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37)
2023(3374)
2022(2867)
2021(2636)
2020(2266)
2019(5103)
2018(5079)
2017(8889)
2016(5506)
2015(6287)
2014(6181)
2013(5836)
2012(5440)
2011(5133)
2010(5374)
2009(4834)
2008(4897)
2007(4466)
2006(4013)
2005(3712)
作者
(16464)
(13588)
(13522)
(12987)
(8804)
(6597)
(6239)
(5291)
(5204)
(5079)
(4808)
(4637)
(4541)
(4411)
(4271)
(4252)
(4239)
(3980)
(3959)
(3868)
(3599)
(3364)
(3290)
(3150)
(3107)
(3080)
(3038)
(3037)
(2757)
(2733)
学科
(20608)
经济(20594)
管理(12782)
(11421)
方法(9211)
(9151)
企业(9151)
理论(7796)
数学(7578)
数学方法(7447)
教学(7103)
教育(6889)
(6157)
中国(5635)
(5395)
业经(4398)
学法(3999)
教学法(3999)
(3709)
农业(3659)
(3618)
学理(3391)
学理论(3391)
研究(3191)
(3188)
贸易(3186)
(3125)
银行(3105)
技术(3091)
(3075)
机构
大学(83660)
学院(81393)
(29465)
经济(28753)
研究(28146)
管理(25878)
理学(22046)
理学院(21687)
管理学(21140)
管理学院(20987)
中国(18675)
(18010)
科学(17897)
(15211)
师范(15082)
(14840)
(14482)
(13787)
(13375)
研究所(13229)
业大(12960)
师范大学(12171)
中心(12007)
农业(11680)
教育(11415)
北京(11363)
财经(11109)
技术(10430)
(10409)
(10025)
基金
项目(51379)
科学(40025)
研究(39425)
基金(35356)
(30990)
国家(30674)
科学基金(25689)
社会(23505)
社会科(22189)
社会科学(22180)
教育(21583)
(21309)
基金项目(18672)
(18291)
编号(16667)
自然(16062)
自然科(15713)
自然科学(15709)
自然科学基金(15456)
成果(14720)
资助(14344)
课题(13158)
重点(12383)
(11735)
(10813)
(10791)
(10689)
大学(10423)
教育部(10302)
规划(10194)
期刊
(33837)
经济(33837)
研究(27790)
教育(22431)
中国(20415)
学报(16063)
科学(12894)
(12879)
大学(12298)
学学(11254)
(11113)
管理(9253)
农业(8650)
技术(8081)
财经(7020)
(6151)
(5671)
金融(5671)
职业(5534)
经济研究(5281)
图书(4852)
(4809)
问题(4765)
(4594)
业经(4462)
(4332)
论坛(4332)
业大(3940)
技术经济(3816)
书馆(3633)
共检索到124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紫屏  
坚持"反映论知识观"的学习成为"储蓄"知识的被动活动,并通过标准考试将这种学习客观化、可视化,由此衍生了功利主义学习倾向。素养本位的学习秉持知识的建构性与学习的探究性,学习即问题解决、学习即协作、学习即对话;学会思维、学会交往、学会关心是其核心价值追求;坚持问题导向、创设真实情境、建构合作关系、实施指导性探究构成了其方法要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华  
我国正阔步迈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教育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由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展且计算机的功能日益复杂,人必须发展计算机所不能取代的能力方能在信息时代生存。某种意义上说,"核心素养"一词的主要内涵即在于人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计算机及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能力,它是人面向未来所必须具备的"新能力"。这种"新能力"包括两类:一是以道德意识与审美判断为核心的"人性能力";二是以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协作性思维为核心的"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向东  
2019年,我国正式启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的修订工作。本次修订工作首次凝练了义务教育素养模型,研制了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新时期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要求,为育人方式和评价模式的转型提供了上位的理论依据。合理把握标准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树立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观,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深入推进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关键。什么是素养本位学业质量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岳欣云  董宏建  
核心素养的落实,是通过分科课程还是综合课程,在理论界虽然未形成定论,但在教育实践领域都有一定的体现,其典型表现便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出台,综合课程的实施以及“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课程的引进。但一般素养与学科素养的表述遵循着不同的思维路径,存在转化上的困难;同时,素养培养并不凝固于具体的内容载体,综合课程与素养培养也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因此,对于核心素养的落实,不能仅从课程本身寻找依据,而要从其出发点即素养本位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谈起。素养本位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和谐、有灵魂、主动发展的“完整人”。“完整人”在宽度上要知、情、意和谐,在长度上要主动可持续发展,在深度上要突破知识技能的积累,转识成智、涵养生命。“完整人”的培养主要通过教育活动方式的转型来实现。因此,我们需要提升教育活动的态度品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真诚热爱;深化教育活动的智性品质,形成学生活跃的智慧;强化教育活动的化育品质,使学生知行结合、入心为行、内化成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向东  
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是指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各学段课程学习时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构成、发展水平及表现特征。它是素养本位教育理念下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规范性预期,阐明了智能时代儿童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实质内涵。素养本位学业质量蕴含了新的学习观和知识观,具有超越具体课程的现实价值,旨在扭转以知识点为纲的学业质量观,树立一种整合的、实践取向的学业质量观。研制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标准需要在反思学科本质和课程性质的基础上,构建有机整合的核心素养框架;用大观念和学科实践重构课程内容,重新梳理学科知识、思维和价值的内在关系;以核心素养为纲,整合重构的课程内容,划分学业质量水平并描述其表现特征。水平划分要遵循整体性原则,根据质性特征变化确定不同水平及其进阶关系,表述方式要能够体现素养导向学业成就的特征。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对完善义务教育育人目标和学业质量体系,实现学校课程、育人模式、评价方式的根本转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雷浩  李雪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的颁布,标志着核心素养已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引领教学变革的重要引擎,倒逼课堂教学走向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学整体站位,弥合正式课程与体验课程之间的落差,从课程角度落实学习中心理念。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在核心素养育人目标体系下聚焦大单元主题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六个要素。在素养本位大单元教学实践中需要坚持“为学而教”的初衷,在实施路径上聚焦学科实践,在教学全程贯穿教-学-评一致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华  
19世纪中后叶、特别是20世纪以来最能体现教育中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是“设计本位学习”的提出, 而其精神实质、历史发展和实施过程, 对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有所启迪, 对所谓“一切学习都是接受学习”、“讲授教学最具决定意义”等带有显著宗教色彩和专制制度性格的课程与教学观则是一种反思和超越。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秀丹  张国慧  
本文从图书馆员的知识素养分析入手,探讨了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与行动学习之间的内在联系,阐述了馆员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提出了馆员行动学习的方法及对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余闻婧  
当教师从面向"物"的教学交往转向面向"人"的教学交往时,教师的教学交往素养才得以展现。教师的教学交往素养是教师承认学生学习主动性,始终建立自身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关联与联系的专业素养。其构成要素包括:发出邀请的素养、善于倾听的素养和主动协助的素养。其形成路径包括:在澄明理解中邀请、在虚心探究中倾听和在适度表现中协助。培养教师的教学交往素养,使教师在隐蔽中敞亮、在被动中能动、在助人中成人,使学生重获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独特性,也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内在关联在不断深化、巧化、活化中走向博厚、高明和悠久。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何齐宗  李楠  
情感素养是大学教师整体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对大学教师个体生命质量的提升和专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教师的情感素养主要包括职业情感、家庭情感、社交情感、自我实现的情感。当前大学教师的情感素养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将制约教师自身及学生的发展。我们应当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教师的情感素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华  
"核心素养"是适应信息时代对人的自我实现、工作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新挑战而诞生的概念。"核心素养观"是我国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它指向于构建我国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和美国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确立起影响深远的核心素养框架,以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当前,世界共同追求的核心素养即协作、交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即"4C’s"。核心素养是人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需要恰当处理素养与知识、素养与情境、素养与表现、核心素养与基本技能之关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兵营  
加强职校生职业素养培养是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企业对工匠精神的需要、提升职校生综合竞争力、丰富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基于素质本位的职校生职业素养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文章从了解素质本位阶段的实际内容出发,以素质本位理论为依据,通过深入剖析当下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职校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思宇  黄甫全  
教师专业发展是开发课语整合式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其知识基础与能力框架成为研究焦点。《课语整合式学习教师能力矩阵》和《课语整合式学习教师教育的欧洲框架》,描绘出课语整合式学习中教师应该融会贯通的四大专业知识和七种专业能力。前四者即课目内容知识、目的语知识、课语整合式教育学知识以及技术知识,后七者则分别为跨文化教学能力、反思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班课管理能力、资源创生能力和学习性评估能力。据此,大学与中小学幼儿园需要以高效培养课语整合式学习教师为旨归,合作创建职前课语整合式学习教师的"专家-新手共同体"培养模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郭洪瑞  张紫红  崔允漷  
历史地看,由综合课程到综合学习的转变体现了课程改革对于学习方式变革的关注,倡导综合学习是“整体性”思维下的历史选择和回归。从概念来看,综合学习实质是“联结”引领下的学习方式变革。新课程建构的综合学习,在路径上,体现为学科内知识整合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课程学习三种类型。在学理上,坚持“素养说”的内在逻辑,强调建立知识间、知识与生活间、知识与自我间的“联结”。在实践中,针对知识间的割裂,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针对知识与生活间的割裂,强调知行合一,注重学用结合;针对知识与自我间的割裂,强调学思结合,建构学习反思支架。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鲍洪晶  孙平  
文章分析了基于Web进行信息素养教学的有效模式,并确定了基于Web的信息素养学习系统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该系统的功能架构与技术架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