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77)
- 2023(5024)
- 2022(4231)
- 2021(3977)
- 2020(3543)
- 2019(7537)
- 2018(7472)
- 2017(14907)
- 2016(8102)
- 2015(8630)
- 2014(8743)
- 2013(8695)
- 2012(8030)
- 2011(7335)
- 2010(7495)
- 2009(7174)
- 2008(7439)
- 2007(6987)
- 2006(6196)
- 2005(5619)
- 学科
- 济(31194)
- 经济(31040)
- 业(25807)
- 管理(22690)
- 企(21266)
- 企业(21266)
- 方法(15999)
- 数学(11806)
- 数学方法(11676)
- 中国(11275)
- 险(11022)
- 保险(10930)
- 财(10780)
- 制(9293)
- 理论(8836)
- 银(8543)
- 银行(8537)
- 学(8202)
- 行(8070)
- 业经(8065)
- 农(7979)
- 融(7341)
- 金融(7339)
- 务(7103)
- 财务(7092)
- 财务管理(7072)
- 企业财务(6842)
- 和(6692)
- 策(5299)
- 体(5165)
- 机构
- 大学(121548)
- 学院(118251)
- 济(47041)
- 经济(45986)
- 管理(43547)
- 研究(38686)
- 理学(36479)
- 理学院(36040)
- 管理学(35378)
- 管理学院(35132)
- 中国(32753)
- 财(27891)
- 京(25007)
- 科学(23262)
- 财经(21813)
- 所(19798)
- 经(19778)
- 江(18278)
- 农(18265)
- 中心(17838)
- 研究所(17722)
- 财经大学(16412)
- 范(15849)
- 北京(15827)
- 师范(15716)
- 业大(15491)
- 经济学(15309)
- 州(14870)
- 农业(14161)
- 经济学院(13672)
- 基金
- 项目(73605)
- 科学(58509)
- 基金(55472)
- 研究(53087)
- 家(48082)
- 国家(47636)
- 科学基金(40981)
- 社会(36891)
- 社会科(33719)
- 社会科学(33703)
- 基金项目(28671)
- 省(27278)
- 自然(26152)
- 自然科(25615)
- 自然科学(25607)
- 自然科学基金(25204)
- 教育(24677)
- 划(23607)
- 资助(23187)
- 编号(20323)
- 成果(18129)
- 部(17220)
- 重点(16429)
- 性(16203)
- 教育部(15147)
- 国家社会(15013)
- 创(14685)
- 人文(14504)
- 科研(14306)
- 课题(14299)
共检索到183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圆 熊思豪 林贞 王林望
自社会保险改革以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社会保险费补缴纠纷日益增多。针对此类争议是否具备可诉性,在理论上众说纷纭,在实践中立法不明、处理不一。本文在总结现实困境的前提下,以社会保险权与补缴救济权为理论支撑,从救济模式和救济效果突出现实需要,综合分析社会保险费补缴纠纷可诉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明晰补缴纠纷之性质,设计特别适用规则,有效衔接各救济制度,形成完整合理的诉讼机制安排。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陶成群
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保障制度能否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建立科学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机制,保证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顺利开展,对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安徽省地税系统征收社会保险费工作实际,对此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提出了规范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的苦干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金林 曹越
社保费代扣代缴作为法定制度,其起源和发展路径与个人所得税基本相同,但规定内容与个人所得税存在差异。现行社保费代扣代缴制度规定未能有效遵循立法目的和法律原理,制度内容的缺失和内在矛盾也导致扣缴各方权责关系不清以及扣缴义务主体范围过窄等问题。本文提出明确权利义务关系、优化责任配置、建立配套保障机制和扩充扣缴义务主体范围的建议,以期为税务部门完善社保费代扣代缴制度提供参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国良
《社会保险法》生效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享有追缴社保费的权力,而社保费征收机关尤其经办机构所享有的此项权力来源也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行政委托或部门规章授权转变为法律授权,导致社保费追缴时效不再适用《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0条。追缴社保费的权力本身属于行政命令和请求权,不同于属于形成权性质的行政处罚,也不适用《行政处罚法》第29条。面对立法的空白和执法司法的混乱,基于行政比例原则、现代行政程序制度和法治之要求,社保费追缴适用时效既有现实必要性,也有理论支撑。在具体立法出台之前,为填补此项法律漏洞,基于公法之债和征收程序的相似性,可以类推适用《税收征管法》第52条。将来《社会保险法》修改时,可以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和时效原理,构建一套具体的社保费追缴时效制度。
关键词:
社保费追缴 责令改正 法定之债 时效制度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夏小伟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理论探讨中还是在执法实践中,社会保险费的追究时效都是一个头疼且多有争议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法律规定的不明确以及理论界对这个问题认识的偏差。笔者作为一名劳动保障监察员,也深受这个问题的困扰。本文首先阐述劳动监察时效的性质,随后探讨为什么社会保险费的追缴应当适用劳动监察时效。同时,结合笔者承办的四个典型社会保险费投诉案例,分析当前执法实践中追缴社会保险费的时效适用问题及存在的争议,以期与大家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
社会保险费 劳动监察 时效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铭东
社会保险作为我国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然而,目前存在的社保费率偏高、参保面过低、行政责任主体繁杂、职权职责交叉严重等问题,严重阻碍社保征缴工作的依法推进。与此同时,不同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对社保征缴纠纷的法律适用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保征缴工作中的矛盾。本文通过对社保征缴执法、社保征缴纠纷处理两方面所面临的典型问题入手,对如何理顺关系、完善社保征缴法律体系、切实化解社保征缴矛盾等方面探索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社会保险费 征缴 执法 救济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卢纯佶 程祝跃
浙江省东阳市社会保险费征缴成效显著,2003年征缴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女工生育、工伤)18364万元,比去年多增收3083万元,年增长率达20.18%。基金征收稳步快速增长,使该市社会保险基金支撑能力显著提高,有力地保障了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铭东
社会保险作为我国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然而,目前存在的社保费率偏高、参保面过低、行政责任主体繁杂、职权职责交叉严重等问题,严重阻碍社保征缴工作的依法推进。与此同时,不同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对社保征缴纠纷的法律适用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保征缴工作中的矛盾。本文通过对社保征缴执法、社保征缴纠纷处理两方面所面临的典型问题入手,对如何理顺关系、完善社保征缴法律体系、切实化解社保征缴矛盾等方面探索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社会保险费 征缴 执法 救济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邓慧娟 周钰琴
问:刘某于2011年3月到某用人单位工作,双方签订了2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其中合同第九条约定:"乙方的月工资为880元,社会保险费补贴300元(含甲方应承担部分),社会保险费补贴由乙方领取,自行向当地社会保险部门办理。"刘某领取社会保险费补贴后,并未向当地经办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请问,该合同条款有没有法律效力?如果刘某以用人单位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提出辞职,企业是否应支付其经济补偿金?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夏小伟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理论探讨中还是在执法实践中,社会保险费的追究时效都是一个头疼且多有争议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法律规定的不明确以及理论界对这个问题认识的偏差。笔者作为一名劳动保障监察员,也深受这个问题的困扰。本文首先阐述劳动监察时效的性质,随后探讨为什么社会保险费的追缴应当适用劳动监察时效。同时,结合笔者承办的四个典型社会保险费投诉案例,分析当前执法实践中追缴社会保险费的时效适用问题及存在的争议,以期与大家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
社会保险费 劳动监察 时效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肖爱 李峻
我国行政边界区域水事纠纷主要是由有关地方政府协商或上级政府协调解决,诉讼在解决行政边界区域水事纠纷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强化诉讼机制是国家实现"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目标和国家法制统一的最佳选择,在解决行政边界区域水事纠纷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要强化诉讼机制首先要对行政边界区域水事纠纷的可诉性进行分析。行政边界区域水事纠纷可分为"行政边界区域政府间水事纠纷"、"行政边界区域民事主体间水事纠纷"两类。前者不具有可诉性,后者才具有可诉性,应该避免将这两类纠纷混淆而使之泛政治化。对具有可诉性的行政边界区域水事纠纷需要优化诉讼解决机制,需要实现区域水事司法"国家化"、"专门化",同...
关键词:
行政边界区域 水事纠纷 诉讼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明洲 王振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