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60)
2023(8547)
2022(6597)
2021(5681)
2020(4490)
2019(9783)
2018(9717)
2017(19198)
2016(10167)
2015(11690)
2014(11863)
2013(11680)
2012(10930)
2011(10174)
2010(10577)
2009(10223)
2008(9890)
2007(9617)
2006(9142)
2005(8566)
作者
(30531)
(25741)
(25401)
(24482)
(16546)
(11993)
(11596)
(9938)
(9612)
(9218)
(8971)
(8538)
(8511)
(8383)
(8021)
(7896)
(7495)
(7437)
(7425)
(6759)
(6632)
(6238)
(6114)
(6083)
(5966)
(5889)
(5587)
(5290)
(5198)
(4865)
学科
(73175)
经济(73024)
管理(28814)
(24998)
方法(21957)
(21061)
企业(21061)
地方(18308)
中国(18307)
数学(16986)
数学方法(16915)
业经(16201)
(14636)
(12690)
地方经济(12547)
(10578)
理论(10527)
(10261)
(10198)
(9813)
金融(9811)
农业(9338)
(9292)
(8474)
银行(8469)
(8457)
产业(8306)
(8220)
环境(8107)
经济学(7945)
机构
大学(167496)
学院(165352)
(82022)
经济(80547)
研究(60715)
管理(58429)
理学(48760)
理学院(48203)
管理学(47496)
管理学院(47167)
中国(46777)
(37617)
(34865)
科学(31926)
(30235)
财经(29692)
经济学(27819)
(26775)
研究所(26647)
中心(26199)
(25954)
经济学院(24529)
(23283)
师范(23157)
北京(22516)
财经大学(21740)
(21040)
(20580)
(20523)
社会(18926)
基金
项目(95870)
科学(76729)
研究(73894)
基金(70943)
(59838)
国家(59308)
社会(52827)
科学基金(51260)
社会科(49000)
社会科学(48976)
基金项目(36162)
(35710)
教育(33263)
(29382)
编号(28995)
自然(28558)
资助(28542)
自然科(27921)
自然科学(27916)
自然科学基金(27457)
成果(25215)
国家社会(22331)
(22110)
(21855)
重点(21647)
课题(20773)
教育部(19679)
人文(19252)
(19226)
发展(18998)
期刊
(105738)
经济(105738)
研究(60793)
中国(33839)
(29522)
管理(24782)
学报(22599)
科学(21902)
(21244)
(19677)
金融(19677)
大学(18400)
财经(18191)
经济研究(17852)
教育(17434)
学学(17155)
(15941)
业经(14451)
技术(13934)
问题(13920)
农业(13599)
(10298)
技术经济(10089)
世界(9796)
国际(9287)
经济问题(8609)
商业(8376)
统计(8334)
现代(8231)
经济管理(8114)
共检索到272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郭冠清  陈健  
人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认识客观规律而构造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以及生产力具有重要的反推动作用,认识越充分,上层建筑的推动作用越大。法律上层建筑也遵循这一规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更高水平迈进的过程也是法治化不断完善的过程,法治规范引导的主动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是自发进行的,而是在指导思想下进行的,指导思想属于思想上层建筑,随着对客观规律把握程度的不断提高,指导思想驾驭社会主义建设的能力也不断提高,无论经济建设还是法治建设都是如此,使得社会主义建设能够更好更快地进行,更加主动地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共同构成新时代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的双支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卫兴华  
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过去学界研究和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般着眼于市场经济与经济制度的关系,着力于论述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很少有专门研究和论述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关系的论著。其实,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法治经济。竞争要受法治监管;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政府的宏观调控,要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要以法治"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这实际上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层关系:政府、市场和企业。先讲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诗白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充分发育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的提出,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重塑微观主体,建立完备的市场体系,完善计划机制,转换政府职能,形成市场规则和运作秩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任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代鹏  
市场经济不等于商品经济仅管当今社会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尤如孪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章远新  
在经济改革过程中,为什么要强调充分利用市场?新的经济运行体制为什么必须建立在市场基础上?这是偶然的悟性,还是历史的必然?又是什么而使然?是商品经济,抑或某种与市场机体相对称的经济形式?在进一步讨论之前,我们提出一个理论假说:礼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这个假设如果成立,它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没有根本矛盾。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一个侧面是商品经济,而另一个侧面则是市场经济。不过,强调的重心有所不同。但是,
[期刊] 改革  [作者] 臧志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在经过近百年的争论、70多年反复曲折的实践之后,终于在我国改革的大潮中。挣脱了集中计划经济传统理论的束缚,确立了自己的科学地位,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扬弃。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揭示其发展的历史趋势时,曾对未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作过一些原则的设想。列宁在1906年明确提出:"只要还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也无力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只有实行巨大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制度,同时把所有的土地、工厂、工具的所有权交给工人阶级,才能消灭一切剥削。"这就是人们长期认为计划经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媛  郑斌  李忠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牛龙云  林文静  龚桂玲  
本文认为, 在计划经济时代, 我们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资本; 人们不敢提及“私化”, 认为这会导致私有制; 甚至认为股份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货色。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 这些观念已逐渐为人们所摈弃, 但仍有在理论上予以澄清的必要。文章提出, 公有资本的私化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必然要求; 20 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就是公有资本私化的过程; 现行的股份制改革是我国公有资本私化的最佳形式和这一实践过程的最终选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黄林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适应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化和完善化的要求,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的重大命题。这意味着市场经济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受法律的制约。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与法治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法的产生与商品市场关系有联系,同时法治也是防范和消除市场弊端的重要手段。法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条件,让改革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可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规范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弊端。因此,要以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全面依法治国部署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和法治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雨露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这一论述意义深远、价值重大,为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提供了明确的思路,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又一次重大理论突破。特别是随着国家崛起,中国成为全球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市场经济建设的范例,中国将逐步成为最大的经济体,并逐步成为全球的核心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家勇  陈健  
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根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作用程度的加深和政府与市场角色的不断转换,我国经济法治化水平稳步提升,法制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但仍不足以完全支撑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现代经济增长和现代社会生活。推进我国经济法治化进程有三个着力点:一是运用法治力量解决政府权力面临的"两难",构建法治政府;二是以法治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构建有效市场;三是以法治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家勇  陈健  
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根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作用程度的加深和政府与市场角色的不断转换,我国经济法治化水平稳步提升,法制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但仍不足以完全支撑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现代经济增长和现代社会生活。推进我国经济法治化进程有三个着力点:一是运用法治力量解决政府权力面临的“两难”,构建法治政府;二是以法治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构建有效市场;三是以法治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茂才  
作者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使中国90年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国际化、市场化由局部的开放向全方位的开放推进,经济文化出现了由局部的整合向整体的新态势和新特点,经济和文化互为中介的整合现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大趋势。只有在市场化、现代化的经济活动进入系统化、科学化、信息化的大经济、大市场的运行过程中,才能大幅度提高经济文化的整合度。经济与文化的整合,是商品进入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的趋势。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的一致性和整个度的提高,正是市场经济发育程度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