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72)
- 2023(10085)
- 2022(8247)
- 2021(7806)
- 2020(6227)
- 2019(13796)
- 2018(13760)
- 2017(25556)
- 2016(13353)
- 2015(14655)
- 2014(14057)
- 2013(13678)
- 2012(12713)
- 2011(11691)
- 2010(12200)
- 2009(11630)
- 2008(11582)
- 2007(11106)
- 2006(10007)
- 2005(8932)
- 学科
- 济(58177)
- 经济(58022)
- 业(51084)
- 农(48651)
- 管理(38551)
- 企(33151)
- 企业(33151)
- 农业(32565)
- 业经(23544)
- 中国(18104)
- 方法(17438)
- 技术(17222)
- 理论(13797)
- 地方(13500)
- 制(12962)
- 农业经济(12421)
- 发(11684)
- 学(11528)
- 财(11526)
- 技术管理(11514)
- 数学(11270)
- 数学方法(11149)
- 策(10658)
- 和(10228)
- 教育(10161)
- 发展(9845)
- 展(9805)
- 村(9515)
- 农村(9497)
- 体(9464)
- 机构
- 学院(194219)
- 大学(189816)
- 济(80763)
- 经济(79072)
- 管理(76022)
- 理学(64974)
- 理学院(64321)
- 管理学(63476)
- 研究(63220)
- 管理学院(63087)
- 中国(49917)
- 农(46310)
- 京(39238)
- 财(36516)
- 科学(35955)
- 农业(34371)
- 江(31806)
- 业大(31161)
- 中心(30175)
- 所(30147)
- 范(28339)
- 师范(28203)
- 财经(27851)
- 研究所(26731)
- 州(25254)
- 经(25136)
- 北京(24221)
- 经济学(23201)
- 经济管理(22849)
- 师范大学(21920)
- 基金
- 项目(122072)
- 研究(99547)
- 科学(98188)
- 基金(86516)
- 家(73008)
- 国家(72096)
- 社会(66410)
- 科学基金(63085)
- 社会科(61405)
- 社会科学(61387)
- 省(51073)
- 基金项目(46183)
- 教育(44732)
- 编号(42996)
- 划(40257)
- 成果(35710)
- 自然(35644)
- 自然科(34821)
- 自然科学(34816)
- 自然科学基金(34267)
- 创(31374)
- 资助(31157)
- 课题(29591)
- 创新(28180)
- 发(28160)
- 农(28148)
- 部(27257)
- 重点(27031)
- 国家社会(26631)
- 制(26030)
- 期刊
- 济(106241)
- 经济(106241)
- 研究(61300)
- 农(53731)
- 中国(49560)
- 农业(36290)
- 教育(30360)
- 财(27609)
- 管理(27273)
- 科学(27175)
- 学报(26911)
- 业经(23752)
- 大学(22722)
- 学学(20847)
- 融(20001)
- 金融(20001)
- 技术(18138)
- 业(16681)
- 财经(14912)
- 农业经济(14633)
- 问题(14476)
- 农村(14353)
- 村(14353)
- 经济研究(12979)
- 经(12967)
- 版(12024)
- 科技(11503)
- 社会(11231)
- 世界(11210)
- 技术经济(10979)
共检索到308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曾建萍
胡锦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与邓小平的农村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指导思想:实现了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创新;战略思想:完成从"两个大局"到"两个趋向"的历史跨越;指导方针:实施从"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归自己的"到"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转变。
关键词:
新农村 理论 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文丽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方略,也是落实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重要抓手。根据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突出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形成新的发展机制和工作机制,分阶段、分步骤,统筹协调,扎实推进。
关键词:
山西 新农村建设 思路 重点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石山
“中国农村象非洲”、“共产党还要我们穷多久”,这两种声音应该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到大农业发展模式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县级领导的作用与县域经济的现状,关系到能否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应将山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把发展农村合作组织作为工作重点,要处理好农村工作中的点面关系,要把尊重自然规律摆到主导位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山区建设 领导作用 合作组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正国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中介组织创新的需求,并探讨了农村中介组织创新的制度供给。认为要实现农村中介组织创新的均衡,必须从加快相关法制的建设、增强政府支持力度和教育培训等方面来改变农村中介组织创新制度供给不足的现状。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中介组织 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再文 李刚
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意义与内涵,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重点,新农村建设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对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理论研究 综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顾益康 黄冲平
本文认为,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经验可以归纳为抓好学习宣传、规划部署、调查研究、建设载体、机制创新、组织保障等“六步规程”。结合浙江的实践,讨论了新农村建设与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建设新农村与建设新城镇、培育新农民等10个方面的理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思路。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实践经验 理论思考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蓓 万俊毅 周文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高等农业院校作为现代农业教育的主力军,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有所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在教育服务、科研服务和社会服务目标的统率下,整合人才、科技、信息、物资、观念和环境等服务要素,通过树立服务"三农"办学理念、创新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等服务路径输送高素质人才,推进科技研发应用,加速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并改善农村人文环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怡男 刘鸿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系统工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决定于对其基本属性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不同理解将会导致建设模式、组织方式和结果的巨大差异。本文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历史视野中,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的多重公共属性。并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多重公共属性,认为其建设投资的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在不同的目标体系中不同层级的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有区别的,在政策层面应该允许基层政府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的建设实践探索。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多重公共属性 外溢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继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是对农民利益的合理补偿,实质是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合理校正长期以来以工业和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方式真正实现以工补农和以城带乡。因此,各地应立足实际,找准制约农业和农村进一步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瓶颈制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创新性地进行建设,切忌将其作为主要满足政绩需求的政治运动。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战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邱云生 刘莎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一种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新的总体发展思路,标志着我国开始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结构转变。本文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阻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成因,而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源是制度安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着力于制度创新,要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行一系列改革。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乡二元结构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万龙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情况和对技术创新强烈需求的实际情况出发,就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引擎作用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引擎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国安
一、切实做好“多予”文章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去讲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在意识形态和生产关系方面做文章,这次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是在“多予”上下功夫,说到底是一个加大投入增加“钱”的问题。财政肩负着筹措分配资金、管理使用资金的重要任务,我们应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改革创新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改善亿万农民生活的大事,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为的是农民、靠的是农民。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创业、创新意识的高低不仅影响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还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社会大局的安定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因此,在农村开展创业教育,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富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迫切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最核心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