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92)
- 2023(5094)
- 2022(4344)
- 2021(4100)
- 2020(3475)
- 2019(7591)
- 2018(7464)
- 2017(14683)
- 2016(8097)
- 2015(8838)
- 2014(8898)
- 2013(8711)
- 2012(8195)
- 2011(7419)
- 2010(7560)
- 2009(6991)
- 2008(7321)
- 2007(7101)
- 2006(6184)
- 2005(5480)
- 学科
- 济(32040)
- 经济(31891)
- 管理(24363)
- 业(24237)
- 企(22013)
- 企业(22013)
- 方法(15233)
- 财(10986)
- 数学(10767)
- 数学方法(10643)
- 中国(10158)
- 理论(9552)
- 学(9003)
- 业经(8586)
- 农(8341)
- 制(7648)
- 务(7520)
- 财务(7507)
- 财务管理(7493)
- 和(7403)
- 企业财务(7292)
- 融(6385)
- 金融(6382)
- 银(6292)
- 银行(6286)
- 行(5991)
- 教育(5679)
- 农业(5220)
- 体(5085)
- 策(5005)
- 机构
- 大学(121268)
- 学院(119411)
- 济(46096)
- 经济(45095)
- 管理(42452)
- 研究(39938)
- 理学(36117)
- 理学院(35662)
- 管理学(34994)
- 管理学院(34756)
- 中国(29691)
- 财(25571)
- 京(24898)
- 科学(24513)
- 所(20543)
- 财经(20219)
- 农(18640)
- 研究所(18545)
- 江(18290)
- 经(18234)
- 中心(17672)
- 范(17442)
- 师范(17291)
- 业大(16058)
- 北京(15500)
- 财经大学(15057)
- 经济学(14958)
- 州(14933)
- 农业(14449)
- 师范大学(13799)
- 基金
- 项目(76021)
- 科学(60242)
- 研究(56239)
- 基金(55769)
- 家(48443)
- 国家(47982)
- 科学基金(41046)
- 社会(38213)
- 社会科(35036)
- 社会科学(35018)
- 省(29417)
- 基金项目(29003)
- 教育(26934)
- 自然(25312)
- 划(24986)
- 自然科(24749)
- 自然科学(24742)
- 自然科学基金(24343)
- 资助(22521)
- 编号(22411)
- 成果(20274)
- 部(17341)
- 重点(17285)
- 性(16701)
- 课题(15987)
- 国家社会(15644)
- 创(15629)
- 教育部(15245)
- 发(15101)
- 人文(14619)
共检索到181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垚
社会资本概念最早由布迪厄(Bourdieu,P)正式提出,经过普特南(Putnam,R.)等人的努力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据新一代发展经济学家所下的定义, 社会资本是指"社会内在的社会和文化黏合性,制约人际关系的价值标准和人们所处的制度环境。当社会相互交往产生外部效应和促进为获取市场之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江志荣
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党的生命所在、力量的源泉,是新时期对每个党员提出的时代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以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来引领社会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先进性 执政能力 构建和谐社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宗博 毛俊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当中发展和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基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任何社会变革都具有深刻的经济背景。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起码要求和应有之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以社会生产关系为核心和基础的经济关系和谐,无疑是社会关系和谐的最关键环节。促进经济关系和谐,因此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目前的经济关系还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从经济建
关键词:
经济关系 和谐 和谐社会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保险业的和谐发展,当前我国保险业在业务总量、产品开发、服务水平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等各方面虽有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不少深层的难点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影响和制约着保险业的和谐发展。保险业只有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自愿保险与强制保险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科学管理与做大做强的关系,才能营造和谐保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和谐保险 和谐社会 内涵特征 制约因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朝明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政府在市场中表现出更加严重的“错位”与“缺位”的痼疾,说明前一阶段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政府转型亟需提上改革的议程,这是事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政府转型的取向是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与之相应的是打破社会政策改革的滞后性,这应当成为“十一五”规划乃至更长时期政府改革的中心和重点之一。
关键词:
政府转型 和谐社会 社会政策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义遒
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均衡发展,这三个领域内不同分工、类型、层次的部门之间的均衡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保证。教育是为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服务的,教育的得失成败关系到上述均衡和协调发展是否能顺利实现。社会各领域、各部门对人才的要求是不同的;而每个部门的不同岗位又要求有各种不同类型、层次的人才,教育必须是多样化的。这种多样化既表现在类型、专业上的不同,也表现在层次、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方法等方面的区别。当前,高等学校办学趋同化对实现高等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造成不良影响。笔者从论述和谐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要求开始,指出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办学趋同化现象的危害,特别是人...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和谐社会 多样化 高校定位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冬梅
发展农业保险的实质是使农民获取保险利益,主要包括补偿利益和预期利益。其利益不足额,但具有正的外部性。由于农业保险发展不足,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政府要"补足"农民利益,激励农民的保险需求。保险人要增加有效供给,切实保障农民获取保险利益。从农民的视角考虑,农民应加强保险意识,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建立保险合作社,降低保险成本,获得更多保险利益。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和谐社会 保险利益 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教育部机关党校第21期党员干部理论进修班课题组
教育公平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造成的教育公平问题,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与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教育公平问题,弱势人口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造成的教育公平问题,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的教育公平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和谐社会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沈立人
构建和谐社会,以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为综合基础,是一个终极目标,反映了科学发展的整体和长远要求。其基本点,以公平即公正与平等为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精神。要铺垫全民就业(在当前即零家庭失业)和全民社保、全民教育三条底线。要处理好官与民、贫与富、城与乡、劳与资四方面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公正与平等 全民就业 人际关系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付丽娜 龚志民
本文从循环消费的特点与表现形式入手,讨论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我国循环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循环消费 和谐社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晓玲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话题。从法律视角分析要以分配正义为基础构建其秩序体系,要畅通立法等民意表达机制,要构建起保障弱势群体利益的整合机制,最根本的是要经济发展,正确协调各类利益关系。
关键词:
和谐 分配正义 法律视角 制度 利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雯 王臣 林雪峰 陈爱祖
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了三个重要理念:一是发展,二是以人为本,三是统筹兼顾,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与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所表达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 才能确保社会运行的健康、稳定与协调,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祥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最重要的执政理念之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近几年来,经济学界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光焱
构建和谐社会对财政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财政更好地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机遇。财政应在明确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认识自身同客观实际要求的差距,更新财政理论,改革完善财政制度和管理体制。一、构建和谐社会对财政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届人大三次会议进一步论述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内涵。这是本届政府提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