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26)
- 2023(11254)
- 2022(10065)
- 2021(9576)
- 2020(8184)
- 2019(18040)
- 2018(18009)
- 2017(34887)
- 2016(18932)
- 2015(21326)
- 2014(21245)
- 2013(21203)
- 2012(19414)
- 2011(17582)
- 2010(17593)
- 2009(16253)
- 2008(15907)
- 2007(14095)
- 2006(12455)
- 2005(10820)
- 学科
- 济(76266)
- 经济(76089)
- 管理(56845)
- 业(53742)
- 企(45891)
- 企业(45891)
- 方法(35773)
- 数学(28721)
- 数学方法(28388)
- 农(20725)
- 中国(20347)
- 财(19685)
- 学(19120)
- 业经(18233)
- 理论(16836)
- 和(15177)
- 地方(14769)
- 农业(14117)
- 制(13356)
- 教育(13004)
- 务(12426)
- 贸(12369)
- 贸易(12362)
- 财务(12359)
- 财务管理(12340)
- 易(11970)
- 技术(11738)
- 企业财务(11723)
- 环境(11591)
- 划(10814)
- 机构
- 大学(278353)
- 学院(273306)
- 管理(109944)
- 济(103916)
- 经济(101542)
- 理学(95444)
- 理学院(94337)
- 管理学(92756)
- 管理学院(92245)
- 研究(88950)
- 中国(63821)
- 京(59391)
- 科学(56145)
- 财(48928)
- 所(44205)
- 研究所(40317)
- 范(39577)
- 财经(39535)
- 农(39363)
- 业大(39327)
- 师范(39314)
- 中心(39124)
- 江(38830)
- 北京(37732)
- 经(35792)
- 州(32176)
- 师范大学(31986)
- 院(31751)
- 经济学(30567)
- 农业(30466)
- 基金
- 项目(185908)
- 科学(146396)
- 研究(138982)
- 基金(134774)
- 家(116099)
- 国家(115053)
- 科学基金(99158)
- 社会(87708)
- 社会科(82174)
- 社会科学(82148)
- 基金项目(72118)
- 省(71821)
- 教育(64118)
- 自然(63866)
- 自然科(62341)
- 自然科学(62329)
- 自然科学基金(61207)
- 划(60777)
- 编号(57938)
- 资助(54870)
- 成果(48308)
- 部(41260)
- 重点(41029)
- 课题(39188)
- 发(38425)
- 创(38157)
- 项目编号(36354)
- 教育部(35802)
- 创新(35376)
- 人文(35232)
- 期刊
- 济(116183)
- 经济(116183)
- 研究(85077)
- 中国(49473)
- 学报(44326)
- 科学(40704)
- 管理(40325)
- 财(37837)
- 教育(36251)
- 农(36033)
- 大学(33842)
- 学学(31338)
- 农业(25193)
- 技术(22651)
- 财经(20512)
- 融(19615)
- 金融(19615)
- 业经(18463)
- 图书(18011)
- 经济研究(17801)
- 经(17412)
- 问题(15186)
- 理论(14378)
- 科技(13995)
- 实践(13274)
- 践(13274)
- 版(13200)
- 技术经济(13030)
- 现代(12525)
- 业(12216)
共检索到395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彦
由于价值的介入,长期以来社会科学何以能成为科学一直纷争不断,为化解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学危机,文章对韦伯有关学术遗产作了深度解析,进而指出:第一,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价值中立"不是价值无涉的价值中立,而是指进入研究领域后研究者对科学外价值立场超脱和对科学内价值立场移情的价值中立;第二,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两种移情,研究者才能在行动实践中实现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的内在一贯性。
关键词:
社会科学 韦伯 价值中立 移情与超脱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阎光才
在经过各种带有"后"标识的思潮洗礼之后,社会科学和教育研究领域以数据为基础的实证研究范式并未被撼动,反而在近年越来越流行的"证据文化"中更扎稳了根基。社会科学研究中数据的确会带来知识,却未必是确定性的知识。数据的获取与分析过程的确需要合乎逻辑,但其价值却取决于人对生活世界的意义诠释。"大数据"概念的流行反映了当下技术至上主义的极端自负,它不仅消解了个体对世界的自我理解,而且让社会科学研究的求知成为一种赘余。
关键词:
教育研究 社会科学 数据 大数据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凡
<正>1936年,埃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在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中描述了一场严重的科学危机:随着实证科学彻底的客观化,哲学作为一门普遍科学被具体科学所取代,科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意义渐行渐远,人之立于世的“生活世界”将被遗忘。80多年后,虽然实证主义已经式微,但自然科学在促进社会科学发展的同时威胁到了社会科学的合法性基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鉴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不论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还是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等方面来讲,都是两种不同的研究,然而,由于自然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及所处地位的影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效仿自然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追求,致使人文社会科学丧失了自身的研究特点。人文社会科学就其知识类型来看,属于批判型或解释型的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性研究不仅是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价值诉求,更是一种方法体系,人文社会科学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完善这种实践性研究的价值取向与方法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范国睿
从论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入手,在分析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由问题开始、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坚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规范与伦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於荣
战后美国联邦政府社会科学研究政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由于冷战的需要和社会科学家的努力,联邦政府最终承担了资助社会科学研究的职责。美国联邦政府的社会科学研究政策对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美国 社会科学 政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我国的学位制度需要改革,要加强博士生的培养。社会科学有自己的特点,培养方式应根据学科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研究生的培养,要抓住招生、课程、学术活动、选题、开题、论文写作几个环节。对博士生应有更高、更远的要求,应立足于培养该学科某一领域的带头人。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学位制度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陆宇杰 许鑫 郭金龙
调研文本挖掘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现况,介绍国际上文本挖掘在这些领域应用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展现目前文本挖掘在人文社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给国内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文本挖掘 人文社会科学 应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加里·金 黄建军 杨文辉
社会科学正在经历一个巨大的转型:从研究问题转向解决问题;从用少量的数据集辅助研究,转向对数量不断扩大的各种高信息含量数据进行研究;从学者各自为政,转向更大规模的、合作的、跨学科的、具有实验风格的研究团队;以及从单纯学术追求为内在导向,转向影响公共政策、商业和工业、其他学术领域和一些涉及个体与社会的重大问题。在这种欣欣向荣又混乱的状态之中,我们创建了哈佛定量社会科学研究院(InstItute for QuantItatIve socIal scIence at Harvard),这是一个新型研究中心,致力于帮助促进更大范围的研究转型与发展,并对这些发展作出回应。鉴于越来越多的大学建立了类似机构,...
关键词:
社会科学 IQSS 发展趋势 研究方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徐云
阐述了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高校图书馆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形势,对高校图书馆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加强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服务工作提出了几点措施。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马克斯·韦伯
李猛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1917年11月7日,马克斯·韦伯在德国的慕尼黑大学向年青学子做了"科学作为天职"的著名演讲,这篇演讲对科学工作及其与信仰和职业伦理的关系做了深刻而又有现实感的界定和剖析,影响了几代人,也成了韦伯常销不衰的代表作。为了纪念一百年前的这篇演讲,韦伯研究者李猛以"我们时代的命运"为核心关切,编选了这本与韦伯对话的文集:不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陆璇 张晓
本文试图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以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为研究对象,借助深度访谈对科研人员科学数据共享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利用共享数据分析工具,通过分析笔者和受访者之间的互动数据,诠释调研数据背后所隐藏的行为和意愿,并建构相互的关联,最后结合模型与访谈实录,提出能够促进科学数据共享的可行性建议,以实现科学数据的可持续发展和开放共享。
关键词:
社会科学 科学数据共享 扎根理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顾明远
最近读完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四卷本),内容十分丰富,受到了一次中华文明史的教育,受益匪浅。我觉得中国的大学生,无论是学文科的还是学理工科的,都应该读读这部书,中小学教师更应该读读这部书。近来常常听到有人讲,我们要有文化自觉,如果对本民族的文明史都不了解,何来文化自觉。我读了这部书,有许多心得,其中一点是对研究问题思维方式的思考。《中华文明史》中讲到乾嘉年间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传清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是西方古典区位理论中的一枝奇葩。该理论自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后,成为许多学者探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布局问题的理论基础。任美锷是系统研究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代表性学者。他评介了韦伯工业区位因素理论、区位三角形模型以及韦伯理论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阐释了韦伯的运费指向论及劳动费指向论;从运费的决定因素、工业的动力指向、非经济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动态的工业区位等方面拓展了韦伯理论。其研究成果代表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学者对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认知水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汪丁丁
在西方学术传统中,社会科学于19世纪下半叶确立为一门学科,有成熟的研究框架。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不同,它处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三重转型期,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使中国社会学家的工作陷入一种基本困境。本文在详细论述"三重转型期"的过程中,整合中、西方的研究方法和理解框架,提出研究中国"三重转型期"应该用"逻辑与历史统一"的社会科学解释方法。
关键词:
转型期 中国社会 社会科学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