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64)
2023(7215)
2022(5974)
2021(5306)
2020(4117)
2019(9323)
2018(9107)
2017(16551)
2016(9074)
2015(10134)
2014(10133)
2013(10073)
2012(10024)
2011(9468)
2010(9938)
2009(9230)
2008(9169)
2007(8522)
2006(8074)
2005(7720)
作者
(28681)
(23746)
(23661)
(22456)
(15183)
(11443)
(10619)
(9219)
(9209)
(8704)
(8343)
(7957)
(7951)
(7764)
(7550)
(7348)
(6957)
(6830)
(6820)
(6643)
(6271)
(5994)
(5713)
(5574)
(5452)
(5383)
(5327)
(5299)
(4863)
(4660)
学科
(47050)
经济(47011)
管理(24865)
(21837)
地方(17854)
中国(17382)
(15424)
企业(15424)
(14118)
业经(11907)
环境(11770)
(11552)
(10342)
方法(10174)
地方经济(10085)
农业(10020)
(9754)
金融(9753)
(9320)
银行(9309)
(9191)
(8179)
(7985)
数学(7507)
发展(7485)
(7441)
数学方法(7428)
理论(7414)
(7162)
贸易(7150)
机构
学院(139920)
大学(138190)
(57284)
研究(56728)
经济(55963)
管理(46347)
中国(43172)
理学(37400)
理学院(36816)
管理学(36195)
管理学院(35923)
科学(35430)
(32111)
(29961)
(27129)
研究所(26828)
中心(24588)
(23988)
(23848)
(23773)
师范(23596)
北京(21548)
(20205)
财经(20163)
(19757)
师范大学(18908)
业大(18632)
(18272)
农业(18052)
(17999)
基金
项目(83080)
科学(65254)
研究(64759)
基金(56847)
(49405)
国家(48883)
社会(40724)
科学基金(40708)
社会科(38486)
社会科学(38478)
(34174)
基金项目(29469)
(28612)
教育(28538)
编号(26686)
(25147)
自然(23445)
成果(23084)
自然科(22722)
自然科学(22719)
资助(22455)
自然科学基金(22272)
发展(20590)
课题(20277)
(20214)
重点(19654)
(17366)
(16988)
国家社会(16525)
(16413)
期刊
(79977)
经济(79977)
研究(50973)
中国(36074)
(24005)
教育(22764)
学报(22175)
科学(21160)
(19917)
管理(19122)
(17077)
金融(17077)
大学(16732)
农业(16510)
学学(15309)
业经(14312)
经济研究(12121)
技术(12061)
财经(11184)
问题(10382)
(9746)
(8596)
图书(8538)
资源(8131)
(7507)
论坛(7507)
(7413)
科技(7251)
世界(7235)
(7156)
共检索到240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海霞  
面对发展中遇到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胡锦涛在自觉传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其中包含的"以人为本"的发展,"五个统筹"的根本方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都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蕴和生态维度。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完善和拓展,又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实践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齐芳  
党的十八大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描绘了美好、光明的前景,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我们《企业经济》编辑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理论自信,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十八大报告在经济发展方面所提出的部分创新性观点进行解读与探讨,现将研究成果予以刊登,以期进一步推动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与宣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远彬  史苑芗  闵光地  左玉辉  
生态产业建设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入手,论述了生态产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等角度出发,探索了生态产业建设的有效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玉宽  
文章从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核心、基本要求与根本方法四个方面,解读科学发展观中蕴藏的生态哲学思想,并得出科学发展观与生态哲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发展方式和基本价值取向等问题上具有高度一致性的结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世明  邢秀凤  
在地球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21世纪,生态经济学这门后起学科备受青睐。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将它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建设生态经济,二者在产生背景、内涵、理论基础和生产实践上是内在统一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刚  
科学发展观教育理论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全面和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理论。科学发展观教育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必然要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总体要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科学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季开胜  
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和重要建设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综合措施,走生态与经济相互协调的文明发展道路。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福寿  
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的产生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类似的社会历史背景,二者面临相似的社会历史问题,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其理论来源。生态社会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提供了认识问题的新视角;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应当协同发展,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提供了参考;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强调要发展基层民主,培育公民社会,实现国家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政治,践行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世界背景的参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武瀛  杨松茂  杨太康  
科学发展观下的生态伦理观是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意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发展的协调性;以人为本为目的的人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和以统筹兼顾为方针的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的高度统一。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董玉来  
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方针,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校必须树立以师生为本的理念,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管理模式,实行民主管理;充分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特点,协调各种关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高校科学管理;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促进高校依法管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霞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加强生态道德建设;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和法律体系;转变消费观念,建立可持续的生活消费方式。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明彦  
建立在对消费主义消费观进行反思基础上的生态消费,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它把人类的消费纳入生态系统之中,使之与生态系统协调统一,是人类消费模式的重大变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举措。实现生态消费,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业、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和培育生态消费理念、。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何爱平  
人类对消费的过度追求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掠夺,使生态环境恶化,灾害加剧。生态消费是一种绿色化、生态化的消费模式,推进生态消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应树立消费新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新经济体系,进行制度创新,加强舆论宣传和环境教育,提倡符合生态消费模式的新型消费行为,大力推进生态消费模式的建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杨帆  朱晓东  
科学发展观为西部开发战略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动力,重新审视发展战略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适时实施生态型追赶战略是非常必要的。论文基于科学发展观探讨了西部开发生态型追赶战略的依据和目标体系,在对区域内部的发展条件和区域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后,充分依靠和挖掘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提出了基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西部地区“三步走”新追赶战略构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