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10)
- 2023(5233)
- 2022(4096)
- 2021(3928)
- 2020(2813)
- 2019(6353)
- 2018(5911)
- 2017(10488)
- 2016(5989)
- 2015(6586)
- 2014(6590)
- 2013(6358)
- 2012(6025)
- 2011(5339)
- 2010(5540)
- 2009(4972)
- 2008(5065)
- 2007(4940)
- 2006(4199)
- 2005(3820)
- 学科
- 济(19369)
- 经济(19351)
- 管理(16869)
- 业(13667)
- 财(13234)
- 企(10798)
- 企业(10798)
- 财政(9896)
- 中国(8581)
- 农(8501)
- 政(8237)
- 理论(6782)
- 业经(6340)
- 制(6231)
- 教育(6206)
- 农业(5644)
- 地方(5447)
- 方法(5349)
- 学(5152)
- 教学(4690)
- 体(4648)
- 策(4580)
- 体制(3807)
- 度(3764)
- 制度(3761)
- 及其(3739)
- 银(3726)
- 银行(3716)
- 和(3677)
- 数学(3655)
- 机构
- 学院(86068)
- 大学(84580)
- 济(30256)
- 经济(29429)
- 研究(29191)
- 管理(26826)
- 财(22011)
- 理学(22010)
- 理学院(21743)
- 管理学(21364)
- 管理学院(21203)
- 中国(21042)
- 科学(17476)
- 京(17430)
- 所(15059)
- 范(14873)
- 师范(14784)
- 江(14600)
- 财经(14294)
- 研究所(13198)
- 经(12807)
- 中心(12575)
- 农(12008)
- 州(11807)
- 师范大学(11768)
- 北京(11355)
- 教育(11084)
- 技术(10980)
- 业大(10381)
- 财经大学(10294)
- 基金
- 项目(51534)
- 研究(43177)
- 科学(39435)
- 基金(33954)
- 家(29257)
- 国家(28919)
- 社会(25788)
- 社会科(24235)
- 社会科学(24228)
- 科学基金(23681)
- 教育(21512)
- 省(21217)
- 编号(19157)
- 划(18031)
- 成果(17458)
- 基金项目(17047)
- 课题(14903)
- 年(13036)
- 资助(12703)
- 自然(12583)
- 重点(12381)
- 自然科(12226)
- 自然科学(12219)
- 自然科学基金(11975)
- 性(11970)
- 发(11912)
- 项目编号(11559)
- 部(11255)
- 规划(10910)
- 创(10859)
共检索到141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存霞 张童 陆道坤
破解课程思政“硬融入”和“表面化”难题,要以学生精准“增值”为指向,围绕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精准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一是精准地准备。科学研判学情,系统收集与分析课程与教学的信息,明晰课程思政建设指向。二是精准设计与实施。从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资源等方面对课程思政进行精心构画,精准定位“落脚点”并基于此推动思政的有机融入。三是精准选择教学方法并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优质师生生态和生态课堂建设,为精准课程思政提供环境与氛围支持。四是精准评价与反思,以学生“增值”为核心,渐次延伸到教学与课程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精准”反思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难点、痛点问题。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课程思政 精准融入 内涵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董必荣
文章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分析了“课程思政”提出的背景,论证了课程思政的本质,认为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高等教育价值观的理性回归,也是大学本质职能的回归和大学教师天职的回归;在此基础上从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内容供给、课堂范畴、教育主体、育人方式、实施环境等六个方面深刻阐释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等教育价值观 大学职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贵英 谢青松
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程数字化生态课堂是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要素数字化为驱动,以多维互动为赋能,对各类教育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利用,形成的精准、灵活、有效的新型思政课堂治理模式。高职思政课程的数字化生态课堂建设面临教师课堂理念转变迟滞、学生课堂良性互动缺失、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课堂环境封闭沉闷等现实问题。思政课程数字化生态课堂由教师、学生、内容、手段、方法、环境、评价七个基本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通过数字化实现多途径、多样态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思政课程课堂教学活动的多维互动生态系统。“大思政课”背景下数字化赋能的高职思政课程需要将生态课堂的核心要素进行有机统一,处理好课堂与理念的数字化融合、教师与学生的数字化适应、课堂与生活的数字化结合、课堂与环境的数字化互动,形成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时炼波 张俐华
精准营销是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在进行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捕获目标受众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等信息,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建立一个恰当的信息传输通道,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实现"一对一营销",实现企业精准、可衡量和高回报的营销沟通,达到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
关键词:
精准营销 内涵 实施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润花 李珊珊 陈文娟
推进"课程思政"对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要从思想政治素养培育、道德品行素养培育、心理健康素养培育三方面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艺术学科四大学科类别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容,从着力加强课程设计、注重提升教师素养、倡导多元教学方法、科学构建评价体系四方面科学实施"课程思政"。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雷世平 乐乐
"课程劳育"是指通过主动挖掘各类课程的劳动教育元素,采取融入、渗透形式,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熏陶和引导,是一种隐性灌输的教育活动。从课程本质维度看,"课程劳育"是指任何课程都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劳动教育的功能;从课程内容维度看,"课程劳育"则是指任何课程都包含了具体、生动的劳动教育元素。高职院校"课程劳育"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亦是确保劳动教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主战场。高职院校有效推进"课程劳育"的路径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全员参与的"课程劳育";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全课程渗透的"课程劳育";充分挖掘各类课程资源,实现内容全覆盖的"课程劳育";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实现全过程保障的"课程劳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晓阳
职业标准建设与运作科学化是产业人才开发的重要支点。科学化的职业标准体系建设与运作具有引领性、纽带性、体系性、跨界性等特征。完善立法,搭建机构,加强权威性、通用性、实用性、针对性、贯通性、更新优化快捷性建设,是我国职业标准建设与运作科学化的途径。
关键词:
职业标准 科学化 建设 运作 内涵 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成荣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第5条中专门提出"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体现了教育教学标准在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中的基础性作用。教育教学标准是规范和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准则,也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评价依据。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相关标准建设历经起步发展、拓展深化、体系构建等3个阶段,从宏观到微观、从笼统到具体、从文本到实践不断演进,业已形成涵盖院校设置、专业教学、教师队伍、学生实习等方面的国家标准体系。标准规范了职业院校从办学准入,到教学实施,直到学生毕业资格准出的全过程,为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挥了基础性作用。解决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实施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前提在于院校实施主体的价值认同,核心在于职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自主修订,基础在于教学设施环境的持续改善,关键在于校企双元育人的模式改革,保障在于职业院校组织体系的有效治理。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学标准 内涵释要 实现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春燕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农业经济学”课程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和必修课,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基础地位。本文从“农业经济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入手,阐述课程思政的知识、能力、素养目标,从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考评体系、主体责任等方面提出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农业经济学 课程思政 高校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贾效彬 巩志娟
课程思政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推进思政教育入脑入心的重要组成和路径。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要求与思政教育的实践性特点高度契合,这更为凸显了课程思政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取得长足进展,但仍存在认知偏差、教育偏差和面临互联网冲击挑战等诸多问题。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进一步构建系统化的协同育人体系。为此,提出以思政课作为课程思政的前提和牵引,以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作为核心指向,以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作为主要内容,以全员协同育人作为基本保障的课程思政建设逻辑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
职业院校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实施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慧
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工作任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公共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具有独特优势。当前,大学英语课程在开展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与教学方式上还存在系列问题,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好大学英语的思政育人功能,明确教学工作目标,不断提升教师思政工作意识,努力创新思政育人新形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杜丽雯
构建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多元文化相互冲击的社会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英语教学的环节,体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核心思想。文章从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应用现状出发,从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必要性方面着手,探讨英语教学与思政元素结合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程思政 融合 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管仲军 梁贲 李中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发展基层民主,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间民主机制建设,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高校作为基层的社会组织,理应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的制度建设,以校务公开为载体,增加开放程度,保障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展基层民主。高校开展党务公开、校务公开、信息公开工作已经多年,并取得明显进展,基本适应高等教育和高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俞慧刚
高职院校专业型社团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利用课程的理念对社团活动进行规划、实施、管理和评价是提升社团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现代课程理论对专业型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内涵做深入分析,厘清学科和活动的逻辑关系,科学建构了课程化的技术框架。同时,以浙江省优秀社团——工程造价协会为例,围绕"活动即课程"的开发理念和"促进职业素养提升"的课程目标,提出了专业型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创新路径选择,包括职业技能的培养与社团活动直接课程化、创新能力的提升与社团活动间接课程化、职业道德的渗透与社团活动思政课程化。
关键词:
专业型社团 课程化 内涵 框架 实施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花鸥 李星云
职业教育进行类型化改革,对职业教育课程这一实践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增强其职业适应性,究其根本是对原有课程秩序进行解构与重塑。职业教育课程秩序属于课程存在属性和状态的范畴,对职业教育课程起到稳定、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在深刻认识秩序内涵本质和生成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职业教育课程实然状态与高质量职业教育应然要求的分析后,可从凝聚职业教育课程共识、序化职业教育知识结构、统一职业教育国家行动、协调职业教育动态适应等方面重塑职业教育课程秩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