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66)
2023(6605)
2022(5544)
2021(5213)
2020(4224)
2019(8496)
2018(8149)
2017(15156)
2016(8387)
2015(9210)
2014(8811)
2013(8683)
2012(8189)
2011(7548)
2010(7724)
2009(7253)
2008(7320)
2007(7186)
2006(6639)
2005(5927)
作者
(26007)
(21635)
(21584)
(20693)
(13657)
(10513)
(9714)
(8486)
(8317)
(7856)
(7642)
(7353)
(7308)
(7045)
(7035)
(6733)
(6467)
(6464)
(6453)
(6239)
(5538)
(5443)
(5384)
(5211)
(5099)
(5010)
(4792)
(4711)
(4483)
(4454)
学科
(31641)
经济(31492)
管理(24276)
(21355)
(19467)
企业(19467)
方法(11577)
(11139)
中国(10854)
业经(10678)
(9486)
理论(9451)
(9000)
(8614)
(7781)
数学(7050)
农业(6937)
教育(6914)
数学方法(6908)
(6207)
地方(6119)
(5150)
(5056)
财务(5044)
财务管理(5027)
(4998)
银行(4971)
环境(4951)
(4906)
企业经济(4905)
机构
大学(126289)
学院(124432)
研究(47835)
(44958)
经济(43818)
管理(41578)
理学(34708)
中国(34471)
理学院(34257)
管理学(33556)
管理学院(33334)
科学(30191)
(27715)
(25147)
(24363)
(24137)
研究所(22694)
(20744)
中心(20623)
农业(19144)
(19132)
业大(18967)
师范(18890)
财经(18359)
北京(17744)
(17189)
(16524)
(16378)
(15941)
师范大学(15130)
基金
项目(79535)
科学(61735)
研究(59034)
基金(56042)
(50583)
国家(50075)
科学基金(40934)
社会(38321)
社会科(34871)
社会科学(34851)
(31169)
基金项目(28300)
教育(27626)
(27501)
自然(25348)
自然科(24718)
自然科学(24704)
自然科学基金(24269)
编号(24132)
资助(22014)
成果(21947)
重点(19076)
课题(18254)
(17729)
(17629)
(16289)
(15607)
国家社会(15213)
创新(15156)
科研(14962)
期刊
(59257)
经济(59257)
研究(41297)
中国(30083)
学报(26297)
(24283)
科学(22166)
教育(20837)
(20253)
大学(19687)
学学(18334)
管理(16846)
农业(16255)
财经(10851)
(10799)
金融(10799)
技术(9472)
(9468)
业经(8962)
经济研究(8581)
(8336)
(7724)
问题(7572)
图书(7053)
业大(6856)
社会(6140)
(5896)
农业大学(5847)
科技(5761)
(5686)
共检索到201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秋雁  
当前,信息环境、传播环境、舆论环境日益复杂,突发事件更加频繁,舆论形态更加多元,舆情回应需要重视,民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权益也亟需保障,舆情治理面临全新的挑战,社会舆情依法治理成为时代的重要课题。在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只有明晰"舆情为什么需要治理""谁是治理主体""应遵循什么治理原则和法律程序"等基本问题,才能探索解决社会舆情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法律思维缺失、预警机制虚置、正面引导不力等关键问题,这不仅是执政合法性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秩序维护的迫切要求,还是言论自由保护的实现路径。社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付姝姣  
书名:网络舆情监测:基础与应用作者:曹蓉出版社:时事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定价:98元书号:9787519502690网络的发展,使得公众思想观点表达变得更加畅通。鼓励公众发声,允许公众通过网络就不同的事件现象发表看法,体现了对公众表达意愿的充分尊重与支持,符合我国当下法治的理念与要求。但与此同时,不受约束和控制的网络表达,也会带来负面的、不理性的,甚至是错误的、有害的网络言论,形成不当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赖凯声  付宏  晏齐宏  李辉  
[目的/意义]已有的舆情研究主要以时间和事件视角为主,对舆情的空间维度及其背后的社会心理规律关注相对较少,“地理”视角成为弥补空间维度和社会心理分析的重要方向.同时,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为整合地理与心理视角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机遇。[方法/过程]通过文献梳理与理论分析,提出了“空间维度—社会心理—地理舆情”关联模型以阐释地理舆情,总结了地理舆情的研究方法,归纳了地理舆情研究对于舆情治理的现实价值。[结果/结论]从方法论视角探讨了开展地理舆情分析的路径,并剖析了地理舆情对于舆情治理和区域政策的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鹏  
高校舆情治理关系到校园的安全和稳定,关系到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人才的培养。本文探究当前高校所面临的问题,就如何优化路径促进舆情的发展,结合当前新时代的发展特点,使得舆情治理更加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兴国  
社会冲突治理不仅仅是单纯的纠纷解决和矛盾处理活动,更是一个追求"善治"的过程。网络舆情是当前社会冲突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的双重面相既有利于社会整合,也可能引发或放大现实的社会冲突。但网络舆情并非社会冲突发生的根源,在当前法制资源相对匮乏和不完善时期,网络舆情倒是社会冲突治理可加利用的一种较好资源。从公民社会角度来看,社会冲突治理对网络舆情的宽容,恰正反映了公权机构与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当然,从社会治理角度而言,对网络舆情适当且适度的引导是其走向法治化不可或缺的要求。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丛靖怡  艾文华  胡广伟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情反转对社会安定和政府公信力带来极大挑战。以社交媒体为依托,信息交互已成为影响舆情走向和公众情感的重要因素。信息交互视角下舆情反转治理的有效性研究,为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下的舆情治理和控制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本文通过构建信息交互视角下的演化模型SFE_nI_nR,模拟不知情人群S、持有观点i的意见发表者I_i、持有观点i的潜在意见发表者E_i、持有观望态度的关注者F和对事件不感兴趣者R在社会网络中的竞争演化,并分析不同态度情景下系统演化特征以及解决策略及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把握公告发布时机,可有效影响网民观点的演化;提高信息透明度,客观报道,可加快网民回归理性状态;贯通舆论体系,积极引导,可有效减少极端化、激进化的舆论扩散。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红  
绿色金融政策是"两型社会"建设中可资利用的一种市场激励机制,它包括绿色信贷、绿色证券与绿色保险等制度。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绿色金融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在规则内容上还有完善的空间。绿色金融政策法律化的可能路径,是在"两型社会"试验区内把它从环境经济政策转化为"绿色金融促进条例",其法律化的正当性基础是"两型社会"的"先行先试权"和"先行先试"立法模式。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亮  
公共图书馆服务中,读者干扰性个人状况和行为须审慎对待,是重要的法律问题。根据权利冲突、权利的相互性、权利的相对性、权利义务统一性等理论,在公共图书馆这个特定场域中,过度影响他人阅读学习等正常活动的干扰性个人状况和行为,造成读者间的权利冲突;解决此种权利冲突正当有效的方式是制止干扰、限制干扰者权利行使;公共图书馆负有读者权利保障义务,是实施规制的合法主体。公共图书馆规制读者干扰性个人状况和行为是“为保障而限制”,应遵守目的正当、平等保护、手段适当和程序正当原则。参考相关诉讼案例,其合法正当实施的要件应是正式制定、颁布合理规则,发生确实构成干扰的情形,充分履行程序,处理措施恰当;同时,须正确对待干扰性个人状况的特殊性。建议我国公共图书馆首先要正式制定或修订规范干扰性个人状况和行为的有效成文规则。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克  刘海燕  
随着社会矛盾的凸显,由此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呈现了高发的态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网络舆论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能否有效进行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治理,已成为能否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关键环节。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是辩证的,社会治理必须遵循网络舆论的特点及网络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机制,从科研、立法、政府网站的建设等方面加大对网络舆情的治理力度,才能稳妥处理群体性事件,实现社会和谐。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单晓红  庞世红  刘晓燕  杨娟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的监管和引导是舆情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挑战。网络舆情演化路径分析可以为有关部门加强舆情监管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以医疗领域网络舆情事件为例,微博相关评论为数据源,使用规则模板识别因果关系、提取事件对。利用Word2vec训练词向量,通过K-means聚类将相似度较高的事件泛化为一类,分别构建网络舆情事理图谱和抽象网络舆情事理图谱,从两个层次分析网络舆情的演化路径。[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网络舆情事件的演化路径呈现多级性,且事件的演化方向不唯一。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单晓红  齐家艺  曹羽  陈华熠  
[目的/意义]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对信息扩散速度的影响,使得上市公司面临网络舆情事件时更容易引发舆情危机,进而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基于组态视角探索网络舆情危机形成路径有助于掌握危机形成的复杂因果关系,帮助公司采取主动和积极的策略应对和化解危机。[方法/过程]从公众、媒体、话题、政府和公司5个维度出发,采集24个具有代表性的微博话题数据,运用fsQCA方法,对上市公司网络舆情危机形成路径进行探究分析。[结果/结论]网络舆情危机的形成是多个主体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公众、媒体、政府和公司的相互作用共形成两种产生舆情危机的路径,即公司主导型危机和多元主体联动型危机,其中公司主导型危机更具代表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天雪  张冉  
教育舆情研究已由萌芽阶段进入到兴起阶段,但规范的教育舆情研究尚未形成。教育舆情研究要从研究主体、研究对象和研究手段等方面加以规范,规范的教育舆情研究会提升舆情效度。教育舆情的有效性来自于信息采集和舆情分析两个环节,需要专业的研究主体和研究手段,逐步形成相应的研究范式。这是教育政策决策的需要,也是教育治理过程中关注民生,体恤草根意愿的必然选择。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彭知辉  
当前网络舆情研究已进入饱和阶段,应积极探索新的研究路径:"维权"新理念使网络舆情研究视角由以政府为主体的维稳转向以公众为主体的维权,"维安"新角度使网络舆情研究拓展至社会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经济安全等领域,大数据将促使网络舆情研究转向全数据、多向维度、舆情预测等方面,网络传播环境的变化(如微信的出现)将为网络舆情研究提供新的课题,新理论(如社会沟通理论的移植)可为网络舆情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孙宁  陈雅  
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以十几年来国际网络舆情相关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其主要研究机构与地域分布,剖析其关键词和主题词的聚类和突现情况发现:国际网络舆情研究文献主要产出地集中在美国、中国和英国;国际间网络舆情研究的学术交流还不够密切,各国需要加深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学术合作;国际网络舆情研究的4个热点维度为管理、技术、传播和应对;国际网络舆情研究分为奠基阶段、发展阶段、上升阶段和强盛阶段;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等奠基性关键节点文献构成了国际网络舆情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的知识基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柯宁  
网络舆情问题已成为影响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问题。高校需要主动把握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征,积极开展网络舆情治理。适应舆情事件的多元动态演变特点,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直面事件和问题的新型媒体发言人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