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96)
- 2023(8165)
- 2022(6680)
- 2021(6392)
- 2020(5172)
- 2019(11367)
- 2018(11705)
- 2017(21919)
- 2016(12047)
- 2015(13537)
- 2014(13665)
- 2013(13474)
- 2012(12533)
- 2011(11618)
- 2010(11925)
- 2009(11253)
- 2008(10973)
- 2007(10321)
- 2006(9410)
- 2005(8340)
- 学科
- 济(48973)
- 经济(48818)
- 农(48489)
- 业(39883)
- 农业(32421)
- 管理(25973)
- 业经(19616)
- 企(16996)
- 企业(16996)
- 中国(15390)
- 方法(13877)
- 制(13538)
- 农业经济(12384)
- 学(11952)
- 地方(11535)
- 发(10701)
- 理论(10487)
- 体(10295)
- 财(10241)
- 工作(10072)
- 数学(9558)
- 村(9502)
- 农村(9483)
- 数学方法(9459)
- 服务(9378)
- 发展(9241)
- 展(9212)
- 教育(8670)
- 策(8667)
- 建设(8367)
- 机构
- 学院(174901)
- 大学(171310)
- 济(68331)
- 经济(66593)
- 管理(63413)
- 研究(61606)
- 理学(53611)
- 理学院(53025)
- 管理学(52156)
- 农(51913)
- 管理学院(51829)
- 中国(47484)
- 农业(39244)
- 科学(38055)
- 京(36565)
- 业大(32546)
- 所(31925)
- 财(31613)
- 江(29424)
- 中心(29025)
- 研究所(28646)
- 范(26418)
- 师范(26190)
- 农业大学(24147)
- 财经(23663)
- 州(23147)
- 省(22755)
- 北京(22417)
- 经(21271)
- 院(20695)
- 基金
- 项目(111995)
- 研究(88327)
- 科学(86640)
- 基金(77874)
- 家(67582)
- 国家(66773)
- 社会(56793)
- 科学基金(55547)
- 社会科(52125)
- 社会科学(52106)
- 省(46071)
- 基金项目(41139)
- 编号(39854)
- 教育(38539)
- 划(37081)
- 成果(34272)
- 自然(31838)
- 自然科(31039)
- 自然科学(31030)
- 自然科学基金(30482)
- 农(30253)
- 资助(29568)
- 课题(26563)
- 发(25838)
- 部(24560)
- 重点(24555)
- 性(22839)
- 国家社会(22732)
- 创(22508)
- 制(22086)
共检索到281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来位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厘清科学发展内涵,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为根本目标;突出农民权利主体和政府责任主体的地位,强调非政府组织服务载体的功能;综合运用民意表达、互动协商、行政主导和市场机制等多种方式,提升公众满意度和供给有效性;梯度推进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劳动就业、文化娱乐和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项目,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来位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揭示了公共政策体系建构的现实目标,中国农村现状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决定了建构农村公共政策体系的政策取向、政策客体、政策措施和政策困境以及农村公共政策体系纵向建构、横向建构、过程建构的三个向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来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许经勇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立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是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为背景的。这就必须改革传统的"重城轻乡"的国家财政体制,在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同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让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农村大地。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关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公共财政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付春
本文认为,加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因此,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需要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机制、服务方式、服务机构、队伍建设以及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数量、布局和种类进行统筹规划和系统建设。
关键词:
新农村 文化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艳春
目前新农村建设并不完善,在文化建设部分还有一些欠缺。不过依然可以看到新农村建设在不断的进展之中,农村公共文化发展比重也在不断加大。学术界也对文化建设十分看重,进行研究规划,可以看出文化研究已经越来越趋向于成熟。
关键词:
新农村 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 重构方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唐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保证,是建设和谐新农村文化的根本。当前新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存在农村基层干部对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建设实践流于形式、建设的主体缺失严重等问题,需要通过以下路径建设:转变观念,切实发挥农村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满足群众利益需求;转换表述方式,通俗化理论;注重先进文化与乡土文化的有机融合;建立有效的保障制度、激励和惩罚制度;正面引导,加强监管,规范农村文化市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丹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农村金融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命脉。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有农村金融的支持,构建完善的新农村金融体系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新农村建设也能够开展得更为顺利。但受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供给约束、制度缺陷和环境制约等因素的影响,现有金融服务系统支持新农村建设存在着诸多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本文研究了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浙江应该如何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来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金融 金融服务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立清 李明贤
本文以解决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量化问题为基本任务,概括了国内包括重庆市“简便实用型”、北京市房山区“新农村数字化模型”、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和南京市江宁区、湖南湘西自治州等地方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特征,总结了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科学评价、简便可行、系统性、可比性和导向性等六大基本原则。文章采用AHP方法,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五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包含50个二级评价指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运用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新农村 评价实践 指标体系 评价原则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秀霞 刘雁
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挖掘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的基础上,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和地域特色等方面构建了“4+X”评价体系,此评价体系,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出现的偏差、遗漏等会有一定的补充,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入正轨。旨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常铁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合金 李保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但我国目前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滞后,与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需以支持“三农”为重点,结合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建立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实现合作金融、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民间金融四大金融“支柱”对新农村建设不同层次资金需要的网状覆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怡男 刘鸿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系统工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决定于对其基本属性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不同理解将会导致建设模式、组织方式和结果的巨大差异。本文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历史视野中,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的多重公共属性。并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多重公共属性,认为其建设投资的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在不同的目标体系中不同层级的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有区别的,在政策层面应该允许基层政府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的建设实践探索。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多重公共属性 外溢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