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95)
2023(3352)
2022(2964)
2021(2839)
2020(2492)
2019(5560)
2018(5621)
2017(10811)
2016(6341)
2015(7144)
2014(7020)
2013(7095)
2012(6851)
2011(6259)
2010(6534)
2009(6267)
2008(6724)
2007(6336)
2006(5937)
2005(5366)
作者
(18812)
(16076)
(15554)
(15072)
(10230)
(7580)
(6995)
(5988)
(5981)
(5892)
(5779)
(5438)
(5320)
(5285)
(5271)
(4837)
(4619)
(4614)
(4563)
(4553)
(4288)
(3945)
(3917)
(3905)
(3657)
(3651)
(3525)
(3450)
(3211)
(3183)
学科
(21697)
经济(21666)
(21574)
税收(20138)
(19973)
管理(17377)
(14864)
(13143)
企业(13143)
(10600)
方法(8692)
(7652)
数学(6540)
数学方法(6390)
中国(6257)
理论(5981)
(5470)
(5248)
财政(5009)
(4999)
财务(4988)
财务管理(4978)
(4946)
业经(4828)
企业财务(4711)
教育(4239)
(4235)
(3856)
金融(3854)
(3787)
机构
大学(95814)
学院(94501)
(33176)
研究(32890)
经济(32408)
管理(29926)
(25315)
理学(24811)
中国(24779)
理学院(24424)
管理学(23812)
管理学院(23631)
科学(21605)
(20615)
财经(18132)
(18116)
(16535)
(16134)
研究所(16037)
(14551)
(14495)
师范(14440)
中心(13830)
北京(13230)
(13172)
财经大学(13076)
业大(12075)
(12011)
师范大学(11578)
(11356)
基金
项目(54267)
科学(41656)
研究(40786)
基金(38297)
(33650)
国家(33363)
科学基金(27368)
社会(24589)
社会科(23204)
社会科学(23192)
(20862)
基金项目(19566)
教育(18918)
(18279)
编号(17649)
成果(17318)
自然(16713)
自然科(16306)
自然科学(16297)
自然科学基金(15995)
资助(15862)
重点(12647)
课题(12485)
(11855)
(11740)
项目编号(11385)
(11145)
(10920)
国家社会(10292)
创新(10265)
期刊
(40357)
经济(40357)
研究(36696)
(20629)
中国(18145)
学报(18023)
(15196)
(14984)
科学(14041)
税务(13493)
教育(13456)
(13110)
大学(12736)
学学(11834)
管理(10037)
财经(9273)
农业(8608)
(7883)
(7270)
金融(7270)
技术(6766)
经济研究(6345)
图书(5830)
(5597)
问题(5465)
国际(5306)
业经(4991)
理论(4944)
财会(4919)
(4834)
共检索到155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庞凤喜  潘孝珍  
本文在分析《福布斯》税负痛苦指数缺陷的基础上,根据公民感受"税痛"的心理机制,构建一个更加客观合理的税负痛感指数,并以统一口径对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的税负痛感指数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从纵向比较来看,中国的税负痛感指数近年来具有下降的趋势;从横向比较来看,中国的税负痛感指数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则相对偏高,中国的税负痛感指数还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徐敏  姜勇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对2010-2012年我国税负痛感指数的空间集聚与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税负痛感指数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与异质性。人口性别比例、老龄化程度对税负痛感指数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人口密度、公民受教育程度、失业率、非税收入占比、财政分权等对税负痛感指数有正向影响。提出从降低非税收比重、科学分配公共服务资源、提高财政用之于民生的比重等方面来降低我国公民的税负痛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闫伟  宫善栋  
中国的宏观税负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历年《福布斯》发布的税负痛苦指数排名中,中国大陆排名均十分靠前,国内学者对于中国宏观税负水平高低也有不少争论。但在以往对宏观税负的研究中,纳税人的主观税负痛感往往被忽视。本文基于财政幻觉的视角,通过对政府各类收入施加权重来调整并重新测算税负痛感指数,借此来考察中国纳税人的主观税负痛感,并通过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来衡量中国实际税负痛感水平高低。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税负痛感在全球58个国家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并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程宏伟  杨义东  
本文利用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尝试从企业税负与业绩之间的动态运动关系来揭示企业税负痛感产生的内在动因。研究表明,在税制结构、税收转嫁困境和稳定性经营三因素作用下企业税负相对于业绩呈现出粘性特征,即相对于业绩上升所带来的税负增加大于业绩下降所引起的税负减少。税负粘性是税负痛感产生的内在动因,为解释企业税负痛感提供了理论支撑。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地位、产权性质、避税行为和成长性等因素会影响企业税负粘性程度,具体表现为市场地位越高、国有企业、避税程度越小和具有成长性的企业具有更强的税负粘性,从而在业绩下降时承受更大的税负痛感。研究结论有利于企业理性对待当前的税负状态,也为税制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庄序莹  周子轩  
减轻企业税负及税负粘性的“痛感”,有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减税降费成果瞩目,但经济下行使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日益增大,企业依然感到“税负过重”。基于此,利用2009—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研究了地方财政压力对企业税负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税负粘性现象,滞后一期财政压力对企业税负粘性有显著影响。在地方财政压力持续增大时,税务机关可能会重点关注避税程度高以及规模大的企业,造成其税负粘性更大,税负“痛感”增强,主要表现为企业利润增加时,被关注企业所得税的边际增量显著大于利润下降时的边际减少量。因此,政府应建立减税降费和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协同机制,加快地方主体税制建设;协调税制改革和税收征管制度,减少弹性征管空间以降低企业税负粘性。同时,企业应提高纳税遵从度,培育企业自身税务核心竞争力,合理进行税收筹划活动以降低税负粘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成新轩  裴朝阳  
所谓税负痛苦指数也叫税收痛苦指数,是美国《福布斯》杂志推出的由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雇主和雇员的社会保险税(费)、商品税以及财产税等六大税种的最高一档名义税率加总得出的,指数越高意味痛苦程度越深。关于《福布斯》公布的"税负痛苦指数"排名,国内学者认为,该排名用的是名义税率,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军  
一、产业税负转移和归宿研究角度的确定税收制度所法定的税负经由一定途径而发生再分配,称为税负“转移”(个别学者认为税负转移不同于税负转嫁,本文视为同义).由税负转移所形成的最终税收负担,称为税负“归宿”.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一直以纳税人为本位来研究税负转移与税负归宿问题,而对产业税负转移问题与产业税负归宿问题,迄今尚无系统的研究.笔者以为,税负转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薛凤阁  
经济改革推动着理论研究的创新和深入 ,随着现代税收理论研究重心从片面强调筹集财政收入功能方面转向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税收负担对社会经济生活和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力就充分显露出来了。税负转嫁问题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最棘手的问题 ,但又是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判断税负转嫁的标准只能是国家征税后纳税人提供的商品的价格是否变动及变动的幅度 ,而影响税负归宿的决定因素则是纳税人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实现程度。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潘石  孙飞  
税负公平原则作为现代税收原则之一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内涵不仅包括税收本身的公平即经济意义上的公平,而且还包括社会意义上的公平。这就决定了税负公平原则的内容包括:普遍征税、平等征税(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和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税负公平原则的实现,既包括在起点和过程中实现税负公平即经济意义上公平的实现,又包括在结果上进行税收调节实现社会意义上的公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喜安  
一、税负转嫁定量分析的理论取向 所谓税负转嫁就是指名义纳税人(或法定纳税人)通过经济交易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行为。尽管人们对此在认识上存在着较大分歧,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已逐步取得许多共识。本文对税负转嫁的定量分析方法就是建立在这些基本认识之上。其理论取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交易是税负转嫁的前提条件。第二,价格运动是税负转嫁的基本手段。第三,供求价格弹性是决定税负转嫁程度的主要因素。第四,向前转嫁和向后转嫁是税负转嫁的两种基本的转嫁方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汪孝德  姚骅  
流转税负担的不确定性是流转税最为显著的特征。流转税是税收经济特殊调节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其功能的发挥也正是以这种负担的不确定性为基础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对价格的控制已基本放开,作为我国主体税种的流转税的转嫁特征已充分显露出来。税负转嫁所形成的税负流动正广泛影响着每一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也正在改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这就给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驾驭税收杠杆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本文拟就自由价格下的税负转嫁规律及其社会效应作一些探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林赟  
时下税负是轻是重?是否该减税?理论界对此看法不一。本文根据税收额最多和经济总量最大不相容定理,以税率为自变量,模拟出经济增长率曲线、GDP曲线、税收收入曲线。三条曲线的三个顶点,将税率分成了四个区间:合理区、代价区、非正常区、禁区。通过分析计算,文章认为我国目前的宏观税率处于代价区,因此存在一定的减税空间。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益民  
相对于其它税种而言,流转税具有转嫁的内在属性,但不可把其转嫁属性与转嫁结果混为一谈。影响税负转嫁的条件有:国家价格政策、税率变动对供求关系的影响、国家税收政策的取向。企业作为纳税人缴纳的税款是由商品的购买者负担的,同时它作为生产资料商品的购买者,又要负担转嫁而来的税负。企业作为整体负担了生产资料价格中包含的流转税,居民消费负担了生活消费品价格中包含的流税转。既不能否认税负转嫁的存在,也不能对其作绝对化的理解,更不能认为流转税是全部转嫁给消费者负担的。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董再平  
我国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具有不同的征税规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00年颁发的《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为避免重复征税,也与国际惯例相一致,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征企业所得税,而是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作为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个人所得税法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税项目,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蔡昌  
本文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及行业的税收负担变化情况,结论是,总体来看,增值税转型以后,企业的税收负担会减轻。就行业而言,有的行业会因其税负减轻而受益,但有的行业的税负几乎没有变化,不会从中受益。文章还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对投资的影响以及对经济的长远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