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0)
- 2023(2149)
- 2022(1818)
- 2021(1733)
- 2020(1623)
- 2019(3450)
- 2018(3410)
- 2017(6726)
- 2016(3735)
- 2015(4127)
- 2014(4181)
- 2013(4260)
- 2012(3902)
- 2011(3568)
- 2010(3789)
- 2009(3834)
- 2008(4043)
- 2007(3855)
- 2006(3431)
- 2005(3284)
- 学科
- 济(13779)
- 经济(13754)
- 业(13119)
- 管理(11043)
- 险(11021)
- 保险(10930)
- 企(9599)
- 企业(9599)
- 银(6846)
- 银行(6844)
- 方法(6715)
- 制(6609)
- 中国(6580)
- 行(6474)
- 财(5928)
- 数学(5446)
- 数学方法(5387)
- 融(5129)
- 金融(5128)
- 各种(4546)
- 类型(4494)
- 种类(4471)
- 各种类型(4466)
- 制度(4207)
- 度(4207)
- 理论(4140)
- 保险业(3818)
- 业务(3639)
- 务(3553)
- 财务(3545)
- 机构
- 大学(59344)
- 学院(56804)
- 济(22917)
- 经济(22332)
- 管理(20784)
- 中国(18167)
- 研究(16795)
- 理学(16226)
- 财(16076)
- 理学院(16071)
- 管理学(15802)
- 管理学院(15687)
- 京(12280)
- 财经(12037)
- 经(10840)
- 江(9396)
- 财经大学(8991)
- 科学(8962)
- 所(8516)
- 中心(8470)
- 融(8295)
- 北京(8237)
- 金融(8175)
- 州(7898)
- 经济学(7714)
- 范(7601)
- 师范(7575)
- 研究所(7334)
- 银(7308)
- 银行(6906)
共检索到96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庆侠
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在同一灾难中丧生时,保险人必须确定谁先死亡,如果二者同时死亡,或者无法确定谁先死亡,保险金应给付何人,由于我国保险法对此未作具体规定,经常会引发纠纷。因此,研究被保险人与受益人同时死亡时保险金的给付,对规范我国保险市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被保险人 受益人 同时死亡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兰滨
编者按:这是一起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人身保险给付案,但在给付保险金的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适用,保险业务人员不熟悉法律规定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为提高广大保险职工的法律意识,特刊此文。1998年7月14日,黑龙江省某市某单位为其职工统一办理了《企...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夏光
死亡保险是人寿保险中产生最早的一个险种,它以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的死亡作为给付前提,向受益人提供保障。近年来,死亡保险的传统做法面临一场变革,一种使保户在一定情况下生前就可领取部分死亡保险金的“预先垫付死亡保险业务”正在悄然兴起。 死亡保险保障的单一性 死亡保险能满足被保险人死亡后受益人(一般是被保险人遗属)的生活保障需要,而被保险人却不可能从此保险中获取任何利益。实际上,当被保险人面临死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冯嘉亮 宋素霞
本文案例中由于被保险人生前牵涉一起经济案的债务处理问题 ,而使一笔保险金的给付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保险公司不具备处理民事法律关系的资格 ,因此必须依据《保险法》的规定正确履行合同的给付义务。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志南
在保险实务中常常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纠纷和案件 ,牵扯了保险人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如在赔付案件中遇到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 ,无法确定先后顺序的保险金给付问题 ,因《保险法》对此无明确规定 ,只好由执法机关来评判。由于某些执法机关对《保险法》理解不深 ,对保险知识知之不多 ,判定时常常按一般民事案件处理 ,而造成错判。因此 ,建议进一步完善《保险法》 ,在条款制定或在《保险法》司法解释中做出明确解释。
关键词:
共同灾难 保险理赔 保险金 继承关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丹 朱晓婷
"共同遇难"概念已为我国新《保险法》所采纳。但由于这一概念在我国沿用的时间并不长,加上现行法与法律解释并存,导致实务中一旦遭遇被保险人与受益人共同遇难的情形时,保险金给付问题往往因为理解分歧的存在而显得复杂。只有严格遵循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所确认的有效规则,以受益人的人数为标准,即区分受益人为一人和多人的不同情形,精确把握受益人的死亡先后顺序和保险金的分配比例,才能有效化解这现实难题。
关键词:
共同遇难 受益人 被保险人 保险金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蔡大顺
《保险法》第51条第1款规定要保人、被保险人应尽法定安全义务,该义务在性质上应为对己义务,若要保人或被保险人违反此义务,有可能构成重大过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该条并未对法律责任作清晰规定。司法实践中,法院裁判存有较大分歧,有主张保险人免责;有主张适用过失相抵,相应酌减保险金的给付。对被保险人重大过失行为,德国新保险法并未将其作为保险人免责事由,而系采取比例给付保险金原则,未来我国法应参酌该立法,否定保险人的免责权,规定保险人应按被保险人过失程度给付保险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萌萌
失业保险制度具有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和促进就业的双重作用,这两种作用的有效发挥,依赖于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的合理确定。本文通过对我国失业保险金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的分析比较,对我国现行失业保险金标准是否合理做出判断,并提出改革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何丽新 李金招
由于未成年人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欠缺,在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保险中,我国《保险法》从投保主体、被保险人同意权、保险金额等方面加以限制。最高人民法院《保险法司法解释三》缓和了此限制性规定,将投保主体从"父母"扩张到"其他履行监护职责的人",同时修正被保险人同意权的行使方式,不拘泥于书面形式。但仍面临投保主体标准不清、保险利益来源不明、未成年人父母同意的行使陷入困境等等问题。我国应正视未成年人死亡给付保险的客观需求,厘清亲子关系稳定性、道德危险之防范、被保险人人格权之维护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未成年人死亡给付保险的投保人限制于亲属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投保年龄不作限制,以死亡年龄进行效力限制。在未满16周岁之前,保险金额限于丧葬费用,且不需经过被保险人同意。在届满16周岁之后,未成年人通过行使"被保险人同意权"对超过丧葬费用的保险合同的效力进行追认或同意,未追认或同意的,仍以丧葬费用为限。实行投保人与同意权人分离机制,对学校等社会团体作出变通规定,使未成年人死亡保险的功能落到实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兴国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人身保险事业的迅速发展。但是,在实务工作中,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即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失踪、包括走失、拐卖、劫持等,如安顺地区某幼儿园欧阳小朋友失踪近一年,经多方寻找仍无音讯,其在校已参加学生平安保险,保险金额为2000元。对于这种情况,因目前不能断定被保险人的生死,故在保险金的给付问题上引起了纠纷。对一年期的保险业务,合同期满后,保险公司对是否给付保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林
在人寿保险业务中,确定保费最重要的依据是被保险人在相应期间内的死亡概率q、死亡力μ和死亡率m。任何一个人寿保险中的风险管理模型,都必须对被保险入某一时期的死亡概率q、死亡力μ和死亡率m作出可靠的估计。本文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处理,提出了可靠而又可行的估计方法。 我们考察在某观察期内的N个人,假设他们的生死是相互独立的。 先考察一种特殊情况:假定观察期为一年,而这N个人在观察期内的年龄正处在从x到x+1岁的这一年,又假设这一年中每一个人的死亡概率为q。则在这一年中的死亡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黄晓艳 刘昆 唐迎凌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免疫理论在寿险行业的资产负债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免疫理论主要是为了应对利率风险。本文提出了寿险产品组合的死亡率免疫的条件,通过建立模型对该条件进行了论证。根据死亡率免疫理论可以优化寿险公司的产品组合,解决目前寿险产品组合混沌无序的状态,为经营者提供一种量化公司产品组合死亡率风险的工具,并在死亡率免疫的条件下,探讨了寿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的模式,即寿险业资产负债匹配是指投资资产现金流与负债现金流的匹配,而不是负债现金流和保费本身的匹配。
关键词:
死亡率 死亡率免疫 产品组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