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57)
2023(3236)
2022(3034)
2021(2868)
2020(2639)
2019(5746)
2018(5773)
2017(11534)
2016(6263)
2015(6981)
2014(7006)
2013(7059)
2012(6547)
2011(6058)
2010(6289)
2009(6138)
2008(6255)
2007(5982)
2006(5342)
2005(4651)
作者
(17961)
(15116)
(14588)
(14349)
(9597)
(7089)
(6912)
(5829)
(5725)
(5502)
(5203)
(5045)
(4870)
(4803)
(4675)
(4346)
(4344)
(4313)
(4301)
(4184)
(3859)
(3628)
(3596)
(3560)
(3397)
(3390)
(3380)
(3135)
(3007)
(2982)
学科
(29672)
经济(29525)
管理(22754)
(17834)
(17309)
企业(17309)
方法(13917)
(10453)
数学(9804)
数学方法(9685)
中国(8285)
理论(7624)
业经(7459)
(6994)
(6796)
(6655)
(6653)
(6431)
国家(6377)
地方(5372)
财政(5076)
工作(4884)
(4578)
财务(4569)
(4551)
财务管理(4550)
人事(4459)
人事管理(4458)
社会(4451)
教育(4441)
机构
大学(100415)
学院(96249)
(38970)
经济(38094)
管理(36452)
研究(31796)
理学(31021)
理学院(30621)
管理学(30086)
管理学院(29880)
中国(23288)
(22535)
(20872)
科学(18348)
财经(17200)
(16261)
(15502)
(14867)
(14515)
师范(14457)
研究所(14241)
中心(13500)
北京(13299)
财经大学(12570)
经济学(12212)
(12006)
(11866)
师范大学(11768)
业大(11327)
经济学院(10768)
基金
项目(57726)
科学(46148)
研究(43929)
基金(43252)
(36574)
国家(36217)
科学基金(31258)
社会(31103)
社会科(28199)
社会科学(28186)
基金项目(22456)
(21019)
教育(20657)
自然(18546)
自然科(18143)
自然科学(18139)
(18007)
自然科学基金(17864)
资助(17531)
编号(17429)
成果(16338)
(13845)
重点(12545)
国家社会(12437)
教育部(12436)
课题(12095)
人文(11952)
(11514)
(11470)
项目编号(11327)
期刊
(48237)
经济(48237)
研究(33360)
中国(19893)
(19851)
学报(15867)
管理(14212)
科学(14075)
教育(12628)
大学(12586)
学学(11524)
(11205)
财经(10599)
(9055)
(7396)
金融(7396)
经济研究(7349)
农业(6982)
技术(6968)
问题(6499)
业经(6346)
图书(6244)
(5203)
(5105)
社会(4739)
技术经济(4638)
统计(4633)
书馆(4632)
图书馆(4632)
理论(4521)
共检索到152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湖泉  
社会救助作为一项全国性公共物品,其主要的供给责任属于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社会救助法的公共治理应对国家权力的社会化,对该领域纵向府际关系的调整应当树立的理念是协同合作而非管制竞争。我国现行社会救助法制体系对纵向府际关系的调整呈现"事权与财力倒置"的趋势。这既造成行政权力错位,也给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带来挑战。建立合作型社会救助纵向府际关系需要明确各级政府具体职能,建立纵向府际协同机制,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法定程序,这也是社会救助法实现公共治理的必经之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猛  
从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规模效应三原则探讨政府纵向事权划分的基本框架,并依据三原则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环境管理责任。整体而言,全国性的公共产品由中央政府承担;准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具有利益外溢性和区域性特征,需要进行跨区域的协调和分工,则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联合提供或多个同级地方政府联合提供或由地方政府提供并由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地区性公共产品由地方政府供给。环境质量并不是决定省级政府环保财政支出的关键变量,地方政府环保财政支出是"能力导向型"而非"需求驱动型"。改善环境质量,需建立起环境管理事权与财权、需求与责任相匹配的制度体系,真正落实各级政府财政责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卢良栋  徐正健  魏玖长  徐佳  
【目的】由于政府的决策过程遵循“满意”原则而非“最优”原则,使态度成为决策过程中的关键要素,特别是在纵向府际关系中,上级政府的态度往往对于下级政府的决策至关重要。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旨在研究上级政府的生态治理态度如何作用于下级政府的注意力配置,为优化地方政府的生态治理注意力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主题模型和机器学习方法,本文对3648份省市级政府工作报告(2010—2021年)进行了逐句学习,测度和分析了省市级政府的生态治理态度和注意力配置。【结果】(1)上级政府生态治理态度能够直接和间接作用于下级政府的注意力配置,下级政府自身的生态治理态度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2)正面或负面态度对注意力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级政府生态治理负面态度的增加会显著提升下级政府的注意力配置,体现了负面态度的“威慑效应”;而上级政府正面态度的提高则会降低下级政府的注意力配置,体现了地方政府注意力在不同议题间的竞争关系和“挤出效应”。本文通过使用网络问政数据源度量政府注意力、检验“安全生产”议题下的“态度-注意力”关系对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论】研究认为态度是影响政府注意力配置的重要因素,需要重视政府态度作为一种管理信号的作用,将政府态度的表达框架作为重要的管理抓手,合理调控地方政府的生态治理注意力配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于立宏  郁义鸿  
本文提出了一个系统研究我国煤电产业链在需求波动条件下的纵向安排与政府规制的理论框架,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给出一些初步结论。本文首先界定煤电产业链及其纵向市场结构的特性,并给出相应的基于整个产业链的效率评价基准。基于厂商私人激励的煤电产业链纵向安排是在这样一个连续谱中进行的选择,其中现货市场契约是一个极端,纵向一体化是另一个极端,而其他契约安排则是中间可选方案。对于我国煤电产业链而言,需求波动和政府规制政策是影响厂商纵向安排选择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本文在对此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近期与远期基于产业链的煤电价格最优规制模式,并提出了相关配套政策的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林华  
当前,我国学位管理体制在中央学位管理部门和省级学位管理部门的纵向关系方面存在着省级学位管理部门合法性缺失、权限划分标准不清晰、权力内容界定不明确等问题。为了推进学位管理的法治化,即将修订的《学位条例》应当规定省级学位管理部门的性质与职权,界定中央和地方的学位管理权限标准,明确各自的权力内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劲松  
作者从新古典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和产权理论等三个视角分析了纵向交易关系理论的内容。认为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纵向交易关系理论主要是从追求规模经济的角度来分析纵向交易关系的,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纵向企业之间的纵向一体化。交易成本理论下的纵向交易关系理论主要是从追求交易费用节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最后利用煤、电关系对纵向交易关系理论的实践应用前景作了进一步的说明,指出了研究纵向交易关系理论的现实意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文君  刘兰星  
从财政政治学的视角出发,单一制和较多政府层级这两个特征决定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权具有特殊的纵向府际分配关系。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发包—承包—代理"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论证了省级政府而不是中央政府是地市政府预算软约束的实际支持体,即省级财政实力越强,所辖地市的城投债务规模越大。同时本文还发现,地市政府举债时还是相对谨慎的,主要体现在:地市举债融资的优先级低于"卖地"融资;地市债务规模大的地方,即使面临较大的晋升压力,地市"一把手"运用省级财政实力隐性担保进行债务融资的动机也变弱。最后,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厚廷  
基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和威廉姆森利用这一理论对纵向一体化的分析,定义了科斯理论框架中的市场失灵和纵向一体化失灵,分析了纵向一体化失灵的机制和退出机制,文中的过程描述和分析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苏京春  张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促进机会公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橄榄型分配结构是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社会流动作为推动该社会结构逐步形成的有效路径之一,颇具研究价值。本文基于索罗金(1959)对社会流动的界定,从纵向流动、横向流动以及二者关系三个视角,梳理相关文献后发现,从纵向流动来看,在一国不同时期以及各国之间该趋势存在共性与差异,而影响纵向流动的因素包括教育、创新、公众评价、户籍制度等;从横向流动来看(主要指空间流动),各国在流动程度、城乡流动方向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影响空间流动的因素包括就业与收入、社会资本(社交)、经济理论与政策背景等;从纵向流动与横向流动关系来看,二者具有重要的相互作用关系,适当的空间流动能够对纵向流动产生积极影响,而公众对纵向流动的积极评价能够相应提升空间流动程度。基于以上分析,对我国而言,可以考虑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激发纵向流动与横向流动活力,最终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助力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董兆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方针的贯彻执行,横向经济联合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这对冲破条块分割,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一方面横向经济联合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到重大作用;另一方面在双重模式并存情况下,横向经济联合与原来的纵向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摩擦和不协调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宁静  赵旭杰  
基层政府的财力保障关系到整个国家财政职能的履行。如何调整政府间纵向财政关系以提升基层政府的财力水平,是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行成为理顺政府间纵向财政关系的一项重要尝试,为实证研究纵向财政关系改革对县级基层政府财力保障的影响提供了准自然实验分析的条件。本文基于全国县级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研究省直管县这一纵向财政关系改革对县级可支配财力的影响,并且对其影响路径加以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对县级可支配财力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相比于本级财政收入,改革对上级转移支付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说明改革更多的是通过约束地级市对县级转移支付的截留行为,实现了县级基层政府财力水平的提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方  
纵向一体化和纵向分离直接决定企业的纵向边界,也影响产业链纵向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从二者的传统定义和直观的理解,纵向一体化和纵向分离是对立关系。其实,纵向一体化和纵向分离虽然互为相反过程,却存在着统一性。本文在企业边界变化的假设下,以分工与整合的视角分析了纵向一体化和纵向分离实体边界下的对立和虚拟边界下的统一,认为纵向分离的"整合"方式主要包括准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两种,分别形成产业内纵向关系型网络和跨产业混合关系型网络。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纵向分离的产业影响因素产生的驱动力和效应的正反馈作用,纵向分离下的企业思维与行为选择,以及引发的企业组织形态和产业组织形态变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逄旭东  颜彦  
当前,各级政府之间不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在经济领域或财政领域,都存在着竞争。本文认为政府间纵向竞争本质上是政府间不断博弈的过程,为了在横向竞争中取得优势,下级政府积极从上级政府手中争取各种优惠政策与经济利益。文章结合政府竞争的最新实践,主要从各级政府间纵向竞争的原因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斌  杨之刚  
本文从公共需求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变动性出发,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公共需求的偏好显示与排序问题,认为公共品的受益范围、偏好同质性、支付能力、公共需求排序方式和排序成本是在规范意义上影响政府间职能纵向划分的主要因素。公共需求偏好显示及排序所要求的小政府同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效率的矛盾,以及不同地方政府之间公共产品和服务组合的差异化与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是政府间财权事权纵向配置面临的两个基本问题。本文在区分供应与生产的基础上,归纳了政府间职能纵向划分的基本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