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96)
- 2023(3132)
- 2022(2748)
- 2021(2468)
- 2020(2189)
- 2019(4960)
- 2018(4896)
- 2017(9703)
- 2016(5212)
- 2015(6069)
- 2014(6147)
- 2013(6173)
- 2012(5634)
- 2011(5334)
- 2010(5288)
- 2009(5178)
- 2008(5343)
- 2007(4803)
- 2006(4393)
- 2005(4069)
- 学科
- 济(25982)
- 经济(25959)
- 管理(19139)
- 业(17187)
- 企(14628)
- 企业(14628)
- 方法(10419)
- 数学(8526)
- 数学方法(8457)
- 地方(8207)
- 农(7208)
- 学(6257)
- 贸(6001)
- 贸易(5997)
- 中国(5785)
- 易(5749)
- 业经(5286)
- 财(5124)
- 销(5105)
- 供销(5098)
- 地方经济(4756)
- 理论(4565)
- 农业(4424)
- 制(4290)
- 和(3919)
- 环境(3878)
- 融(3451)
- 金融(3449)
- 银(3293)
- 划(3290)
- 机构
- 学院(84648)
- 大学(84591)
- 济(33558)
- 经济(32907)
- 管理(31288)
- 研究(28981)
- 理学(26673)
- 理学院(26325)
- 管理学(25829)
- 管理学院(25678)
- 中国(21984)
- 科学(18817)
- 京(17824)
- 农(15798)
- 财(15518)
- 所(15495)
- 研究所(14001)
- 江(13233)
- 业大(12854)
- 范(12759)
- 师范(12692)
- 财经(12481)
- 农业(12293)
- 中心(12130)
- 北京(11239)
- 经(11129)
- 州(11066)
- 师范大学(10252)
- 院(10017)
- 经济学(9644)
- 基金
- 项目(52886)
- 科学(41728)
- 基金(38454)
- 研究(37905)
- 家(34168)
- 国家(33886)
- 科学基金(28507)
- 社会(24488)
- 社会科(23180)
- 社会科学(23172)
- 基金项目(20474)
- 省(20423)
- 自然(18693)
- 自然科(18158)
- 自然科学(18151)
- 自然科学基金(17825)
- 划(17725)
- 教育(16966)
- 资助(15602)
- 编号(14907)
- 成果(12325)
- 重点(12086)
- 发(11657)
- 部(11454)
- 课题(10828)
- 创(10697)
- 创新(10042)
- 国家社会(9921)
- 科研(9824)
- 人文(9698)
共检索到130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龙方 曾福生
建立良好的粮食产区与销区的利益关系,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中存在粮食产区与销区责权利不协调的现象,其原因在于政府调控不合理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为了协调粮食产区与销区的利益关系,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必须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健全市场机制,明确主销区的责任,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地位。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粮食主销区 关系 协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慧爽 原雷雷
文章通过构建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从时空维度对粮食主产区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粮食主产区未来5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呈上升态势;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波动上升为主,从空间上看,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地域差异;未来5年粮食主产区水—能源—粮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将持续改善,由良好协调向优质协调过度,但局部地区发展滞缓。基于此,提出建立健全相关部门间的协调机制、水—能源—粮食协调发展的预警机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 耦合协调 粮食主产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慧爽 原雷雷
文章通过构建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从时空维度对粮食主产区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粮食主产区未来5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呈上升态势;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波动上升为主,从空间上看,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地域差异;未来5年粮食主产区水—能源—粮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将持续改善,由良好协调向优质协调过度,但局部地区发展滞缓。基于此,提出建立健全相关部门间的协调机制、水—能源—粮食协调发展的预警机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 耦合协调 粮食主产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海全 李华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秀丽 程叶青 马延吉
城乡协调发展是城乡关系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当前实现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实践问题。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城乡关系的独特内涵,分别选取城市、乡村子系统所涵盖的3大类15项相关指标,计算了城乡综合发展指数(fx)、g(y),并构建城乡协调度(C)和城乡协调发展度(D)的综合评价模型。以长春市为典型案例,深入分析近10年来该地区城乡协调发展态势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在城乡系统中,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综合发展指数贡献率较高,而农民生活水平则对农村综合发展指数的提高有较大贡献;(2)至2007年,C、D、(fx)、g(y)分别达到0.9997、0.9530、0.8255、0.9193,表明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向达 林洪羽
作为新时代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和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三产融合是东北粮食主产区未来发展的着力点。本文通过建立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三个产业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了2010—2016年东北粮食主产区三产融合的耦合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辽宁和内蒙古应利用旅游环境优势,推介契合消费者需求的农业旅游产品,带动三产融合;吉林和黑龙江应加快技术进步,积极引进资金和人才,利用农产品加工业优势,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实现农产品再工业化。基于各地区差异化的现实基础,分析得出制约东北粮食主产区三产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存在缺陷,产业结构不对称,并提出促进该地区三产融合和开辟东北振兴新格局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程漱兰
协调农副产品产区销区利益建立稳固的区际协作关系程漱兰随着1994年夏的旱涝酷暑,大中城市副食品供需矛盾又一次尖锐起来,也因此“菜篮子”问题又一次引起朝野上下的的严重关注。本来,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80年代末我国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农副产品供应已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选登 马路
[目的]分析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状况及时空演变,为提升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水平及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相关数据,构建土地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的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定量分析了二者的综合评价值、耦合协调水平及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结果](1)2009—2018年,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从0.369增至0.433,呈“缓慢上升”态势,协调类型由轻度失调跃升至濒临失调,空间布局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2)各省区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为3类:低度磨合土地生态滞后、高度磨合同步发展及低度磨和粮食安全滞后。[结论]针对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采取差异化措施,实现粮食安全与土地生态安全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选登 马路
[目的]分析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状况及时空演变,为提升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水平及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相关数据,构建土地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的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定量分析了二者的综合评价值、耦合协调水平及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结果](1)2009—2018年,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从0.369增至0.433,呈“缓慢上升”态势,协调类型由轻度失调跃升至濒临失调,空间布局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2)各省区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为3类:低度磨合土地生态滞后、高度磨合同步发展及低度磨和粮食安全滞后。[结论]针对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采取差异化措施,实现粮食安全与土地生态安全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齐蘅 吴玲
利用地理集中度的分析方法,基于1978—2014年粮食主产区历史数据,构建CGR和CGI指数对我国粮食生产、地方财政收入农民收入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情况看,1978—2014年的30多年里,无论"粮食—财政"协调度,还是"粮食—收入"协调度都有所好转;从空间分布看,CGR和CGI指数显示,全国粮食主产区"粮食—财政"协调度和"粮食—收入"协调度的地理分布有很大改变,东北作为新兴的粮食主产区,协调程度往往由非常协调转向不协调,东部和南部省份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从时间趋势看,我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省份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齐蘅 吴玲
利用地理集中度的分析方法,基于1978—2014年粮食主产区历史数据,构建CGR和CGI指数对我国粮食生产、地方财政收入农民收入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情况看,1978—2014年的30多年里,无论"粮食—财政"协调度,还是"粮食—收入"协调度都有所好转;从空间分布看,CGR和CGI指数显示,全国粮食主产区"粮食—财政"协调度和"粮食—收入"协调度的地理分布有很大改变,东北作为新兴的粮食主产区,协调程度往往由非常协调转向不协调,东部和南部省份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从时间趋势看,我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省份情况越发不协调,无论CGR还是CGI指数均显示,黑龙江省、河南省等最大的产粮大省,都属于最不协调的地区,而与之对应的一些东部、南部沿海发达省份协调度有所改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薇薇 王雅鹏 孙凤莲 叶慧
本文以粮食销售市场中粮食所有权的流程为线,对市场中各利益主体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分析市场粮源充足和市场粮源不充足两种情况下阻碍跨区域粮食流通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降低市场交易费用、提高粮食购销企业间的交易效率是协调粮食销售市场各主体利益、顺畅跨区域粮食流通的关键。最后,从政府的角度,针对如何提高不同市场供需情况下购销企业的交易效率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剑雄
城市化进程中粮食安全压力的变换,呈现为一条倒U形曲线。在人口密集型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城市化战略,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城市化推进中耕地减少而带来的粮食生产能力的损失,不能大于同期农业技术进步而获得的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同时,应当选择耕地资源损失最小的大城市为主的城市化道路。
关键词:
城市化 粮食安全 倒U型曲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志华 胡学君
国内外对中国粮食安全与产业结构调整均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但对相互之间长期协调所需要的条件与对策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主要是就中国粮食安全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冲突与协调进行从实际到理论的探讨。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结构调整 协调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高涤陈 袁永康 宋则 王诚庆
粮食的供需平衡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与深化改革的物质基础,解决中国粮食问题应以自力更生为基点,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通过粮食进出口贸易,调节国内粮食市场,以实现粮食总量平衡和品种平衡。为此,改革内外贸分隔的旧体制,实行粮食内外贸一体化,已成为新时期的一项重要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