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144)
- 2022(1009)
- 2019(1857)
- 2018(1895)
- 2017(3318)
- 2016(1937)
- 2015(2130)
- 2014(2097)
- 2013(2049)
- 2012(2006)
- 2011(2015)
- 2010(2170)
- 2009(2198)
- 2008(2313)
- 2007(2448)
- 2006(2251)
- 2005(2005)
- 2004(1966)
- 2003(2147)
- 2002(2162)
- 学科
- 济(8272)
- 经济(8263)
- 管理(5426)
- 业(4878)
- 企(4714)
- 企业(4714)
- 学(4444)
- 理论(3217)
- 教育(3206)
- 中国(2705)
- 方法(2407)
- 制(2358)
- 财(2309)
- 和(2114)
- 业经(1977)
- 体(1773)
- 农(1641)
- 策(1564)
- 融(1502)
- 金融(1499)
- 经济学(1475)
- 思想(1439)
- 体制(1434)
- 银(1388)
- 政治(1386)
- 法(1385)
- 银行(1384)
- 务(1363)
- 财务(1355)
- 财务管理(1349)
- 机构
- 大学(37484)
- 学院(34928)
- 研究(12528)
- 济(11965)
- 经济(11672)
- 中国(8966)
- 管理(8777)
- 科学(8378)
- 京(8061)
- 财(7321)
- 范(7304)
- 师范(7263)
- 所(7056)
- 理学(6830)
- 理学院(6689)
- 管理学(6470)
- 管理学院(6395)
- 研究所(6280)
- 江(6108)
- 师范大学(5876)
- 财经(5703)
- 北京(5318)
- 州(5200)
- 经(5014)
- 教育(4905)
- 农(4891)
- 中心(4660)
- 系(4539)
- 经济学(4311)
- 财经大学(4050)
共检索到59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美衍
任何抽象地将科斯主义纳入新自由主义范畴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科斯主义是一种客观主义的效率至上主义,是一种能够使社会公共权力控制者的偏好或利益得到充分反映、保护和满足的意识形态。由于公共权力控制者的偏好或利益是由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或集团的偏好或利益决定的。所以,它不是一种刚性的意识形态。它在某一社会中究竟实际是为哪个阶层或集团的偏好或利益服务的意识形态,由该社会公共权力控制者的性质决定的。
关键词:
科斯主义 意识形态性质 新自由主义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维昭
"红学"有学术与意识形态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虽互有关联,但有各自的特点。意识形态阐释是《红楼梦》意义呈现的基本方式,但它必须以尊重《红楼梦》的整体性结构为前提,否则就会走向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化包括政治意识形态、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娱乐主义意识形态、乡愿意识形态等。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化 意义呈现 工具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丁堡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二重化的存在方式。从认识来源角度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不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形态的反映,是第二位的东西。但是,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形态的建设过程来看,意识形态又具有能动作用,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可少的重要"生产要素"。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坚强意志。认真学习和领会《资本论》中的哲学方法和科学社会主义命题,运用《资本论》中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需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中国高等学校要真正做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要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羚
制度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变迁理论对于我们认识意识形态及其变革提供了一个借鉴 ,意识形态的变化与创新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制度因素。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不仅仅是一个正式约束 (法律 )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 ,也是一个非正式约束的建立过程 ,即意识形态不断完善的过程。“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 ,是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因此 ,从意识形态角度看 ,“三个代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改革性、民主性、现实性。
关键词:
制度主义 意识形态 与时俱进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陈凤
自1963年成立以来,也门社会党的意识形态经历了由初期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纳赛尔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杂糅,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再到主张民族主义和伊斯兰主义,最后转向社会民主主义。也门社会党意识形态演变的主要动因包括党内斗争、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国际力量的干预等。目前,也门社会党意识形态面临理论缺陷、吸引力降低、实用主义导向等挑战和威胁。未来,也门社会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将自己的意识形态融入到也门伊斯兰社会中并进行理论创新,以赢得民众的支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雪冬
在“意识形态”作为一个概念被法国哲学家德·特拉西(de Tracy)在19世纪初创造出来不久,它就成了一个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甚至颇有贬义的名词,常常成为政治攻讦的工具和目标。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与意识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意识形态在历次国家兴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政治经济变动史实际上也是各种意识形态相互竞争、破产、重构、更新的历史。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以及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希望给意识形态一个合理界定,为认识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提供一个新视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鸥 赵长林
科学教科书的话语结构其实隐喻着“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一意识形态的问题,只是科学教科书的意识形态功能相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讲,更加隐蔽。科学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事业,其教科书的编制与话语选择必然反映着它所处的社会和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传统科学教科书中宣扬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实证主义的、归纳主义的、机械还原论的意识,这不利于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
科学教科书 语境 意识形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红梅
恩格斯晚年在批判资产阶级批评家和党内"青年派"思想家对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关系的歪曲和攻击的同时,充分论证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政治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恩格斯晚年的意识形态理论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它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中应当注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有效互动、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与社会政策的协调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胜清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它的科学性表现为社会历史发展理论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真理性耦合。不存在单纯作为社会分析理论或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敬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多变的特点和趋势,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才能凝聚和统一广大高校师生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校 意识形态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晓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因此在新时代背景条件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也要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面临新意识形态的问题时,也要积极开展新的意识形态教育。以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三个过程:从目标到实践,再由实践到检验。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意识形态 开展方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健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标志性著作。它酝酿于1845年春,成书于1846年5月。当时,工人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各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对工人运动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其中"真正的社会主义"和施蒂纳的无政府主义对德国工人运动的危害更为严重。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必须"共同阐明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①34,于是这部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就应运而生。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思玉
经济的全球发展带来文化的全球发展,文化和教育逐步开放导致我国社会中多元文化共存、复杂思潮泛起,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思变的内部环境。高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环境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的能动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前实际紧密结合,从而促进大学生和青年教师自觉形成、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求索
[作者]
孟献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在内容体系、话语体系、功能定位等多方面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和"转型"。而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发生一系列变化转型的同时,始终坚守了一些不变的基本遵循。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变"与"不变"的辩证规律,对增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力、凝聚力、竞争力和引领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变迁 基本遵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