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72)
2023(17249)
2022(14188)
2021(12979)
2020(10686)
2019(24396)
2018(24582)
2017(45631)
2016(24539)
2015(27412)
2014(27499)
2013(26835)
2012(25028)
2011(22939)
2010(23738)
2009(21944)
2008(21392)
2007(19631)
2006(17921)
2005(16591)
作者
(72136)
(60017)
(59469)
(56758)
(38618)
(28567)
(26968)
(23096)
(22972)
(21618)
(20626)
(20284)
(19798)
(19409)
(18584)
(18502)
(17847)
(17483)
(17217)
(16917)
(15549)
(14822)
(14711)
(14039)
(13598)
(13462)
(13275)
(13269)
(12160)
(11962)
学科
(119341)
经济(119225)
管理(69512)
(65735)
(53583)
企业(53583)
方法(39249)
中国(35945)
数学(33217)
数学方法(32581)
地方(31666)
(29534)
业经(27028)
(24287)
技术(21988)
(21827)
(21330)
农业(20046)
理论(19457)
(19352)
金融(19344)
(19189)
银行(19161)
(18631)
(17885)
贸易(17863)
地方经济(17547)
(17051)
(16845)
(16538)
机构
学院(352540)
大学(351772)
(148241)
经济(144990)
管理(129128)
研究(128466)
理学(108497)
理学院(107196)
管理学(105035)
管理学院(104349)
中国(97527)
科学(76698)
(76283)
(67860)
(65482)
研究所(58801)
中心(57647)
(57437)
(57072)
财经(51913)
(50085)
师范(49564)
北京(49147)
业大(48407)
(47993)
(46669)
(46339)
经济学(45366)
农业(43782)
经济学院(40151)
基金
项目(223978)
科学(176529)
研究(167308)
基金(158893)
(138294)
国家(137108)
科学基金(117193)
社会(106055)
社会科(100454)
社会科学(100428)
(90722)
基金项目(82123)
教育(77846)
(75268)
自然(72846)
自然科(71252)
自然科学(71235)
自然科学基金(69947)
编号(67857)
资助(64787)
成果(56987)
(53317)
重点(51351)
课题(50130)
(50020)
(48165)
创新(46052)
国家社会(43795)
发展(43045)
(42372)
期刊
(182501)
经济(182501)
研究(115222)
中国(85152)
管理(54837)
(54155)
学报(53904)
(52002)
科学(50743)
教育(50482)
大学(41721)
学学(38590)
(37249)
金融(37249)
技术(36236)
农业(36219)
经济研究(29560)
业经(29126)
财经(27169)
(23666)
问题(22942)
(19977)
技术经济(19609)
图书(19026)
统计(18237)
(17928)
科技(17917)
(17480)
(17469)
论坛(17469)
共检索到571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杨英  林典如  
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作为粤港澳深度融合的先行发展平台及制度创新试验区,在明确分工后开展了制度创新方面的探索。三个创新试验区一体化发展尚面临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区内外分工、合作与协调优化问题。从经济运行机制、政府职能转变和发展环境三个维度重新探讨了三地的跨区域差别分工合作和优化组合,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倪外  周诗画  魏祉瑜  
大湾区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是引领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增长极。大湾区经济一般表现出六个方面的发展特征,其一体化发展核心以战略共识、制度保障、要素流通为基本支撑,以空间格局、产业经济、统一市场为主要表现形式。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地区实践,探索建立于"一国两制"基础上的跨越基本经济制度差异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战略目标不统一、制度不协调、产业发展不平衡、外部资源竞争、空间失衡等方面的挑战。需要通过高端服务业升级大湾区经济发展质量与层级,构建大湾区科技创新链轴线,以供应链优势促进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基于市场机制与规则跨越经济制度差异,进行传统产业空间的水平化改造以匹配新经济业态等途径促进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军才  白淑云  
本文运用HP滤波、迭代的相关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DAG技术、结构VAR模型、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了粤港澳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粤港和粤澳之间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比港澳之间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弱,而且粤港和粤澳之间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正处于下降时期;粤港澳之间经济增长不存Granger因果联系;只有港澳之间经济波动存在显著的同期因果关系;粤港和粤澳经济波动的相互解释能力是有限的,它们比香港对澳门的解释能力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朱最新  
粤港澳经济一体化需要法制协调。"一国两制"下的经济一体化是粤港澳法制协调的逻辑起点。以此为视角,尊重现实、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强化、完善府际协议制度和磋商沟通机制,循序渐进地构建中国特色的区域统一立法是完善粤港澳法制协调的必由之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文彬  廖恒  
本文基于201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无论是使用经济距离还是使用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性逐渐增强,经济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且表现出空间溢出性,能够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这一结论在替换经济变量、工具变量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城市边界效应和技术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是新基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渠道。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红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21世纪我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布局,其重要内容就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一体化。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动力来看,既来源于建立统一要素市场、科技创新联动、人力资本自由流动、地理空间界限淡化等内生性动力,也离不开完善交通与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政策红利等外在驱动力。当前,健全大湾区要素市场一体化,搭建区域创新创业空间平台,建立聚合、兼容、开放市场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便捷、可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以及制定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良卫  黎钰婷  李新  
采用定性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粤港澳新合作为基础选取广州南沙区作为具体案例,分析了在该地建设广州现代物流总部经济中心的重要作用和优势,并总结了广州南沙现代物流发展中尚存的不足,最后在探析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重点从整体规划及内外部条件的有效利用方面提出相关建设性对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金山  文丰安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化与国家战略互动的引领性平台,是未来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全球治理的空间载体和经济增长极群落。以智能制造全球生产权引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粤港澳大湾区要率先而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需要湾区内部各地区产业链有效连接。全球化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全球化"融智"和全球化"融资",通过全球化"融智"实现全球化"融资",吸引全球的高端要素集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要探索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独立关税区"等条件下如何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调发展,进而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马飒  张二震  
RCEP协议的签署,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产业链一体化、区域协同创新以及制度协调发展等方面带来新的机遇。大湾区经济基础雄厚,开放型经济优势明显;城市间产业优势突出,互补性强;基础设施完善,物流能力国际领先;粤港澳三地经贸地位差异显著,合作空间大,具备一体化发展的良好现实基础。在RCEP框架下,大湾区应消除区内壁垒,持续推进市场一体化;发挥港澳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区域产业链重构;整合国际创新资源,深化区域创新合作;对标RCEP协议,加快实现制度的衔接与协调,实现一体化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乐策  
1997年7月1日,香港的主权将移交中国,粤港两地的经济关系从此将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为了促进两地经济关系更上一个台阶,本文对国际因素、中国因素、广东因素、香港因素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97后粤港经济一体化的初步设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泽明  
文章论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及老区赣州接受大湾区辐射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对大湾区辐射引领赣州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孟庆顺  
粤港澳台经济合作模式已从传统意义上的“前店后厂”发展到以“前店后厂”为核心的多方面经济合作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四地之间的经济整合是一种民间行为;四地的生产要素流动表现为不对等流动;四地间的经济合作是以港澳台制造业向广东转移为主要形式,以及以出口为导向、以加工贸易为核心的经济合作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军鹏  
2018年12月16日,中国共产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以下简称深汕合作区)工作委员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举行揭牌仪式,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成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意味着正式进入深圳全面主导时代。本文将系统梳理深汕合作区发展轨迹,从同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必要性、可行性、发展思路四方面入手,对深汕合作区同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进行战略思考,提出了首先同深圳实现"时间同城化"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交通、产业、文化三个层面的努力同大湾区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思路。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阳结南  
深莞惠经济圈正逐步向深莞惠创新型经济圈转变,其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协调机制障碍明显、创新主体薄弱、创新网络亟待完善等问题。为提升深莞惠经济圈创新发展能力,需建立具有实质约束力的协调机制,主动适应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统筹布局产业层级,并顺应产业层级,合理布局创新主体,强化创新核,推进创新网络建设与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