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96)
- 2023(7494)
- 2022(6377)
- 2021(5639)
- 2020(4628)
- 2019(9826)
- 2018(9853)
- 2017(18593)
- 2016(9503)
- 2015(10553)
- 2014(10225)
- 2013(9895)
- 2012(9198)
- 2011(8685)
- 2010(9024)
- 2009(8980)
- 2008(8238)
- 2007(7819)
- 2006(7301)
- 2005(6550)
- 学科
- 济(63514)
- 经济(63370)
- 管理(26947)
- 业(21402)
- 企(18951)
- 企业(18951)
- 方法(18636)
- 地方(16442)
- 中国(13903)
- 数学(13884)
- 数学方法(13762)
- 业经(13544)
- 地方经济(12192)
- 农(11888)
- 学(11639)
- 理论(10369)
- 和(9804)
- 财(9137)
- 制(8561)
- 贸(8164)
- 贸易(8157)
- 易(7789)
- 农业(7703)
- 环境(7680)
- 经济学(7268)
- 融(7240)
- 金融(7237)
- 体(6975)
- 发(6791)
- 银(6468)
- 机构
- 学院(146924)
- 大学(145759)
- 济(69211)
- 经济(67931)
- 研究(51180)
- 管理(51083)
- 理学(43063)
- 理学院(42546)
- 管理学(41830)
- 管理学院(41535)
- 中国(37800)
- 财(31297)
- 京(29357)
- 科学(28159)
- 所(25260)
- 财经(24734)
- 经济学(22886)
- 江(22514)
- 研究所(22386)
- 经(22150)
- 中心(21928)
- 范(21383)
- 师范(21283)
- 经济学院(20066)
- 北京(18533)
- 州(18096)
- 财经大学(17884)
- 院(17475)
- 农(17296)
- 师范大学(16918)
- 基金
- 项目(87229)
- 科学(69258)
- 研究(68358)
- 基金(62825)
- 家(52722)
- 国家(52239)
- 社会(47865)
- 科学基金(45029)
- 社会科(44239)
- 社会科学(44220)
- 省(34250)
- 基金项目(32009)
- 教育(31469)
- 编号(28127)
- 划(27690)
- 资助(25237)
- 自然(24970)
- 自然科(24388)
- 自然科学(24383)
- 自然科学基金(23927)
- 成果(23900)
- 发(20215)
- 课题(19860)
- 重点(19732)
- 国家社会(19485)
- 部(19233)
- 创(17637)
- 性(17633)
- 人文(17453)
- 教育部(17404)
共检索到234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继多
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我们已从理论上承认医疗服务在商品经济社会是商品,做为经济实体的医院也创造价值。因此,追求医疗服务的价值的实现已是合理的现实。这对于卫生改革来说无疑是一个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韦春喜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范以农
一、商品经济对医德的两重作用作为人类三大经济形态之一的商品经济是自然经济向产品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同商品经济阶段相适应的道德也是人类道德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它产生过一次巨大的飞跃和明显的堕落。在自然经济下,“人都是互相依赖的:农奴和领主,陪巨和诸候,俗人和牧师。物质生产的社会关系以及建立在这种生产的基础上的生活领域,都是以人身依附为特征的。”而商品经济打破了人身的依附关系,以及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梁尚敏
一、传统的财政分配理论遇到的挑战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迅猛冲击和发展,人们对社会主义再生产认识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理论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触动,社会主义财政分配理论也遇到了来自实际发展的种种挑战.一是经济越发展,财政越困难;二是分配越改革,调控越乏力;三是财政越放权,分配格局反而越不合理地倾斜,分配渠道更加无序化;四是机制越转换,深层次隐患愈暴露,不少突出的矛盾累积成灾.这些都表明财政分配在反作用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方面,理论落后于实际,再加上种种指导思想的束缚,不仅使改革开放迈不开新的步伐,而且使旧的体制难于打破,新的体制无法真正建立和运行.可以说,社会主义财政分配的若干基本理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子亮
商品经济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进行的,反映商品经济的观念,必然与它活动的那个社会制度的社会意识相联系,并为那个社会服务。小商品经济的狭隘自私,闭关自守的思想,是与封建主义社会意识相联系的结果。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把价值提到独尊的地位,出现唯利是图的思想,是与资本主义追求剩余价值这一根本目的相联系的结果。社会主义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吉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正从传统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轨。商品经济正以汹涌澎湃之势,渗透、冲击和改造着社会的各个领域。科学技术也面临着深刻的抉择。(一)商品经济把科学技术纳入了经济系统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科学只是有闲阶级中少数有识之士的个人爱好和业余活动。直至上世纪末,科学家的活动仍然基本上是个体的。那时,科学只是不显眼的上层建筑。技术虽然始终是生产实践的产物,但也只不过是少数工匠的技艺,水平有限,发展缓慢。由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过去的技术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科学技术的技术。只是到了近代,特别是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强珍
良好的医德医风,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主线。针对医德医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剖析医患的心理误区,制定相应的政策,克服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强化服务意识,树立救死扶伤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新理念,是市场经济医德观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医德医风 救死扶伤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冀有江 张伶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而按劳分配则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二者共存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它们的关系如何?其内在联系怎样?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探索。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的客观依据 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它表明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宋养琰
汤国钧同志的专著《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已由中国物价出版社出版.该书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上有三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依据我国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总的趋势,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划分为不发达的阶段和比较发达的阶段.作者认为:"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划分两个小阶段,便于我们根据每一时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为主体的市场经济的作用."继而认为:"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转变与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一是在计划指导下,全国市场经济有一个比较普遍的、一定高度的发展,特别是作为商品交换的各种市场,和资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海丰
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金融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体制的改革,必须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出发。商品经济也是货币经济,它不同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它讲求的是交换价值、价格和利润(当然,使用价值作为载体是前提)。起作用的是价值规律,用货币形态调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生产资金而发展起来的借贷资金,越来越发挥它对生产的调节作用。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盖宇湛
在当前的经济(改革)理论探讨中,把社会主义经济简谓“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已习以为常。我觉得,同样八个字,还是简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好。为什么?一、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相对应,限定词自然是“社会主义”比“有计划的”来得贴切。1.“计划”并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最本质的特征,作为社会占有的公有制才是社会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谭人杰 卢亚男
商品价格的形成有两个要素,首先,由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它不可能脱离创造价值的生产过程而独立生成,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总投入。可见,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另外,由于“供求关系的改变,引起价格的上涨和下跌。”(马恩全集第六卷482页),也就是说,供求调整着市场价格,调整着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同时,价格又反作用于供求关系,两者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可借助于如下公式进行描述:“需求增加——供不应求——价格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干一
作者从经典作家、学术界和我党的贡献三个角度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艰难探索、逐步形成的过程,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合乎逻辑的发展和升华,是一次重大的理论突破和飞跃,它将对我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静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于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人们有种种不同的认识。一些同志主要从生产资料所有制角度分析社会生产目的。认为“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什么类型的社会生产,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目的。”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社会主义生产的增长必须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也就是说,要以尽可能少的活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见蒋学模主编:《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余吾仁
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经济系主任、教授刘志彪同志著作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计划论》(以下简称《计划论》),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列入“八五”国家重点学术著作计划项目,是社会主义计划管理理论研究的创新成果。综观全书,《计划论》的创新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