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35)
- 2023(4545)
- 2022(3954)
- 2021(3897)
- 2020(3378)
- 2019(7735)
- 2018(7703)
- 2017(12623)
- 2016(8419)
- 2015(10440)
- 2014(10746)
- 2013(9724)
- 2012(8731)
- 2011(8037)
- 2010(8405)
- 2009(7513)
- 2008(7585)
- 2007(7280)
- 2006(6593)
- 2005(6139)
- 学科
- 管理(30834)
- 业(24010)
- 企(23050)
- 企业(23050)
- 济(19121)
- 经济(19100)
- 理论(11879)
- 教育(10953)
- 中国(10386)
- 教学(9736)
- 财(9215)
- 方法(7953)
- 务(6986)
- 财务(6946)
- 财务管理(6928)
- 学法(6584)
- 教学法(6584)
- 企业财务(6552)
- 制(6462)
- 技术(6103)
- 学(6030)
- 业经(5880)
- 策(5759)
- 学理(5704)
- 学理论(5704)
- 农(5329)
- 划(5322)
- 银(5196)
- 银行(5183)
- 经营(5079)
- 机构
- 学院(111873)
- 大学(108926)
- 管理(38377)
- 研究(33751)
- 济(30708)
- 理学(30024)
- 理学院(29560)
- 经济(29351)
- 管理学(28771)
- 管理学院(28526)
- 中国(25649)
- 京(25024)
- 江(21444)
- 科学(21360)
- 范(21079)
- 师范(20901)
- 技术(20649)
- 职业(20564)
- 教育(19735)
- 财(19364)
- 所(17870)
- 州(17182)
- 北京(16498)
- 师范大学(16014)
- 中心(15896)
- 研究所(15849)
- 农(15074)
- 职业技术(14383)
- 业大(14229)
- 财经(13659)
- 基金
- 项目(62810)
- 研究(53948)
- 科学(48371)
- 基金(38421)
- 教育(33180)
- 家(32038)
- 国家(31584)
- 省(28677)
- 社会(27395)
- 科学基金(26579)
- 编号(26564)
- 社会科(25539)
- 社会科学(25530)
- 划(24535)
- 成果(23172)
- 课题(21834)
- 基金项目(19835)
- 年(19155)
- 自然(16603)
- 自然科(16182)
- 自然科学(16180)
- 资助(16176)
- 自然科学基金(15870)
- 项目编号(15628)
- 规划(15554)
- 重点(15404)
- 性(14259)
- 部(14201)
- 创(13728)
- 大学(13595)
共检索到192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辉 米娜
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交织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三种能力作为一个整体来培养。除专业能力外,高职管理类专业更加侧重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根据管理类专业能力培养要求,管理类专业宜以"案例、流程、问题"为中心进行人才培养。同时,构建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两大课程体系,采用案例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实施以职业情境为载体,教师与企业共同评价的双元考评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亚军
基于针对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一次调查,首先对国内外职业能力认知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述,在对本次调查中有关毕业生和企业对职业能力需求数据呈现基础上,重点对双方存在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之后,针对毕业生关于在校期间能力培养的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偏好的调查结果,提出了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三个基本观点:职业能力在认知层面可以分层分类,但能力的呈现和培养应是整体性的、个性化的;行动导向课程是在校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载体,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是职业教育理想的行动导向课程模式;体验是更高层次的实践,体验式教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唐祥云
高校管理类人才培养需要明确时代的要求,即明确我国的国情、世情与党情,同时坚持综合、创新与针对性的原则,从学校、管理类学生自身以及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使管理类人才适应时代需求。
关键词:
高校 管理类专业 人才培养 时代需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丁磊 陈年和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还有所欠缺,由此加强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已经迫在眉睫,学校建工专业"三学期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嵌入职业核心能力的系统培养,要制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要探讨应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基本策略。
关键词:
高职 建工专业 职业核心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爱香
增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来实现。当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有待提高,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主要通过课程内容选取、教学方法、课程评价来实现,课程内容选取主要解决培养学生哪些专业能力,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关键能力的手段,课程评价是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
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课程评价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聂英 董娜 李英
考试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当前,管理类课程存在听多看少,难以培养实践能力的问题。因此,要充分吸收国外课程考试的命题理念,加强考试环节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结论多样化、内涵式的过程考核、情境创设、知识点综合运用的整体考核等内容设计,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达到在考试环节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实现育人与用人的有效对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连玲丽 张绍林
随着产业升级和行业对人才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传统教学方式培养的商科类专业人才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文章在分析商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基础上,研究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进而从产教融合、行业人才能力需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提出商科类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商科类专业 职业能力 教学方法 策略分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皮洪琴
本文立足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本质属性,对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内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当前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四个原则,就专业能力培养路径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高职学生 专业能力 内涵 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邓金娥
职业核心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着力发展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满足学生就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职业能力 核心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曾国勇
"软能力"作为体现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生的学习和以后人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有关"软能力"研究的现状,对职业院校学生"软能力"的理论内涵进行界定,对如何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软能力"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认为职业院校学生"软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实现和养成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永红 董兆伟 王媛媛
本文认为"十二五"期间,旅游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对我国旅游高职教育的人才素质及其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专业要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手段、实习就业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加快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高职旅游人才。
关键词:
旅游 高职教育 国际化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牛国鹏
详细阐述了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对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结构进行了分析,指明了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高职物流专业为例,探讨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
高职学生 物流专业 综合职业能力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波 张晓雪 付学鹏 刘丽杰 孙婴宁 焦德志
针对生物类专业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提出了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通过各种科技活动的实施,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实现生物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
生物专业 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骞 勾景秀 张彩霞
经管类大学生是所有大学生创业中的最大源泉,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对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三创"能力展开调研,将相关信息及数据搜集、整理后汇总众多影响因素展开对比分析,探索构建三个维度能力模型,并就如何构建和完善"三创"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经管类 课程体系 “三创”能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黎耀奇 许汶婷 彭菲
人力资源危机是制约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提高相关专业学生对口择业意愿是解决这一制约因素的重要方式。而近年来旅游职业逐渐呈现污名化趋势,相关专业学生对口择业率处于低位,使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境。针对这一问题,研究选取43名不同学校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扎根理论探究学生的职业污名感知与对口择业意愿的关系,最终构建“职业污名感知-职业认同-对口择业意愿”模型。基于研究模型,文章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建议,以进一步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意愿,对于加强旅游行业人才储备以及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具有一定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