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366)
2022(1257)
2021(1204)
2019(2204)
2018(2286)
2017(4539)
2016(2437)
2015(2750)
2014(2768)
2013(2778)
2012(2642)
2011(2543)
2010(2687)
2009(2714)
2008(2805)
2007(2948)
2006(2807)
2005(2406)
2004(2199)
2003(2430)
作者
(7209)
(6142)
(5769)
(5714)
(3861)
(2957)
(2781)
(2404)
(2259)
(2213)
(2193)
(2095)
(2047)
(1990)
(1835)
(1829)
(1768)
(1765)
(1632)
(1618)
(1562)
(1557)
(1412)
(1400)
(1381)
(1379)
(1378)
(1249)
(1222)
(1188)
学科
(11862)
经济(11729)
管理(7510)
(7451)
企业(7451)
(6890)
理论(5749)
方法(4978)
(4785)
业经(4665)
中国(4281)
(3795)
社会(3720)
(3633)
经济理论(3468)
教育(3385)
企业经济(3381)
(3132)
(2890)
(2048)
工作(1996)
农业(1991)
(1880)
地方(1831)
(1734)
保险(1733)
(1657)
保障(1656)
社会保障(1656)
福利(1603)
机构
大学(44228)
学院(41862)
(15688)
经济(15320)
管理(14158)
研究(13854)
理学(11555)
理学院(11381)
管理学(11188)
管理学院(11088)
中国(9930)
(9607)
(9350)
(8090)
师范(8082)
科学(7887)
财经(7394)
(7124)
(7089)
师范大学(6531)
(6495)
研究所(6137)
北京(6045)
(5758)
社会(5698)
中心(5692)
教育(5268)
财经大学(5244)
(5140)
经济学(4993)
基金
项目(21613)
研究(18304)
科学(17344)
基金(15676)
社会(13934)
(12704)
国家(12523)
社会科(11777)
社会科学(11766)
科学基金(10772)
教育(8916)
成果(8172)
(7988)
基金项目(7962)
编号(7912)
(6852)
资助(5956)
课题(5608)
(5354)
自然(5305)
自然科(5186)
自然科学(5186)
自然科学基金(5118)
(5112)
国家社会(5068)
项目编号(5010)
教育部(4950)
重点(4804)
人文(4783)
(4717)
期刊
(23164)
经济(23164)
研究(16945)
中国(9633)
(8917)
教育(8698)
学报(7406)
科学(6369)
大学(6008)
管理(5650)
财经(5525)
学学(5330)
(4906)
(4781)
图书(3690)
问题(3208)
(3175)
金融(3175)
社会(3026)
经济研究(2993)
业经(2978)
书馆(2942)
图书馆(2942)
农业(2911)
技术(2860)
(2816)
社会科(2399)
社会科学(2399)
(2302)
论坛(2302)
共检索到70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阿马蒂亚·森  王燕燕  
“社会排斥”目前已经成为西方社会政策的研究重点。本文考察了社会排斥与贫困、能力剥夺之间的关系,论述了能力剥夺的关系特征,并指出“社会排斥”兼具建构性和工具性两种特征。最后,文章分析了“社会排斥”的多样性,讨论了不平等与关系贫困、劳动力市场上的排斥、信贷市场上的排斥、与性别相关的排斥与不平等、医疗保健、食品市场与贫困等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明秀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权利明显改善,但与城市市民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权利依然贫困。为此,在分析社会排斥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遭遇到制度性的社会排斥造成其社会权利贫困的根源基础上,构建和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权利的保障体系,消除限制歧视政策,增加制度保障,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决策,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是维护其社会权利的关键所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小勇  石颖  
“三农”问题是农民基本生存与发展问题,农村、农业、农民与城市、东部与西部之间出现的差距,使作为共产党执政基础的主要社会群体日益弱势化。“三农”问题隐含的实质是社会公正失衡与社会排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玉坤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全面回顾了社会排斥的概念,检验了社会排斥在交通领域的作用和价值,指出社会排斥可以用来检验交通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社会排斥理论的应用有助于完善与交通有关的社会政策。最后,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景晓芬  李世平  
城市空间不仅是物理空间,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中国的社会变迁在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从建国初期的较为均等的城市空间分配到改革开放后的城市空间分异,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管理体制、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变迁。分析了变迁过程中存在的基于结构和个体层面的双重空间社会排斥,并指出这两方面的排斥力造成了目前城市空间分异的现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慧博  
失地农民是在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群体因受到来自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体制、劳动力市场就业、社会关系网络等方面的排斥,而成为新的弱势群体。因此,消除社会排斥、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托尼·阿特金森  丁开杰  
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排斥、贫困和失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社会排斥概念的三个要素:(1)相对性;(2)能动性;(3)动态性。在着重讨论了社会保障收入对社会排斥的影响以及雇主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作用之后,文章认为社会保障收入是重要的,不能取消社会保障收入项目。社会排斥不仅与失业有关,而且政府政策也可能影响社会排斥,有必要检验所有政策建议对提高社会融合的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罗思东  
美国城市分区规划属于地方自治权,其产生伊始便带有明显的社会排斥倾向和政府规制色彩,对美国大都市区的居住隔离起到了关键而直接的作用,造成了消极的社会后果,成为打破对黑人的经济与社会隔离、实现城郊协调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秀兰  陈星霖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借鉴国际前沿社会排斥测度指标体系,首次构建社会排斥综合测度指数,对我国青年的社会排斥进行多维综合测度分析。实证结果显示,2014年全国分别有95%和75%的青年面临1种和2种社会排斥,有7%的青年面临5种社会排斥,有2%的青年面临6种社会排斥。青年社会排斥西部地区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女性青年遭受更高的社会排斥。单一维度中教育对青年的排斥最大,平均排斥率和排斥指数分别高达74%和37%,其次是生活便利性和住房方面;动态比较结果显示,一维和多维视角下,中国青年社会排斥率和社会排斥指数均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上升。中国青年面临的社会排斥现象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政  洪伟达  
本文对英国图书馆社会包容问题的历史缘起、理念发展以及在图书馆服务中的践行情况进行梳理,主要介绍了英国图书馆学家戴夫.穆德曼(Dave Muddiman)的公共图书馆社会排斥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三个方面:图书馆社会排斥相关理论探讨,针对被排斥群体的实证调研,图书馆改进的对策研究。穆德曼关于公共图书馆社会排斥问题的研究成果在理论导向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可对我国图书馆学界开展图书馆社会包容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崔有波  杨鹏  
文章共发放问卷450份,探讨了社会排斥对外来人口的社会距离感知和社区归属感的影响,并研究社会距离在社会排斥与社区归属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社会排斥消极影响社会距离和社区归属感;社会距离积极影响社区归属感;社会距离在社会排斥对社区归属感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夏天生  施卓敏  赖连胜  
社会排斥对个体消费行为的影响是近几年研究者关注的领域之一,却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忽视了受排斥者的个体需求受到威胁如何被消费行为化解,更缺乏对受排斥者类型、受到威胁的需求类型以及补偿性消费产品类型之间关系的系统研究。从社会排斥引发的个体需求受到威胁(简称为受胁)与补偿性消费的关系入手,在从众情景下,对被忽视和被拒绝两种社会排斥引发不同类型的个体需求受胁从而偏好不同类型补偿性消费产品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采用情景模拟研究方法,用绿色产品和高档享乐产品为实验商品,运用方差分析和Bootstrap方法检验个体需求受胁的中介机制以及从众情景的调节作用。实验1考察个体需求受胁在两种社会排斥与补偿性消费偏好之间的中介作用,实验2考察从众情景对两种补偿性消费产品缓解由社会排斥引发的心理需求受胁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被忽视与被拒绝引发了不同的心理需求受胁,从而在随后的补偿性消费中产生不同的产品偏好。具体而言,被忽视引发了效能需求受胁,从而提高了对高档享乐产品的偏好;被拒绝引发了关系需求受胁,从而提高了对绿色产品的偏好。从众情景调节了两种属性产品对心理需求受胁的满足,即当亲自我的高档享乐产品为从众产品时,被拒绝组在补偿性消费中对高档享乐产品的偏好显著高于被忽视组和控制组,而后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当亲社会的绿色产品为从众产品时,被忽视者在补偿性消费中更偏好亲自我的高档享乐产品,而被拒绝者在补偿性消费中更偏好亲社会的绿色产品。研究结果拓展了社会排斥理论和补偿性消费理论的研究外延,也为政府部门或相关企业利用消费行为缓解社会排斥现象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正波  
从贫困到社会排斥,体现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任何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均不会轻易承认贫困问题的存在。贫困的概念逐渐被另一个词语社会排斥所代替,同时也赋予了广泛的内涵,已经成为福利国家新的思维方式。社会排斥的过程是动态的,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社会排斥不仅仅是单位和个体的因素,既有的政策失败及不足也很容易产生排挤。社会排斥的原因外源上来自于全球化带来的进步与贫困,内因则是福利国家的失灵和社会的变迁,新古典经济理论和泛市场化基本教义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社会排斥的政策构想,政府应实施积极地干预,在经济上积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月萍  韩筱  崔龙韬  
困境家庭儿童是生存发展处境最为艰难,也是最急需国家提供保护的儿童群体之一。困境家庭中父母外出务工的现象普遍,大量困境家庭儿童也是留守儿童,其健康发展面临更为艰难的处境。基于"困境家庭儿童健康问题研究"调查,研究困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从社会排斥的视角解释困境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研究发现,困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差,进一步分析表明,社会排斥是致使困境留守儿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据此,困境留守儿童的健康促进,除家庭发展相关政策支持外,更需营造儿童友好的社会环境,以减少对困境留守儿童的排斥和边缘化,促进儿童的社会融入,才能真正实现困境家庭儿童群体的健康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晓燕  曹小曙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建设具有包容性和公平正义的城市,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交通相关的社会排斥研究主要包括理论研究、社会空间分析、交通与社会排斥的比较研究等,形成了基于空间和基于人群的2种研究范式。但关于不同地理环境和不同社会群体的交通与社会排斥研究,仍然缺乏对空间与行为互动的内在因果关系的有效论证,迫切需要从地理空间和不同社会群体的时空间行为入手,厘清交通与社会排斥的概念内涵和作用机理。论文梳理了交通与社会排斥的概念内涵、研究范式与测度方法,重点从时空间行为视角阐述了交通维度的社会排斥研究的内在逻辑和实证结果,并结合中国实际,试图构建时空间和行为互动的交通与社会排斥研究框架,为消除交通维度的社会排斥障碍、建构多尺度社会融合路径、建设更为包容和公平正义的城市提供实践基础和理论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