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75)
2023(2560)
2022(2004)
2021(2160)
2020(1620)
2019(3923)
2018(4017)
2017(5446)
2016(4330)
2015(4982)
2014(5278)
2013(4409)
2012(4263)
2011(4161)
2010(4641)
2009(4119)
2008(4062)
2007(3944)
2006(3729)
2005(3643)
作者
(10084)
(8319)
(8075)
(8015)
(5280)
(3982)
(3850)
(3465)
(3178)
(3119)
(2897)
(2786)
(2782)
(2779)
(2696)
(2595)
(2583)
(2491)
(2474)
(2463)
(2437)
(2149)
(2081)
(1982)
(1981)
(1947)
(1926)
(1787)
(1742)
(1714)
学科
教育(18976)
中国(10371)
(7513)
经济(7504)
理论(7459)
管理(6337)
教学(5873)
(5759)
(4310)
研究(3758)
(3724)
企业(3724)
(3718)
发展(3506)
(3481)
思想(3429)
(3383)
高等(3261)
政治(3235)
改革(3225)
思想政治(3008)
政治教育(3008)
治教(3008)
德育(2986)
学校(2863)
教育改革(2801)
学法(2697)
教学法(2697)
技术(2643)
(2515)
机构
大学(61953)
学院(55071)
教育(26867)
研究(23405)
(20522)
师范(20494)
师范大学(17099)
(15469)
科学(13684)
(12596)
经济(11982)
管理(11883)
(11816)
北京(11030)
职业(10981)
中国(10926)
(10898)
研究所(10591)
教育学(10514)
技术(10011)
理学(9162)
理学院(8889)
中心(8710)
(8568)
管理学(8557)
管理学院(8408)
(8352)
(7884)
教育学院(7750)
职业技术(7479)
基金
研究(29213)
项目(26974)
教育(22750)
科学(22641)
成果(16736)
编号(15317)
社会(15220)
基金(15065)
课题(14431)
社会科(14018)
社会科学(14014)
(12765)
(12333)
(11758)
(11686)
国家(11455)
规划(10082)
(9280)
项目编号(9222)
研究成果(9097)
科学基金(8747)
(8636)
年度(8271)
(8174)
(8169)
(8136)
阶段(8120)
(8004)
重点(7818)
教育部(7724)
期刊
教育(46582)
研究(31655)
中国(23043)
(17947)
经济(17947)
职业(10782)
技术(8861)
学报(7741)
(7389)
大学(7188)
技术教育(6970)
职业技术(6970)
职业技术教育(6970)
科学(6541)
(5640)
论坛(5640)
高等(5497)
图书(5069)
成人(4929)
成人教育(4929)
高等教育(4872)
学学(4652)
财经(4633)
管理(4359)
(4227)
(4095)
(4083)
书馆(3845)
图书馆(3845)
发展(3792)
共检索到103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琴  庞丽娟  
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定义和内涵两个角度对科学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科学既是一种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结果。科学活动的过程和科学活动的结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作为探究与思维的科学、作为态度与精神的科学、作为知识与能力的科学是科学内涵的三个重要体现。在对科学本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过程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儒德  倪男奇  
培养学生适当的科学本质观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个人科学本质观是个体对科学知识发展所持有的信念和假设。它是一个观念系统,涉及对科学知识、科学研究与科学事业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学生的科学本质观是在日常生活经验、社会文化、科学课程和课本以及教师的教学影响下形成的。揭示学生科学本质观的结构和成因有助于预防并转变学生错误的、不充分的科学本质观。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克文  
科学的本质阐明了科学的基本特征 ,认识科学的本质对于我们在科学教育中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科学观 ,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 ,进而确立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目的、内容以及教育教学方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科学的本质 ,并对科学的本质在科学教育中的价值进行了论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赵甲明  
论寓德育于科学教育赵甲明“科学教育是真善美的统一”(卢嘉锡语)。但在教育实践中,由于人们往往把科学教育仅作为一种求真的活动,一种获取知识的活动,因此在重视科学的知识教育价值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科学内在蕴涵的善与美,忽视了科学教育的德育功能。而不能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陈丽华  
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内涵之一,是实现提高科学素养的科学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现代科学本质观对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和科学事业进行了新的诠释。根据现代科学本质观,发展科学本质观下的科学教学理念,构建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形成融入科学本质的科学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科学本质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丁邦平  罗星凯  
科学教育学是国际上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历次科学教育改革中诞生与发展的、具有交叉性质的一门教育科学。科学教育改革与科学教育研究密不可分。科学教育改革需要科学教育研究的支撑;反过来,科学教育研究则需要科学教育改革的推动。我国当前和今后的科学教育改革亟须科学教育研究的学术支撑,尽快形成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建制,把科学教育学增列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在大学建立更多的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全国性的科学教育学会,创办科学教育研究期刊。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陈丽华  
科学的全部发展与文化息息相关,科学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文化过程。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对科学本质内涵的理解带有明显的文化趋向,这种趋向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科学的文化价值的探讨。我国的科学教育,由于过于重视传授科学知识而遮蔽了科学的文化形态,不利于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发展。因此,剖析科学本质观的文化趋向及对我国科学教育带来的启示,为我国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健智  
科学本质上是一种大科学,它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活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大科学观决定了科学教育应从分科走向综合。科学教育的综合不仅是自然学科内部、自然学科之间的综合,还应包括与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综合,实际的综合程度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曲铁华  李娟  
科学观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科学教育的发展。中国近代对科学的认识是一种不太成熟的、较为片面的、功利的科学观,进而发展为宣扬科学万能的唯科学主义。在这些科学观的影响下,学校中的科学教育只注重科学知识的灌输,服务于考试的指挥,缺少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教育的实效性无法得到保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尧  
教育评价只要做到理性和实事求是就具有科学性 ,并且可以科学化。文章回答了关于教育评价科学化的三个困惑 ,指出教育评价的科学化在本质上是对教育主体及其活动和实践的科学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谢维和  
科学的普及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也是实现科学的社会和经济功能的重要途径。可以认为,科学的普及也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和措施。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个词汇在教育科学的各种文献和语言中出现的频率是不高的。尽管我们不能简单地由此认为教育科学的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素清  
论大科学与大教育的特征四川联合大学王素清经济、科学、技术、教育是整个社会有机体中很重要的构成因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推动社会发展。从20世纪开始,尤其是在最近几十年以来,自然科学和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更加深刻和广泛地影响到经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永潮  
教育评价是引导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帮助社会充分利用教育成果和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目前 ,在对教育评价科学性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科学作为真理具有相对性 ,用忽视条件的思维定势去评价教育的科学性 ,往往难以找到正确的答案。提高教育评价科学性必须认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正确认识教育评价科学性问题。 2 .努力解决价值主体错位问题。 3.以国民需要为核心构建教育评价标准体系——教育目标体系。 4 .建立社会教育评价机构。 5 .加强教育评价方法研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开城  李向荣  张晓英  
任何研究都包括结论、证据、结论与证据之间的逻辑链条以及研究情境这四个要素。一项满足科学性要求的研究必然是一种结论具有可证伪性、证据是可以重复获得的经验事实、证据与结论之间的逻辑链条清晰且无矛盾和研究情境可以再现的研究。教育理论由教育思想、教育学基础学科理论和教育学理论构成。教育学理论是教育理论的核心成分,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主要集中体现在教育学研究的科学性上。教育学要提供对教育在"目的-手段-结果"框架下的整体理解,就必须将教育系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只有如此,教育学研究的科学性才是可能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郅庭瑾  
科学的巨大成功引发了科学主义的哲学思潮,科学主义是对科学盲目崇拜和信仰的一种狭隘的科学观。受这种思潮的影响,教育研究领域也出现了科学主义的倾向,其中体现在方法论上,表现为刻意追求数学化,一味强调自然科学方法的移植,片面注重系统科学方法的运用等。本文简要叙述了教育研究中的科学主义产生、发展演变的历程,并分析了对教育研究所产生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