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74)
- 2023(11144)
- 2022(9281)
- 2021(8607)
- 2020(7094)
- 2019(15625)
- 2018(15915)
- 2017(30018)
- 2016(16401)
- 2015(18470)
- 2014(18514)
- 2013(18125)
- 2012(16752)
- 2011(15353)
- 2010(15708)
- 2009(15033)
- 2008(14710)
- 2007(13836)
- 2006(12543)
- 2005(11455)
- 学科
- 济(64764)
- 经济(64589)
- 业(55639)
- 农(49346)
- 管理(46094)
- 企(33123)
- 企业(33123)
- 农业(32957)
- 业经(23901)
- 制(20244)
- 方法(19997)
- 中国(19578)
- 财(18150)
- 数学(14806)
- 体(14776)
- 数学方法(14656)
- 学(14156)
- 地方(13440)
- 理论(12837)
- 农业经济(12479)
- 发(12108)
- 银(11667)
- 银行(11649)
- 行(11219)
- 工作(11096)
- 策(11048)
- 贸(10989)
- 贸易(10983)
- 易(10730)
- 融(10524)
- 机构
- 学院(237358)
- 大学(234721)
- 济(95889)
- 经济(93575)
- 管理(88084)
- 研究(80408)
- 理学(74658)
- 理学院(73881)
- 管理学(72760)
- 管理学院(72312)
- 中国(62965)
- 农(56858)
- 京(49596)
- 财(47816)
- 科学(47297)
- 农业(43080)
- 所(40534)
- 江(39185)
- 业大(38964)
- 中心(37938)
- 研究所(35989)
- 财经(35903)
- 范(33048)
- 师范(32755)
- 经(32278)
- 州(30575)
- 北京(30521)
- 经济学(28225)
- 省(28196)
- 院(27667)
- 基金
- 项目(151535)
- 科学(119008)
- 研究(118574)
- 基金(107944)
- 家(92648)
- 国家(91661)
- 科学基金(78035)
- 社会(77229)
- 社会科(71789)
- 社会科学(71767)
- 省(60892)
- 基金项目(56847)
- 教育(53010)
- 编号(51339)
- 划(49549)
- 自然(45778)
- 自然科(44653)
- 自然科学(44644)
- 成果(44169)
- 自然科学基金(43874)
- 资助(41673)
- 课题(34895)
- 制(34682)
- 部(34180)
- 发(33596)
- 重点(33551)
- 农(32256)
- 国家社会(31541)
- 创(31242)
- 性(31010)
- 期刊
- 济(122268)
- 经济(122268)
- 研究(72763)
- 农(62388)
- 中国(58425)
- 农业(41904)
- 学报(38766)
- 财(38444)
- 科学(34339)
- 大学(30945)
- 教育(30351)
- 管理(29437)
- 学学(28890)
- 业经(25466)
- 融(25030)
- 金融(25030)
- 技术(19522)
- 财经(19158)
- 业(18963)
- 问题(17032)
- 经(16500)
- 图书(16152)
- 经济研究(15995)
- 农村(15153)
- 村(15153)
- 版(15010)
- 农业经济(14977)
- 世界(13194)
- 社会(12476)
- 书馆(12292)
共检索到378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来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来位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厘清科学发展内涵,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为根本目标;突出农民权利主体和政府责任主体的地位,强调非政府组织服务载体的功能;综合运用民意表达、互动协商、行政主导和市场机制等多种方式,提升公众满意度和供给有效性;梯度推进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劳动就业、文化娱乐和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项目,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怡男 刘鸿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系统工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决定于对其基本属性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不同理解将会导致建设模式、组织方式和结果的巨大差异。本文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历史视野中,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的多重公共属性。并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多重公共属性,认为其建设投资的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在不同的目标体系中不同层级的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有区别的,在政策层面应该允许基层政府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的建设实践探索。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多重公共属性 外溢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来位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揭示了公共政策体系建构的现实目标,中国农村现状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决定了建构农村公共政策体系的政策取向、政策客体、政策措施和政策困境以及农村公共政策体系纵向建构、横向建构、过程建构的三个向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持。然而让人担忧的是,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村社会却出现了群体性的信仰危机,价值体系也处于"解构"状态,因此急需"重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广大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农民信仰,从而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崔建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大多偏重于落实中央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许经勇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立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是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为背景的。这就必须改革传统的"重城轻乡"的国家财政体制,在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同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让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农村大地。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关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公共财政体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苏明
一、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分析(一)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界定。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提出的课题。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重点,不是直接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唐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保证,是建设和谐新农村文化的根本。当前新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存在农村基层干部对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建设实践流于形式、建设的主体缺失严重等问题,需要通过以下路径建设:转变观念,切实发挥农村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满足群众利益需求;转换表述方式,通俗化理论;注重先进文化与乡土文化的有机融合;建立有效的保障制度、激励和惩罚制度;正面引导,加强监管,规范农村文化市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孔祥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兰杰 侯鹏娟
社会保障机制是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社会基础保障。法律保障与法律机制、政策保障与政策导向机制、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组织形式与行政干预机制、经费保障与经费调控机制以及社会评价机制共同构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社会保障机制。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社会保障机制 构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凯
当前,要破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性障碍,必须加快县乡(镇)村管理体制改革。改革思路:一是有效推进村民自治;二是加快乡级管理体制改革;三是稳妥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管理体制 改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树清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并要求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地方高校责无旁贷。本文认为,加强地区经济和学校自身的研究是地方高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关键,完善的运行机制是地方高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核心,健全的服务体系是地方高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保证。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服务 新农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明 李民
中国法治能否建立,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解决"三农"问题所需的法律服务能否得到满足。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现实问题,亟需律师提供法律服务予以解决。一是许多争议发生在基层,但农村常常没有一名真正的律师提供法律服务;二是基层组织亟需律师提供服务树立法治政府形象;三是避免"官民冲突",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律师参与;四是农民维权需要律师提供法律帮助。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律师法律服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振堂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高职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两课"可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引领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用所学知识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新农村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