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77)
2023(4798)
2022(4058)
2021(3798)
2020(3223)
2019(7426)
2018(7462)
2017(14759)
2016(8200)
2015(9378)
2014(9349)
2013(9393)
2012(9138)
2011(8415)
2010(8819)
2009(8646)
2008(9155)
2007(8313)
2006(7811)
2005(7375)
作者
(24931)
(21073)
(20570)
(20128)
(13678)
(9990)
(9250)
(8039)
(7923)
(7776)
(7624)
(7262)
(7017)
(6996)
(6977)
(6510)
(6153)
(6072)
(5936)
(5894)
(5732)
(5285)
(5093)
(5049)
(4811)
(4804)
(4674)
(4454)
(4336)
(4149)
学科
(32587)
经济(32540)
管理(24415)
(21828)
(21645)
税收(20203)
(20034)
(19004)
企业(19004)
(13725)
方法(12635)
(10924)
中国(9098)
(9064)
数学(9063)
理论(8977)
数学方法(8887)
业经(7733)
(7604)
(6945)
财政(6843)
(6040)
财务(6027)
财务管理(6014)
农业(5957)
(5950)
(5803)
(5748)
金融(5747)
企业财务(5738)
机构
大学(134895)
学院(130456)
(50478)
经济(49376)
研究(45511)
管理(45161)
理学(38124)
理学院(37613)
管理学(36928)
管理学院(36672)
(33943)
中国(33602)
(28811)
科学(28090)
财经(24889)
(24267)
(22307)
研究所(21514)
(21430)
(19510)
师范(19361)
(19200)
北京(18498)
中心(18460)
财经大学(18272)
(17093)
经济学(16678)
业大(16355)
师范大学(15787)
(15319)
基金
项目(75807)
科学(59210)
研究(56766)
基金(55588)
(48740)
国家(48334)
科学基金(40204)
社会(36269)
社会科(34213)
社会科学(34201)
基金项目(28277)
(27418)
教育(25769)
自然(24382)
(24198)
自然科(23808)
自然科学(23797)
编号(23601)
自然科学基金(23394)
成果(23081)
资助(22924)
重点(17395)
(17302)
(16207)
课题(16091)
国家社会(15474)
(15416)
(15113)
项目编号(15101)
教育部(15033)
期刊
(60765)
经济(60765)
研究(49238)
(27168)
学报(23318)
中国(23237)
科学(19613)
(18099)
大学(17160)
教育(16301)
学学(15924)
管理(15801)
(15464)
(15159)
税务(13731)
财经(13507)
农业(11681)
(11595)
(10378)
金融(10378)
图书(9615)
经济研究(9427)
技术(8497)
问题(8476)
书馆(7644)
图书馆(7644)
业经(7389)
(7295)
(7089)
国际(6975)
共检索到208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孙健夫  
一、公共选择学派与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 公共选择学派是美国一个带有强烈色彩的新自由主义学派,起始于40年代,发展于50—70年代,自80年代起成为经济学界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布坎南。所谓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物品间的分配。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从消费性质来划分,整个社会的产品有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两大类。凡是在消费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对抗性的那类产品和服务,属于公共物品,只能由公共和集体进行消费;其余的产品和服务,则仅供个人消费,具有对抗性和排他性,因此称为私人物品。典型的公共物品包括基础教育和部分高等教育、医疗设施、卫生防疫,甚至可以包括社会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丽群  
本文刻划了自古典学派以来 ,西方投资理论的发展轨道 ,对有代表性的观点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并基于此提出了若干关于中国投资问题的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柳德荣  
美国住房市场的税收调控方式包括对有房户征税、对有房户给予税收补贴、对出租房开发给予税收补贴。税收调控促进了美国住房自有水平的提高,抑制了对住房的过度消费和投机,促进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繁荣了二手房市场的交易活动。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从实际出发搞好物业税的征收工作,通过税收减免,支持中低收入家庭自住房的购买,配合物业税的征收,通过减税进一步促进二手房市场的交易活动,通过税收减免吸引私人投资扩大廉租住房的供给。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志清  
国外税收调控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杨志清税收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还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的调控功能越来越重要,许多国家运用税收作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税收调节办法,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庞锋  
司法审查是宪政民主制度的核心,主要法治发达国家莫不据此对立法与行政进行司法监督。然而强调民主价值的绝对性,致使司法审查长期以来一直饱受争议。但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司法实践,美国最终克服司法权的"反民主"悖论,司法审查制度经由司法实践产生,并成为一项保障人权的制度。司法审查制度的曲折历程表明,服务于人权实现需要的司法独立,以及基于与民主价值相协调的司法谦抑,可以有效消解司法权的"反民主"悖论。我们考察其中有价值的思想成分,对于贯彻依法治国战略,构建合乎中国国情的司法审查制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肖德  
技术创新理论是由约瑟夫·熊彼特首先提出的,他强调创新的应用功能。之后技术创新理论有较大的发展,已形成模仿论、市场结构论。经济增长论、线性序列论、扩散模式论等几种代表性的理论。对于我国来说,值得借鉴的西方学者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动力,创新是技术发明与生产相结合,创新的主体只能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必须处于一定的市场结构中最好是“中等程度的市场竞争”,创新技术可以在企业内、企业间和国际间扩散等。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朱惠丽  
加拿大由于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农业作为基础而又因此,在加拿大税收体系中,农业占有本文系统介绍了加拿大农业税制,并比较中、加农业税制的寻求我国可借鉴之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小洋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研究动态的相对价值比率为表象的企业资本结构最优化问题,是西方现代企业财务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拟以美国为例,对不同时期的美国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作一简单介绍并对可资我国企业借鉴的经验作初步探讨. 一、早期企业资本结构理论 1952年大卫·杜兰特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的正式开端之一.他在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郑志刚  
关于影响一国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问题,近年来理论界逐步形成表面上针锋相对的两种理论:金融发展的结构理论(LaPorta等)和利益团体理论(Rajan和Zingales)。本文在简要介绍上述两种理论的主要结论和相关证据的基础上,指出两种看似冲突的理论中相互协调的一面,并进一步讨论上述两种理论的冲突和协调对中国发展金融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麻勇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相应地在税收工作中应关注纳税人的个性特征,尊重和保护纳税人的个体利益。本文介绍了西方纳税人遵从理论的主要内容并阐明其可借鉴性,提出在我国应建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征纳关系,重视对税收遵从成本的研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廖楚晖  
一 (一)西方公共财政学理论的发展 西方公共财政学观念早在19世纪时梅兹拉(U.Mazzoal)威克塞尔(K.Wicksell)及萨克斯(Sax)等人的文章中就已经提及。1919年林得勒(E.Lindahl)的“自愿交易理论”便以私有经济交易行为法则来分析政府的收支过程,而为公共财政的滥觞,但公共财政的研究热潮直到1954年萨缪尔逊(P.A.Samuelson)提出公共财政模式以后才正式展开,随后许多经济学者纷纷提出不同的见解,而使公共财政理论得以迅速发展。1956年提伯特(C.M.Tiebout)发表《地方支出的纯理论》一文以后,更使公共财政理论的探讨,发展到地方公共财政的发展范畴。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高凌江  
本文在国民收入分配理论框架下,研究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税收在初次分配环节和再分配环节的分配情况,以及不同税收发挥的作用。从整体上,OECD成员国再分配环节的直接税占GDP的比重远远高于初次分配环节间接税占GDP的比重,直接税占总税收的比重也明显高于间接税占总税收的比重,直接税在OECD成员国的税制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OECD成员国税收演变规律为我国进行税制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