)
2013(13108)
2012(12834)
2011(12064)
2010(12549)
2009(11808)
2008(11613)
2007(10726)
2006(10123)
2005(9684)
作者
(35669)
(29681)
(29526)
(28084)
(19216)
(14090)
(13493)
(11453)
(11347)
(10789)
(10486)
(9875)
(9831)
(9782)
(9419)
(9058)
(8779)
(8531)
(8475)
(8212)
(7922)
(7309)
(7293)
(7101)
(6849)
(6773)
(6573)
(6471)
(6127)
(5843)
学科
(75919)
经济(75865)
管理(28754)
(26691)
地方(24792)
中国(21949)
(20731)
企业(20731)
方法(19392)
业经(17038)
(16025)
地方经济(15498)
数学(15185)
数学方法(15031)
(13696)
(11809)
(11582)
金融(11580)
农业(11394)
(11111)
(10849)
银行(10839)
(10672)
理论(10566)
(10022)
环境(10010)
(9569)
(9561)
贸易(9557)
产业(9411)
机构
学院(181285)
大学(179474)
(83283)
经济(81554)
研究(71004)
管理(60485)
中国(53748)
理学(49405)
理学院(48711)
管理学(47920)
管理学院(47551)
科学(40810)
(39701)
(37363)
(36855)
研究所(32731)
中心(30391)
(29834)
财经(28398)
(28340)
师范(28122)
(26794)
经济学(26671)
北京(26290)
(25394)
(24830)
(24429)
经济学院(23428)
师范大学(22505)
(21647)
基金
项目(104800)
科学(81922)
研究(81586)
基金(72553)
(62114)
国家(61482)
社会(53089)
科学基金(51528)
社会科(50306)
社会科学(50293)
(42580)
基金项目(36968)
教育(36620)
(34910)
编号(33122)
(30227)
资助(29499)
成果(28946)
自然(28679)
自然科(27920)
自然科学(27915)
自然科学基金(27384)
课题(25193)
发展(25153)
(24722)
重点(24408)
(22419)
国家社会(21906)
(21318)
(20537)
期刊
(113084)
经济(113084)
研究(66805)
中国(43707)
(27969)
(26838)
管理(26643)
学报(25767)
教育(25352)
科学(24467)
(20708)
金融(20708)
大学(20090)
学学(18596)
经济研究(18496)
农业(18257)
技术(17645)
业经(17312)
财经(16245)
问题(14424)
(14295)
(11002)
技术经济(10784)
世界(10577)
国际(9978)
图书(9663)
(9390)
商业(9337)
经济问题(9280)
(9151)
共检索到309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义平  
精神层面的文化对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重要。本文从经济学角度论述了精神层面的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文化的特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等问题。论文认为对传统文化必须通过改造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而不是囫囵吞枣地接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向阳  陈佳毅  范玲  
基于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构建二者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和加权平均法评估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字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评估并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度水平,进而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耦合协调水平的分布具有较高一致性,均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水平较高,西部地区较低;二是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指数与数字经济指数发展较为一致,数字化产业发展指数呈现东部地区高,中部和西部地区低的态势;三是经济发展活力指数与经济发展效率指数的分布大致相反,创新驱动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较为一致,表明创新驱动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白朋飞  
在阐述物流业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1996-2012年中国的物流业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并借助动态耦合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耦合演化态势。结果表明:1996-2012年间,中国物流业综合指数先是缓慢下降然后又快速上升,而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从耦合演化态势来看,物流业与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1996-2001年从低级共生向协调发展过度和2002-2012年协调发展两个阶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原琳娜  李富佳  董锁成  刘鑫  马蓓蓓  
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0—2013年西安市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对两大系统的耦合关系及耦合度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水平呈现在波动中下降的演变趋势,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演变趋势;西安市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二者协调性由低水平的经济滞后失调型发展为高水平的生态环境滞后协调型,并存在工业废气排量增加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等问题,因此,需加强污染物排放的控制与监管,实施绿色考核制度,坚持绿色生活方式,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动力2个角度出发,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京  杨钢桥  
研究目的:揭示耕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方法: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建立耕地集约利用和经济发展的耦合模型,对全国1991年至2009年的耕地利用集约程度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经济发展是耕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2)耕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速度小于经济发展速度;(3)耕地集约利用和经济发展耦合度经历了不协调发展阶段和极限发展阶段。研究结论:应进一步完善有关农业政策,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农地投入,适度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修华  王翔  
以碳排放量为焦点,选取1995~2010年我国碳排放量的数据,通过建立双对数模型,分析了GDP增量和单位GDP碳排放量与产业结构比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相比耗能高、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低,提高第三产业比例降低碳排放的同时可实现国民经济的提高,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低碳经济发展的耦合。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提出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指出通过发展低碳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促进传统企业的转型,实现高碳产业的低碳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云燕  
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在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均具有重大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两者既存在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又存在相互的功能互补。其耦合能够产生最佳的经济效果。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的推动和市场的作用,更需要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耦合。政府的作用在于通过恰当的制度安排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而市场的作用在于如何在这种制度的规制下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鲁亚运  原峰  
文章在探讨海洋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机理,及构建海洋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信息熵构建综合指数,运用耦合理论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海洋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倒U”型发展趋势的两个不同阶段,即海洋经济水平差异呈扩大趋势,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处于缩小阶段;区域海洋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广东、上海位于第一梯队,广西、海南、河北位于第三梯队,其他省份位于第二梯队;东海海区内的地区差异较小,且耦合协调度差异有缩小的趋势;区域间的海洋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不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不同耦合协调水平的地区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人力资源、国内消费分别是耦合协调水平低和高的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林丹丹  程豪  
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同属于社区场域之中,社区教育的开展能够促进社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以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之间的耦合为着眼点,阐述了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传承、传播、创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形成场域""发挥功能""打造平台"论证了社区教育缘何培育社区文化,通过充分开发社区教育课程、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精心培育社区教育品牌,充盈社区文化内容、活跃社区文化氛围、彰显社区文化特色。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雁云  
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的耦合关系是指产业集群与城市群这两个集群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非线性关系的总和。实证分析证明,产业和城市集聚的耦合优势将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共同发展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必须促进产业集群和城市群耦合的长远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凌霄  周敏  
通过选取多项指标构造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2年度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作用水平,结果发现:1两者的协调度还处于中低水平,除个别发达省份以外,大多数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滞后于区域经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刺激;2从空间分布上看,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表现为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不断下降的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雪霞  
文章将综合评价方法与耦合协同思想相结合,构建我国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社会、科技与资源环境四个子系统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相关系数标准差、集对分析和耦合协调度综合测评区域耦合协调发展的方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差异上,我国区域间经济、社会、科技、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东南沿海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较高,西北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较低;在时间演化上,各区域在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武  杨淼  
通过分析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揭示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构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中国1991—2012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效用动态最优和社会效用静态最优条件下,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都具有耦合协调的协同发展关系;中国的政府财政收入和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对经济产出的作用相当;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对经济产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樊杰  陶岸君  吕晨  
区域发展差距一直是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经济和人口的空间分布态势作为区域发展空间均衡过程的体现,与区域差距的形成有密切关联。通过计算1952年至2005年中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的地理坐标以及重心间的空间重叠性与变动一致性,刻画了53年间我国经济和人口空间分布的耦合态势,证明了其与区域差距的大小高度相关。在构建经济、人口重心空间耦合过程的作用机制模型的基础上,用均衡点跃迁和势能差转化解释了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过程,揭示了内生和外部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区域发展差距的"多阶段倒U形"的演变规律,并据此分析了1952年以来中国区域发展空间均衡过程周期性变化的动因,并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曹娟娟  王玉芳  郭娟  
文章在构建了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重点国有林区经济发展效率与生态建设水平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5年期间,重点国有林区的生态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基本呈上升趋势;同时,此期间重点国有林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效率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并在2015年达到最优。研究中还选取了重点国有林区中的龙江森工集团、吉林森工集团和内蒙古森工集团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三大森工集团的生态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及其经济发展综合效率与重点国有林区整体的发展态势一致,均呈现逐年上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