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64)
- 2023(7415)
- 2022(6220)
- 2021(5680)
- 2020(4828)
- 2019(10719)
- 2018(10615)
- 2017(20614)
- 2016(11241)
- 2015(12581)
- 2014(12585)
- 2013(12382)
- 2012(11453)
- 2011(10473)
- 2010(10784)
- 2009(10723)
- 2008(10947)
- 2007(10064)
- 2006(9233)
- 2005(8826)
- 学科
- 济(43282)
- 经济(43190)
- 管理(42226)
- 业(36903)
- 企(33788)
- 企业(33788)
- 税(21736)
- 财(20565)
- 税收(20282)
- 收(20112)
- 方法(16624)
- 制(14802)
- 数学(12667)
- 数学方法(12467)
- 中国(11962)
- 务(11928)
- 财务(11900)
- 财务管理(11878)
- 业经(11453)
- 企业财务(11361)
- 农(10625)
- 学(10579)
- 体(10555)
- 理论(10121)
- 体制(9003)
- 银(8641)
- 银行(8634)
- 融(8259)
- 金融(8256)
- 行(8181)
- 机构
- 大学(171725)
- 学院(168415)
- 济(70085)
- 经济(68602)
- 管理(62161)
- 研究(54321)
- 理学(52491)
- 理学院(51931)
- 管理学(51229)
- 管理学院(50894)
- 财(44728)
- 中国(42762)
- 京(35521)
- 财经(32970)
- 科学(30003)
- 经(29574)
- 江(27192)
- 所(26954)
- 财经大学(24222)
- 中心(23622)
- 研究所(23298)
- 经济学(22764)
- 北京(22712)
- 范(21851)
- 师范(21699)
- 州(21187)
- 农(20441)
- 经济学院(20242)
- 业大(19364)
- 院(19304)
- 基金
- 项目(100206)
- 科学(80009)
- 研究(76936)
- 基金(74556)
- 家(63542)
- 国家(63035)
- 科学基金(54652)
- 社会(51238)
- 社会科(48557)
- 社会科学(48545)
- 基金项目(38327)
- 省(37263)
- 教育(35461)
- 自然(32666)
- 自然科(31899)
- 自然科学(31891)
- 划(31483)
- 自然科学基金(31362)
- 编号(31132)
- 资助(29974)
- 成果(28286)
- 制(25958)
- 部(23368)
- 重点(22644)
- 性(21910)
- 国家社会(21836)
- 课题(21569)
- 教育部(20923)
- 创(20886)
- 人文(20195)
共检索到270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邓伟
税收法律关系债务说凸显了税收确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税收确定定性为一项权利有比较充分的理由。税收确定权主体包括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其效力包括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该权利配置存在四种模式。税收确定权在外延上与现有制度和理论也是自洽的。据此,对我国《税收征管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进行分析,发现《草案》仅将税收确定权视为税务机关的权利,且税收确认并非法定程序,如此将导致纳税申报与税收确认关系不清,并可能造成纳税人缴税的依据逻辑混乱。为此,需要根据税收确定权的基础理论,对《草案》部分条文进行修改,以实现法律内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邓伟
"税收法律关系债务说"凸显了税收确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税收确定定性为一项权利有比较充分的理由。税收确定权主体包括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其效力包括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该权利配置存在四种模式。税收确定权在外延上与现有制度和理论也是自洽的。据此,对我国《税收征管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进行分析,发现《草案》仅将税收确定权视为税务机关的权利,且税收确认并非法定程序,如此将导致纳税申报与税收确认关系不清,并可能造成纳税人缴税的依据逻辑混乱。为此,需要根据税收确定权的基础理论,对《草案》部分条文进行修改,以实现法律内部自洽和征纳双方权利的平衡。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计金标
生态税收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财政理论界和环境经济学界的关注。作者在对生态税收概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态税收的理论基础问题,即为什么可以通过征税实现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问题。并在传统的外部性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可持续发展概念,对外部性问题进行了重新认识,从而扩展了对生态税收的研究思路。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滕祥志
以纳税服务面貌出现的税收事先裁定,其本质是在税法适用与解释中发现并填补税法规则漏洞,并对未来预期交易做出税收构成要件认定。该制度在中国确立,必须基于两个理论基础:一是税法行政解释权不得放弃也不得独享,在税收法治的语境之下,服从税法解释权共享原理;二是为预防税法解释权泛滥专断,事先裁定制度必须与开放税收司法同步推进,并内设税务机关总法律顾问制度,以管控税法行政解释质效,使税收法治名至实归。
关键词:
事先裁定 税法评价 国家治理 税收司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高萍
本文对推进我国环境税收制度建设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环境税收制度的理论基础、税收政策的设计框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以下思路:应选择多维度的复合理论基础;税收政策设计中应平衡约束性环境税收手段和激励性手段的关系;环境税的征收应坚持中性原则。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安福仁
物权法的实施,为国家对使用国有资源的用益物权人课税,提供了法律基础。本文以国家课税的三个基础为逻辑起点,根据国有资源有偿使用原则和所有权与用益物权可分离的法理,阐述了我国对国有资源用益物权人课税的理论根据,并对我国准备开征的物业税的性质与功能定位,以及如何建立物业税的双重构架模式,笔者提出了基本观点和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建军 冯黎明 尧艳
完善现代税收制度是"十四五"及未来更长一段时期我国税制建设的主题。现代税收制度是民主税收、法治税收,追求税收公平,注重税收效率,强调征管高效,服务于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提高。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应充分发挥税收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优化税制结构,提高直接税比重;健全直接税制度,发挥直接税再分配和经济调节作用;完善商品税制度,引导资源配置和经济行为;健全税权划分,促进平衡稳定发展;深化征管改革,推动税收征管现代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国强
矿产资源税不是税,也不是资源租金,而是资源补偿金。矿产资源税的职能不应包括矿产资源实物补偿与环境保护,而应包括矿产资源价值补偿与有效开采。矿产资源税的税基不应是单纯的矿产品数量、矿产品价值或矿产品数量与价值的混合形式,而应是反映矿产品价值变化与矿产资源开采率变化的计税销售收入。矿产资源税的税率不应实行单一税率,而应对不同矿种、同一矿种的不同矿区与同一矿区的不同开采阶段实行不同的税率,矿产资源税的税率水平不应过低,而应与矿产资源的价值相适应。
关键词:
资源税 资源补偿费 资源税费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树凯
保险委付是指保险事故的发生致使保险标的处于推定全损状态时,被保险人明确表示将保险标的的全部权利转移给保险人,而请求保险人赔偿全部保险金的行为。海上保险委付应海上风险的特殊性及海上保险的特殊需要,为谋求实际便利而生,是海上保险关系制度化的产物。海上保险委付制度根植于保险学基础与民法学基础中,究其保险学基础,在于保险损失补偿原则;究其民法学基础,在于意思自治及其限制。纵观世界保险业发展史,海上保险委付自问世以来即以其保障被保险人利益、发挥物的效用、促进海上保险业发展三大卓越品格与价值,对各国海上保险业和保险立法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关键词:
海上保险委付 理论基础 制度价值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燕
由职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与决策是当代各国公司法普遍关注的问题。认真研究职工参与公司决策制度的理论基础 ,不仅关系到这一制度的合法性及其实施效果 ,对于建构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保障劳动者权益、完善经济民主、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维护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认为 ,职工参与公司决策制度根植于人力资本所有权理论、经济民主理论和公司社会责任理论 ,并围绕三大理论的形成与职工参与公司决策制度的确立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一些理论分析与阐发。
关键词:
职工参与 公司决策 理论基础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兴 刘燕礼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杨家兴
本文集中探讨在线教学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制度规划问题,首先对影响在线教学的几种主要教学理论基础作出说明,然后从六个方面分析在线教学制度的规划问题。
关键词:
在线教学 理论基础 制度规划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褚仁凤
本文认为,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导致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存在,使得公司治理成为必要。理论上公司治理是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要有对应的企业制度安排;实践中公司治理是指董事会等结构安排,包括独立董事、内部审计的任命、授权,以及恰当的股权结构安排等。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余冬生 朱庆
税收债权破产优先权的存废问题迄今聚讼纷纭,并已形成肯定说、否定说与折中说等三种观点。现阶段,限缩税收债权破产优先权具备利益均衡原则与课税特区理论的有力支撑。普通债权的破产清偿率极低,加之破产税收债权在国家财政总收入中占比较低,使得税收债权限缩既具备充分的现实基础,同时也契合国家让利于民的政策需求。此外,税收债权破产优先权渐趋衰弱的域外立法实践也为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比较法经验。在限缩的具体路径设计上,应当坚持在破产法公平受偿理念的指导下,采取“期间+数额”的双重限定模式,并明定仅税款本金具有破产优先权,以最大限度地消解税收优先权对普通债权人的影响。
关键词:
税收债权 破产优先权 利益均衡 课税特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