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13)
- 2023(6939)
- 2022(5812)
- 2021(5060)
- 2020(3957)
- 2019(8950)
- 2018(8885)
- 2017(16446)
- 2016(8986)
- 2015(10080)
- 2014(10191)
- 2013(10219)
- 2012(10167)
- 2011(9227)
- 2010(10073)
- 2009(9446)
- 2008(9075)
- 2007(8420)
- 2006(7816)
- 2005(7589)
- 学科
- 济(44250)
- 经济(44209)
- 管理(23319)
- 业(22045)
- 中国(17710)
- 地方(17366)
- 企(16160)
- 企业(16160)
- 农(13219)
- 审计(12134)
- 业经(11527)
- 方法(10131)
- 地方经济(9659)
- 财(9291)
- 发(9243)
- 农业(9213)
- 融(9136)
- 金融(9135)
- 学(9107)
- 制(8741)
- 银(8495)
- 银行(8487)
- 行(8358)
- 技术(7362)
- 环境(7003)
- 数学(6995)
- 发展(6933)
- 数学方法(6925)
- 展(6897)
- 贸(6869)
- 机构
- 学院(134497)
- 大学(132689)
- 济(54156)
- 经济(52850)
- 研究(50704)
- 管理(45915)
- 中国(39748)
- 理学(37247)
- 理学院(36722)
- 管理学(36208)
- 管理学院(35929)
- 京(30942)
- 科学(29718)
- 财(28968)
- 所(26951)
- 江(23645)
- 研究所(23320)
- 中心(22425)
- 范(21482)
- 农(21411)
- 师范(21315)
- 财经(21276)
- 北京(19888)
- 州(19595)
- 经(18952)
- 省(18051)
- 院(17886)
- 师范大学(16904)
- 业大(16165)
- 经济学(16157)
- 基金
- 项目(76834)
- 研究(61041)
- 科学(59831)
- 基金(52435)
- 家(44753)
- 国家(44260)
- 社会(38534)
- 科学基金(37066)
- 社会科(36464)
- 社会科学(36454)
- 省(31725)
- 教育(27014)
- 基金项目(26957)
- 编号(26134)
- 划(25918)
- 成果(23765)
- 发(23054)
- 资助(20738)
- 自然(20632)
- 自然科(20046)
- 自然科学(20044)
- 自然科学基金(19651)
- 课题(19497)
- 发展(19012)
- 展(18627)
- 重点(17815)
- 部(16287)
- 性(16060)
- 年(15966)
- 创(15815)
共检索到237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跟踪审计已经成为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主流模式。现有文献对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的各主要问题已有不少讨论,但缺乏深度,且有些文献未贯穿审计逻辑。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分析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各主要问题,从概念、原因、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及审计结果应用等方面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的理论框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中信
文以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款物全过程跟踪审计为基础,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概念和分类入手,论述了审计机关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客观需求,从不同领域、不同项目跟踪审计方式的比较分析中,选择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审计的最佳方式,阐述了该方式与常规审计方式在理念、组织架构、规范、标准和依据以及工作业绩评价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冲突,最后提出了国家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审计预案应涵盖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审计 全过程 跟踪 突发公共事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袁博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客体的理论框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存在多种情形的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不同情形的委托代理关系各有其特征,相应的审计客体也不同。在这些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可能出现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因此委托人会推动建立针对代理人的审计制度,代理人是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客体,其既可能是一个组织单元,也可能是这个组织单元的主要领导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基于经典审计理论,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时机的理论框架。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时机分为宏观时机和微观时机。宏观时机是指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全过程的哪些阶段进行审计;微观时机是指何时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某个阶段进行审计。宏观时机选择有三种模式,从整体成本效益性来说,事前与事后审计模式最佳,全过程审计模式次之,事中与事后审计模式最次。微观时机选择有跟踪审计、年度定期审计、常规事后审计三种方式。基于成本效益原则,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和监测与预警阶段最适宜采用年度定期审计,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最适宜采用跟踪审计,事后恢复与重建阶段时效性要求很强的,采用跟踪审计,时效性要求有所降低的,采用年度定期审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结果可从审计业务类型、审计方式/审计时机、突发公共事件管理阶段等多个角度来考察。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监测与预警阶段、事后恢复与重建(非应急事项)阶段,审计时机/审计方式是年度定期审计,审计业务类型有多种,不同审计业务类型的审计结果及其应用不同。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事后恢复与重建(应急事项)阶段,审计时机/审计方式是跟踪审计,审计结果有实时性的审计情况通报、审计信息,以及定期性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移送决定书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准则是一个体系,可以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突发公共事件管理阶段、审计业务类型、审计时机和审计方式等不同的角度来考察。非应急状态下的审计准则采取业务类型模式,采用年度定期审计方式,主要包括总则、通用准则及各种业务类型的准则等内容。应急状态下的审计准则采取综合模式,采用跟踪审计方式,主要包括总则、审计内容、审计方案、审计跟踪、审计结果及其应用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内容的理论框架,包括审计对象、审计主题、审计业务类型、审计标的和审计载体五个层级。其中,审计对象是代理人承担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审计主题是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关注的中心事项,也是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的体现;审计业务类型是以审计主题为基础形成的;审计标的是对各个审计主题的细分;各审计标的有与之对应的具体审计载体。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审计目标的正确定位是实现高效率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基础,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目标是委托人、代理人及审计机构希望通过审计得到的结果,委托人、代理人期望得到的结果是终极目标,审计机构期望得到的结果是直接目标。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终极目标是抑制代理人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以促使代理人更好地履行其责任。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直接目标是发现代理人履行其责任时存在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并推动审计结果的应用。不同的审计主题,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的类型不同,相应的审计直接目标也不同,与审计主题相对应的审计直接目标是总目标,与审计标的相对应的审计直接目标是具体目标,具体目标是总目标的分解。终极目标决定了直接目标的方向,如果在突发公共事件审计过程中无法实现直接目标,也就无法实现终极目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按委托代理关系及应对责任、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审计需求及其定位的逻辑顺序,分析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需求,并提出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需求的理论框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中,存在多种以资源托付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为此,委托人会推动建立相应的治理机制,并将这些治理机制纳入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中。审计作为治理机制之一,不直接履行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职能,而是通过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主体的应对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发现其中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并推动这些问题得到整改,其具体定位为制衡机制、监督机制和监视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内容的理论框架,包括审计对象、审计主题、审计业务类型、审计标的和审计载体五个层级。其中,审计对象是代理人承担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审计主题是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关注的中心事项,也是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的体现;审计业务类型是以审计主题为基础形成的;审计标的是对各个审计主题的细分;各审计标的有与之对应的具体审计载体。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主要从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管理阶段、审计业务类型三个视角来考察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依据的总体框架,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依据的理论框架。突发公共事件的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合规审计和制度审计分别有各自的审计依据,将多个审计主题置于一个审计项目的综合性审计业务时,要按不同的审计主题来选择审计依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巍 郑石桥
基于经典审计理论,提出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主体的理论框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为了缓解代理人在履行其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时出现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委托人会推动建立对代理人的审计,那么,选择由谁来审计代理人实质上是委托人的权利,其会依据独立性、审计质量、成本效益三项原则来选择审计主体。各类审计机构都应该在其内部设置常态化的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部门。政府审计机关应该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机构进行指挥协调,以提高审计效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对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本质的探究可从内涵、外延、特征、相关概念辨析四个角度展开。从内涵来说,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信息和制度三个维度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履行中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实施的独立鉴证,并将审计结果传递给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属于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的组成部分;从外延来说,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是一个由众多成员组成的体系,该体系中的成员既有共性本质,也有个性本质;从特征来说,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具有公共性、突发性和及时性三个特征;从相关概念辨析来说,有些是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不同表述,有些是其属概念及属概念的属概念。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应急审计预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审计机关做到迅速反应与正确处置。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厘清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预案的相关问题,为科学构建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预案奠定基础。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结合应急预案的一般原则,提出一个关于应急审计预案的理论框架,主要内容包括应急审计权、应急审计预案的内涵、应急审计预案的作用、应急审计预案的内容、应急审计预案的要求和应急审计预案的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成
国内自然灾害侵扰频发、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加剧和国际潜在恐怖袭击威胁提高,促使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的维稳处突工作。本文以玉树地震为例,对于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的跟踪审计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揭示其中存在的诸如法律法规不健全、组织沟通协调不顺畅、审计监督不到位、潜在审计风险较大等问题,并逐一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对策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