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74)
2023(10613)
2022(8387)
2021(7404)
2020(5678)
2019(12952)
2018(13257)
2017(24528)
2016(13634)
2015(14785)
2014(15151)
2013(14586)
2012(13529)
2011(12568)
2010(13077)
2009(12188)
2008(12195)
2007(11116)
2006(10670)
2005(10152)
作者
(39547)
(32786)
(32764)
(31194)
(21137)
(15658)
(14872)
(12835)
(12599)
(11810)
(11388)
(11036)
(10885)
(10657)
(10408)
(10183)
(9700)
(9551)
(9443)
(9276)
(8615)
(8111)
(8022)
(7742)
(7470)
(7423)
(7364)
(7329)
(6648)
(6442)
学科
(64209)
经济(64134)
管理(33425)
(31652)
中国(26000)
(23314)
企业(23314)
地方(22327)
(19787)
业经(17382)
(15408)
方法(14249)
(13605)
农业(13308)
(12471)
金融(12470)
(12457)
银行(12444)
(12181)
(12083)
(11718)
地方经济(11352)
(11108)
数学(11075)
数学方法(10958)
发展(10350)
(10308)
理论(10234)
环境(9878)
(9165)
机构
学院(195227)
大学(193999)
(81024)
经济(79030)
研究(76832)
管理(66040)
中国(58076)
理学(53906)
理学院(53141)
管理学(52194)
管理学院(51796)
科学(45266)
(44283)
(39921)
(39304)
研究所(34970)
中心(33343)
(33125)
(32281)
(31687)
师范(31437)
财经(29485)
北京(29017)
(27725)
(26976)
(26476)
师范大学(25311)
经济学(25203)
业大(25152)
(24391)
基金
项目(117591)
科学(92710)
研究(91060)
基金(81957)
(70679)
国家(69961)
科学基金(59397)
社会(58412)
社会科(55214)
社会科学(55200)
(47268)
基金项目(42367)
教育(41245)
(39447)
编号(37589)
自然(34418)
自然科(33593)
自然科学(33588)
自然科学基金(32945)
成果(32547)
(32322)
资助(31716)
课题(28489)
重点(27188)
发展(26704)
(26257)
(24975)
国家社会(24267)
(24036)
(23123)
期刊
(108694)
经济(108694)
研究(72281)
中国(50425)
(32466)
教育(31703)
(29749)
学报(28387)
管理(27511)
科学(27503)
(23744)
金融(23744)
大学(22241)
农业(21501)
学学(20288)
业经(18689)
技术(17638)
经济研究(16732)
财经(15933)
问题(15790)
(13944)
(11148)
(10854)
图书(10604)
现代(10357)
(10215)
改革(9845)
(9845)
(9800)
论坛(9800)
共检索到331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杜宾宾  白雪  
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城市化道路的弊端逐渐显现,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是我国未来城市化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城市化所包含的经济、人口、空间、社会、人文和环境6个矩阵的考察,对偏态城市化和新型城市化进行对比和剖析。偏态城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口矩阵滞后于经济矩阵;空间矩阵滞后于人口矩阵;社会矩阵滞后于空间矩阵;人文矩阵滞后于社会矩阵;环境矩阵滞后于文化矩阵。新型城市化对偏态城市化纠正的路径:新型城市化的发展重心应从重"城市"转为重"乡村";发展机制应以市场机制为主;发展导向和理念应该是共享化;发展的价值观应是以人为本;发展目标应是宜居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吕玉印  
体制变革与城市化进程──中国城市化偏态发展的制度分析吕玉印我们知道,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必然出现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城市化的动力在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过程则是经济自身运动的空间聚集与调整过程。可以说,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内...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明洪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中的战略偏差及其纠正杨明洪一、推进工业化的战略偏差与非城市化趋向是制约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两个关键因素1979年以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在人民公社时期不可想象的财产支配权,由此而产生的激励机制,曾导致农业长达5年的快...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扬  
城市化是以产业演进为前提和基础的。本文认为,我国工业化发展仍处于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工业与服务业的演进过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致使城市化出现偏差。所以,遵循产业演进规律,进行工业与服务业的结构调整就成为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郭存芝  凌亢  白先春  金志云  
本文阐述了城市化与教育发展之间表现出来的较强的正相关性,分析了城市化与教育发展的本质上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关系,研究了城市化对我国教育资源分布、农村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的影响,提出了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强化基础教育的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大力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三个方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妍  
所谓城市化,是指由于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居民向功能不断完善的城镇集聚并改变其原有生产、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国近代飞速发展的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迅猛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使教育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而如何处理城市化发展和教育的关系便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本期特地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希望藉此能对您有所启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泉  
实践表明,城市化的顺利推进仍然是构成中国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通过分类研究城市化进程中中心城市(区)带动区域城市化发展的不同具体表现形式和状态,不难发现中国保持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必须基于符合城乡发展实践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不断引导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城乡形态进一步合理化,最终通过新型城市形态发展打破旧有城市结构布局,进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的实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许成安  
我国城市化中的问题不仅表现为城市总体数量相对不足 ,而且表现为现有城市发展质量不高 ,因此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应该包括“农村城市化”和“城市城市化”两个内容。以“农村城市化”替代“城市城市化”、并排斥农民进入大中城市的做法 ,从理论上说缺乏充足的依据 ,在实践中则隐含着众多的矛盾和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中国城市应积极参与世界城市体系建设 ,同时要转变城市政府职能 ,并更多地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管理城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俊贵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现实选择。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型工业化给中国城市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重要动力。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城市化落后局面;采取多途径发展方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把握国际化发展趋势,推进信息化城市建设。这样,才能使中国城市化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以作为中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黎平  
本文从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内涵与本质出发,构建了基于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微观作用机理的理论研究框架。在此框架下,从产业结构演变与劳动力转移、生产函数变动与城镇体系和城市内部结构变动、经济组织变革与城镇体系和城市内部结构变动等三个方面,研究了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协同发展的理论、问题及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启平  董爽  
本文在回顾国外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新型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并提出了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相应对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史言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城市化发展将发生一些实质性的变化。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逐步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治彦  
目前我国城镇化已走完一半历程,正进入新一轮发展期。今后15年是完成城镇化的关键期,2025年城镇化率可能达到65%。在新时期,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应秉承"多元、集约、渐进、和谐与可持续"的新理念,实现"由量的扩展到质的提升"转型。为此,应尽快落实对不同主体功能区内的行政单元采取差异性考核标准,促进大都市群发展和合理的城镇体系建设,加快城市经济绿色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要高度重视经济成果共享、发展机会均等、人文素质提高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倪晓宁  包明华  
城市化是适应大工业生产的结果,适度规模由工业化所需劳动人口决定。中国内部存在多重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因不同工业化水平和发展路径有所区别。因此应设立城市化比例指标,使其反映适度城市化水平时不受工业化水平高低影响;建立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的CCR城市化度量模型,根据地区数据进行绩效评估,寻找适宜的城市化参照标准;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城市化层次发展战略,即按照实际工业化水平选择适宜参照标准,制定地区城市化发展具体目标和政策,避免不必要的指标追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