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90)
- 2023(9919)
- 2022(7636)
- 2021(7405)
- 2020(5850)
- 2019(12922)
- 2018(13374)
- 2017(23463)
- 2016(14015)
- 2015(15946)
- 2014(16281)
- 2013(15054)
- 2012(13983)
- 2011(12801)
- 2010(13437)
- 2009(12513)
- 2008(12593)
- 2007(12107)
- 2006(11267)
- 2005(10496)
- 学科
- 济(51593)
- 经济(51531)
- 农(45273)
- 业(42309)
- 管理(30367)
- 农业(30086)
- 中国(22997)
- 企(22019)
- 企业(22019)
- 教育(20792)
- 业经(18107)
- 方法(14575)
- 学(13469)
- 发(13466)
- 理论(12452)
- 制(12349)
- 发展(11915)
- 展(11791)
- 地方(11762)
- 数学(11461)
- 数学方法(11220)
- 财(10707)
- 技术(10612)
- 农业经济(10200)
- 策(9922)
- 体(9785)
- 村(9068)
- 农村(9057)
- 银(8818)
- 银行(8804)
- 机构
- 大学(199992)
- 学院(199630)
- 济(73768)
- 研究(73327)
- 经济(71918)
- 管理(67122)
- 理学(56937)
- 理学院(56204)
- 管理学(54871)
- 管理学院(54501)
- 中国(52327)
- 农(52265)
- 科学(45136)
- 京(44631)
- 农业(39683)
- 所(37998)
- 范(37494)
- 师范(37265)
- 业大(34619)
- 研究所(34142)
- 江(34106)
- 中心(33251)
- 教育(33121)
- 财(33030)
- 师范大学(29810)
- 北京(28656)
- 州(26762)
- 财经(25201)
- 技术(25181)
- 院(24617)
- 基金
- 项目(122279)
- 研究(99076)
- 科学(97072)
- 基金(83478)
- 家(71848)
- 国家(70917)
- 社会(60214)
- 科学基金(59444)
- 社会科(56145)
- 社会科学(56130)
- 教育(51032)
- 省(50944)
- 编号(44883)
- 基金项目(43218)
- 划(42880)
- 成果(39463)
- 自然(34679)
- 自然科(33878)
- 自然科学(33869)
- 自然科学基金(33237)
- 课题(33186)
- 资助(32125)
- 农(29969)
- 发(29185)
- 重点(28416)
- 部(28147)
- 年(27871)
- 性(26175)
- 创(25780)
- 规划(25048)
共检索到328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新祝
论科技教育在农民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中央党校研究生部王新祝所谓农民现代化,是指农民从一个落后的乡土社会进入发达的文明社会所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传统农民自我扬弃和超越的过程,绝大多数农民将逐步离开农业,剩余的则变为现代农民。农民现代化,作为一种人的现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卫国
中国的小农经济问题由来已久 ,有基本国情的原因 ,也有制度和经营方式等原因。对中国小农经济的现代化改造 ,一方面需要科技力量作为强大的动力 ,同样也离不开人文力量的强大的推动力。中国加入WTO ,本质上是入“市” ,这是一个机遇和挑战交替发展的过程。不难看出 ,在世界性大市场中 ,文化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因此 ,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进行文化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的文化创新模式对改造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具有拓展性的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成明 张棉好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将农民市民化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时代地位。农民市民化不仅包括农民自身内在素质的市民化,还包括与农民内在素质协同发展的外在条件的市民化,而农民内在素质的市民化是农民市民化的核心和关键。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农民内在素质和外在条件市民化的具体内容,从而探究当下我国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农民内在素质的市民化现状。基于职业教育功能的现代转型,分析了职业教育在农民市民化内生动力塑造过程中的效能。
关键词:
农民市民化 内生动力 职业教育功能 效能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晓瑞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失地农民逐步增加,面临着再就业的挑战,职业教育培训成为失地农民适应新环境的重要途径,而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还存在失地农民培训意识不足、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主体单一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从强化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强化企业参与责任感等方面着手,进一步优化失地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
关键词:
失地农民 职业教育 培训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郭少华
中国农民现代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主要包含三个历史时期,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民现代化的启蒙时期,改革开放前农民现代化的曲折发展时期和改革开放后农民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时期。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农民现代化是逐步觉醒和提升的过程。只有不断提升农民的现代化水平,才能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其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作用。
关键词:
农民 现代化 历史演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靳相木 薛兴利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兴起和发展,实质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过程中农业产业组织发生的深刻变革。基于这一认识前提,本文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引入我国农业产业组织分析,揭示了现阶段农业产业组织的不适应性,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制度涵义、目标、起点及核心内容等问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常进雄
农民市民化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城市化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在我国,非正规就业是实现农民市民化的主要途径。文章分析了非正规就业成为农民市民化主要途径的原因,探讨了非正规就业在促进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非正规就业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
关键词:
中国 非正规就业 市民 农民市民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华平 金丽馥 田刚
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体与保障。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青年转移到非农产业领域就业而粮食消费量却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农民兼业化、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分析基于家庭农场的组织创新,破解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成困境并促进农民职业化的发展进程,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职业农民是农业内部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并非自发的演进过程,只有加快政府的制度创新,才能实现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稳态化。本文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民职业化培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评述,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有所借鉴。
关键词:
农民职业化 农业现代化 家庭农场 评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邢丽荣 邹松岐 于茂荣 蔡文霞
随着现代化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如大规模作业的现代机械的引进,生物化学农药、肥料和转基因等,农业现代化离农民的距离越来越近,其给农民带来的影响业是巨大的。农业现代化对农民都有哪些影响?本文重点研究的是农业现代化与农民之间的冲突,如农业规模机械化与农民土地细碎化以及农民的自我保险;农业现代管组织化与农民松散的纪律和时间观念;农业新技术和手段的采用与农民的经验思维方式等等都存在着冲突。正视这些冲突,恰当解决这些冲突将会使农业现代化顺利、加速进行。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现代农业 农民 机械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峰
农民现代化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其不仅仅包括物质诉求层面的现代化,还包括其他非物质诉求层面的现代化。当今中国已基本具备了农民现代化的物质条件,但仍存在各种明显的价值局限,如生活方式奢俗化、迷信扩大化、身份迷失化和货币拜物教等。要实现中国农民的全面现代化,必须关注他们的身份认同与精神皈依、政治参与、文化审美等非物质诉求,并从政府、社会、农民群体或个体等层面实施有针对性的策略,以从外部制度政策、社会环境和内部主观意念等层面促进这个全面过程的实现。
关键词:
农民现代化 非物质诉求 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广其
科学合理的农业技术进步机制应符合商品经济原则,能正确选择适合本国资源特点的技术进步。我国农业技术进步机制是农户在利益支配下能动的技术选择和政府对技术选择实现的推动两者的有机结合,土地产权关系的明晰、农村要素市场的完善、正确的农业技术进步战略是农业技术进步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农业技术进步,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司伟
本文尝试运用经济转型过程中农业部门发展的一般规律,解释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逻辑关系。研究认为,中国结构转型过程中,农业部门劳动力占总体劳动力份额下降的速度远远滞后于农业部门创造的GDP占GDP总量的份额下降的速度,劳动力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在城乡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基于此,中国需要在持续推进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农业发展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如何提高农业部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农民财产性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农业融入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司伟
本文尝试运用经济转型过程中农业部门发展的一般规律,解释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逻辑关系。研究认为,中国结构转型过程中,农业部门劳动力占总体劳动力份额下降的速度远远滞后于农业部门创造的GDP占GDP总量的份额下降的速度,劳动力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在城乡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基于此,中国需要在持续推进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农业发展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如何提高农业部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农民财产性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农业融入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秦晖
已故美国农民学家丹尼尔·托尼曾说:即使在当代发达工业化国家,“农民与农民的子孙”仍构成人口的多数。而在中国,他们几乎就是人口的全部。我们常以“世界耕地的7%养活了世界人口的21%”为自豪,却很少提及它的另一面——以世界上40%的农民仅仅“养活”着世界上7%的“非农民”! 谈到中国的“国情”,中外皆首推以“人多”。连小学生都知道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强。然而很少人注意到中国的9亿农民占到了全球23亿农民的近2/5!当然,这个数据因中外“农民”定义的不同而并不准确,而更准确的数字或许会更令人触目:如果说作为一种职业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